•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由一堂课引申开来的话题——窦爱君和李海林关于语文教学性质的对话 (精华)» 正文

由一堂课引申开来的话题——窦爱君和李海林关于语文教学性质的对话 (精华)

[10-16 16:53:2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135

概要:你不会寂寞,因为你不是为了创出一个观点去死守,我们也不是。我们甚至在不断的反思中认定、否决,为的只是寻找一种学科的理论支撑。和韩军一样,懂得你把语文教学研究作为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一种信念的感觉,更懂得你“不是为了标新而立异,为了出新而推陈”。我们虽然不能做些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在原生态的语文教学中参证体会你的思考。 看了你的思路,有一种感觉,你是想在追根溯源中探询语文的本质。 但我急功近利,我想就着你的探索,思考眼下最棘手的难题。 1、语文教学长期“少慢差费”的根子究竟在哪里? 2、“语文能力”究竟是什么?如何描述它?如何评价它? 3、我们许多一线的语文教师对语文的思考都外不出应试,或者是纯粹研究如何应好试,或者抨击今天的语文评价机制如何破坏语文,那么,抛开对唯应试教育的抨击,我们能为语文学科做些什么实实在在的事情? 我相信许许多多的老师都会一直关注着你的思考进程,重视你的思考成果。你殚精竭力的付出,必然有你付出的价值。作者: 火山 - clr113 我最近正在写一篇文章,题目叫《语文学科本质的另类思考》还没有写完,第一节主要是批判“语文就是语言”以及工具性、人文

由一堂课引申开来的话题——窦爱君和李海林关于语文教学性质的对话 (精华),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你不会寂寞,因为你不是为了创出一个观点去死守,我们也不是。我们甚至在不断的反思中认定、否决,为的只是寻找一种学科的理论支撑。和韩军一样,懂得你把语文教学研究作为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一种信念的感觉,更懂得你“不是为了标新而立异,为了出新而推陈”。我们虽然不能做些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在原生态的语文教学中参证体会你的思考。 

看了你的思路,有一种感觉,你是想在追根溯源中探询语文的本质。 
但我急功近利,我想就着你的探索,思考眼下最棘手的难题。 

1、语文教学长期“少慢差费”的根子究竟在哪里? 
2、“语文能力”究竟是什么?如何描述它?如何评价它? 
3、我们许多一线的语文教师对语文的思考都外不出应试,或者是纯粹研究如何应好试,或者抨击今天的语文评价机制如何破坏语文,那么,抛开对唯应试教育的抨击,我们能为语文学科做些什么实实在在的事情? 

我相信许许多多的老师都会一直关注着你的思考进程,重视你的思考成果。你殚精竭力的付出,必然有你付出的价值。

作者:  火山 - clr113 

我最近正在写一篇文章,题目叫《语文学科本质的另类思考》还没有写完,第一节主要是批判“语文就是语言”以及工具性、人文性等,后面几节主要是建设,提出自己对语文学科本质的三种表达方式。看了李、窦老师的精彩的对话,产生也想说说自己观点的欲望。于是先贴出第一节,让论坛更热闹些,以后再贴全文。 

