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知识网诗词名著阅读文言文文言文阅读学而篇第一_文言文大全» 正文

学而篇第一_文言文大全

[10-16 18:33:35]   来源:http://www.51jxk.com  文言文阅读   阅读:8150

概要: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原文】1•13 有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也。”【注解】(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3)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4)远:音yuà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外亦可以译为避免。(5)因:依靠、凭藉。一说因应写作姻,但从上下文看似有不妥之处。(6)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似有不妥之处。【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评析】孔子的弟子有子在本章所讲的这段话,表明他们对“信&rd

学而篇第一_文言文大全,标签:高一语文文言文,文言文助读,http://www.51jxk.com

  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原文】

  1•13 有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也。”

  【注解】

  (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3)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

  (4)远:音yuà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外亦可以译为避免。

  (5)因:依靠、凭藉。一说因应写作姻,但从上下文看似有不妥之处。

  (6)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似有不妥之处。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评析】

  孔子的弟子有子在本章所讲的这段话,表明他们对“信”和“恭”是十分看重的。“信”和“恭”都要以周礼为标准,不符合于礼的话绝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不符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这是讲的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

  【原文】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1)就:靠近、看齐。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评析】

  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原文】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何如(2)?”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3),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谓与?”子曰:“赐(5)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6)。”

  【注释】

  (1)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2)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3)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5)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6)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评析】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原文】

  1•16 子曰:“不患(1)人(2)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

  (1)患:忧虑、怕。

  (2)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评析】

  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有的解释者说,这是孔子安贫乐道、不求名位的思想。这种解释可能不妥。这不符合孔子一贯的主张。在孔子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

上一页  [1] [2] [3] [4] 


Tag:文言文阅读高一语文文言文,文言文助读诗词名著阅读 - 文言文 - 文言文阅读
上一篇:为政篇第二 _文言文大全
《学而篇第一_文言文大全》相关文章
  1. 学而篇第一_文言文大全
  2. 学而篇第一_文言文大全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学而篇第一_文言文大全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学而篇第一_文言文大全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学而篇第一_文言文大全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学而篇第一_文言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