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蜀道难》导学案 (高二上册)» 正文

《蜀道难》导学案 (高二上册)

[01-03 17:32:50]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980

概要:李白诗秀在神,杜甫诗美在骨。李白诗以气氛拟虚景;杜甫诗以实景画气氛。李白说:“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虚晃一枪;杜甫说:“关塞萧条行路难”,是大实话。 李白写幻想,杜甫写现实;李白写过往未来,杜甫写当今时事;李白写梦中世界,杜甫写梦醒时分;李白多好梦,杜甫多恶梦;李白多开心事,杜甫多失意事;李白写复杂为单纯,杜甫写单纯为复杂;李白是传奇,杜甫是编年史;李白是天之骄子,杜甫是国之人杰;李白是喜剧演员,杜甫是悲剧演员;李白是如来,杜甫是观音。“在无尽的豪放飘逸与悲天悯人之中,后人永远记住了两个名字‘诗仙’与‘诗圣’”。 参考答案一、噫吁嚱(yīxūxī) 鱼凫(fú) 秦塞(sài)石栈(zhàn) 猿猱(náo) 扪参(ménshēn)历井 抚膺(yīng) 巉(chán)岩 喧豗(huī) 飞湍(tuān) 砯(pīng)崖 崔嵬(wéi)吮血(shǔn) 咨嗟(z

《蜀道难》导学案 (高二上册),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李白诗秀在神,杜甫诗美在骨。
李白诗以气氛拟虚景;杜甫诗以实景画气氛。李白说:“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虚晃一枪;杜甫说:“关塞萧条行路难”,是大实话。    
李白写幻想,杜甫写现实;李白写过往未来,杜甫写当今时事;李白写梦中世界,杜甫写梦醒时分;李白多好梦,杜甫多恶梦;李白多开心事,杜甫多失意事;李白写复杂为单纯,杜甫写单纯为复杂;李白是传奇,杜甫是编年史;李白是天之骄子,杜甫是国之人杰;李白是喜剧演员,杜甫是悲剧演员;李白是如来,杜甫是观音。
“在无尽的豪放飘逸与悲天悯人之中,后人永远记住了两个名字‘诗仙’与‘诗圣’”。 


参考答案
一、
噫吁嚱(yīxūxī)       鱼凫(fú)           秦塞(sài)
石栈(zhàn)           猿猱(náo)          扪参(ménshēn)历井      
抚膺(yīng)           巉(chán)岩         喧豗(huī)          
飞湍(tuān)           砯(pīng)崖         崔嵬(wéi)
吮血(shǔn)           咨嗟(zījiē)                     
二、
(1)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4)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三、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动用法,为……发愁)
(2)雄飞雌从绕林间(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雄鸟,雌鸟)
(3)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动用法,使……凋谢)
(4)砯崖转石万壑雷(名词作动词,冲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滚动)
(5)侧身西望长咨嗟(名词活用作状语,向西)
(6)朝避猛虎,夕避长蛇(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危:高(2)于:比(3)何:多么(4)当:挡;绝:越过(5)尚:尚且
(6)但:只;从:跟随(7)去:距离;盈:满、足(8)当:挡(9)或:倘若
五、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作者咏叹的主题,也是诗意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它在第一段出现,像晴天霹雳震撼人心,开启出一篇“奇之又奇”的文字;在第二段出现,承前启后:承前面的“畏途巉岩不可攀”,引发后面的“其险也如此”;在第三段出现,曲终奏雅,再三致意,其殷切关心之意,溢于言表。从形式上看,每次呼出这句话,都完成了一种韵律的转换,即抒情、议论和描写之间的交替。
2、(1)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
诗的开头分三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古蜀国闭塞历史悠久,说明蜀道之难。五丁开山的传说,说明蜀道的开凿之难,人力无法做到,需要神力。山势高危,难以翻越。
 (2)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如诗中诗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扪参历井仰胁息……
(3)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诗中相应诗句: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4)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山势高危,古木参天,山谷深不可测,水流湍急,路上少有行人,怪鸟不时地哀鸣,更让人心魄悸动,营造了阴森恐怖的氛围。
(5)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如诗句:天梯石栈相钩连。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6)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如诗句: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3、诗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击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先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引传说中蚕从、鱼凫的开国,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接着描述秦蜀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然后叙述蜀道来由。引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了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4、①神话传说:以“六龙回日”的传说极言山势高危。②衬托:以“回川”之险正面衬托山势高危。以黄鹤不得飞度和猿猱愁于攀援之情形来反衬人行走难上加难。③夸张:黄鹤不得飞度、猿猱愁于攀援、扪参历井等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使蜀道的雄奇险峻得到了充分地体现。④虚实结合:黄鹤不得飞度、猿猱愁于攀援,作者先用虚写的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难行,接着用实写的手法具体表现了青泥岭的难行,以“百步九折萦岩峦”的危险来表现人行走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总之,这几句诗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极写山势的高危,突出路之难行。
5、“但见”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了惊险的气氛。营造了阴森恐怖的氛围。山势高危,古木参天,山谷深不可测,水流湍急,路上少有行人,怪鸟不时地哀鸣更让人心魄悸动。
6、诗人先烘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诗人一开始写山峦起伏、连峰接天、枯松倒挂绝壁等景物,给人以山势高危使人望而生畏之感;接着写飞湍、瀑流、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山川的惊险,令人惊心动魄,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7、最后一层包括哪些内容?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明确:在前两节极力渲染蜀道的高危、惊险的基础上,在这一节中诗人重点从社会的角度极力描写蜀道的凶险,继续对友人施以心理战。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不乏其人。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化用张载的语句,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朝避猛虎”四句,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极写蜀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险恶,奉劝友人不可以久居,其中“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既写猛兽,又影射政治凶煞,一语双关。
唐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表明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六、本诗的主题是“送友人入蜀”,是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诗人担心友人旅途艰险,为友人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感到忧虑,并含蓄地寄托了惜别之情。
七、《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作。现存资料表明,李白没有由秦入蜀的经历,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沿长江东下,就再也没有去过。可见《蜀道难》纯系想象之辞。想象之丰富,比喻之奇特,笔法之夸张扬厉,韵律之流转华美,是本诗主要的艺术特色。可结合诗句具体领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色。具体表现在:
1.大胆的夸张造雄伟奇险之象 
2.奇特的想象创心游万仞之境 
3.强烈的感情抒赞叹惊异之情 
4.变幻的语言添纵横崛崎之势
 

张绍静

上一页  [1] [2]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过秦论》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三 第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