一、语文不等于语言 
语文是一门中小学的基础学科。一百年前这门学科诞生以来,它的本质始终扑朔迷离。自从被冠上“语文”这个并不科学的名称之后,这门学科本质的探讨都被学科名称的解释束缚住了,“语文就是语言”成了绝大多数包括不同观点的语文学科理论探讨学科本质的神圣前提。从此,束缚在“语言”范围里的语文,再也摆脱不了语言学理论的藩篱,特别是影响最大、讨论最多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把语言的性质特点作为论证语文性质特点的出发点,实际上也就是把语文等同于语言。 
“工具性”论者认为:由于语言是思维、表达、交际的工具,在“语文就是语言”的前提条件下,语文也就成了工具。于是为了掌握好语文这个“工具”就必须着重于语言技术之应用,虽然他们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学课是荒谬的,摈弃了“研究语言”,强调“学习语言”, 但是汉语语法学、词汇学、修辞学、文体学等语言学知识以不追根问底的语言训练形式出现,照样忙得学生晕头转向而收效甚微。由于过份强调语言技术,把语文课文拆得七零八落,学生没有得到人文熏陶、精神涵养、文化积淀、性灵激发的教育,激发了五年前那场语文大辩论。被工具观忽略的“道”以“人文性”这个突出人文价值而不是思想教育的表达方式浮出了水面。 
“人文性”论者认为:语文就是语言,语文的本质立足于“语言即精神”。 韩军说:“人文精神”与“语言文字”,根本不是两类东西,完全是一种东西,明确说,语言即人,即精神,是一体二名,因而绝不是“加”。 语言即人,语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学着运用语言就是学着成人,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以语言立人!这正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所在,失却这个灵魂,就失却语文教育的真正生命。这正是语文教育的魅力所在、价值所在,我认为,如果不承认这一点,就是不深刻懂得最基本的语文教育!(摘自韩军在线)“人文性”的内涵本来就够大的了,再把“人文性”依附在“语言”上用语言学的深奥理论来论“道”,难怪广大教师如雾里看花,越看越不懂。把两“性”论争称之为“性搔扰”。 
最近看到钱梦龙、洪镇涛等老师观点:“回到语文的本位上来。学语文就是学习语言,能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 他们是既不接受技术化的“工具性”和深奥论道的“人文性”,又跳不出“语文就是语言”框框的经验家的无奈之举。不但论争白争了,语文教学也回到靠教师个人经验来把握“文”与“道”尺度的自然状态。 
因此,我认为要在语文学科本质探讨上有所突破,就必须推翻“语文就是语言”的论断,才有可能摆脱语言学理论的束缚,找到语文学科的本质。 
如果“语文就是语言”是正确的话,学科名称直接用“语言”岂不更好!教材也可以按语言学理论的结构来编排,跟政、史、数理化、生物一致,既科学又系统。 
如果“语文就是语言”是正确的话,语文学科也可以取消了!顶多有识字课就够了。因为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可以在生活中学,不见得非要在中小学中设课程。文盲没上学,难道就不会说话?高玉宝学了扫盲课本就能写小说,除了识字,其他语言知识究竟有多大用处? 
“语文就是语言”让我想起《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里的“买椟还珠”的故事:“有个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放在一个装潢得非常华贵的匣子里,郑国人不识货,买下了匣子,退还了珍珠。”如果语文是用匣子装着珍珠的一个整体的话,语言只是装潢得非常华贵的匣子,语文学科的本质才是珍珠。我补个故事新编:“工具性”论者是典型的郑国人,他买下了装珍珠的工具——华贵的匣子,退还了珍珠,他说:“有了语言匣子这个工具,我爱装什么都可以,何止装珍珠!”“人文性”论者是个研究珍珠的理论家,他并没有打开匣子拿出珍珠,他说:“我从研究语言匣子是否华贵,就能断定匣子里珍珠价值的高低。”说完,挑了个华贵的匣子回家写《匣子决定珍珠的人文价值》的论文去了。“回归本位派”是个经验家,他说:“不必把挑选珍珠的匣子搞得那么复杂,我只要托托语言匣子的重量就知道里面有没有珍珠。”他凭经验挑了一只装有珍珠的匣子,可是他的两个徒弟,掂量了半天却只挑到两只空匣子。 
编出上面的故事并不是要讽刺哪个人,套用一句流行歌曲的歌词:不是你的错,都是语言惹的祸。因为在语文和语言中间划等号是探讨语文学科本质的最大误区,语文并不等于语言。语言在语文中固然重要,就语言本身而言,只是语文课文内容的表达形式而已。语言就像“买椟还珠”中的匣子,其重要性就在于必须打开它才能拿到珍珠,但是语言不是珍珠。我借用这个成语故事不光是为了批判,而是为了建设,为了回答“语文到底是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至今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原因就在于很难找到能准确地表达既有“珠”(学科本质),又有“椟”(语言),还能摆正两者关系(而不是语言加什么)的“语文”这个学科概念。下面我将尝试用三个表达方式回答“语文是什么?” 我的思考比较另类,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来自k12论坛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高考作文“七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