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知识网诗词名著阅读文言文文言文阅读中山经第五_文言文大全» 正文

中山经第五_文言文大全

[10-16 18:33:35]   来源:http://www.51jxk.com  文言文阅读   阅读:8288

概要:【译文】再向东四十里是宜苏山,山上有很多金和玉,山下长着很多蔓居树。滽滽水发源于宜苏山,向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黄色的贝。和山又东二十里,曰和山①,其上无草木而多瑶碧②,实惟河之九都③。是山也,五曲,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④。吉神泰逢⑤司之,其状如人而虎尾,是好居于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天地气⑥也。【注释】①和山:山名,在今河南西北部,具体所指待考。②瑶碧:美玉和青绿色的玉石。③河之九都:黄河的九条支流的发源地。④苍玉:灰白色的玉。⑤泰逢:传说中的神名。⑥动天地气:指能兴云作雨,改变天气。【译文】再向东二十里是和山,山上不长草木,有很多美玉和青绿色的玉石。它实际上是黄河的九条支流的发源地。这座山蜿蜒连绵,有五个大的弯曲处。九条水流发源于此,汇合后向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灰白色的玉。名叫泰逢的吉祥之神掌管着这座山。他的形状像人,长着虎一样的尾巴,喜欢居住在山的阳面,出入时身上发出光亮。泰逢神神通广大,能兴云作雨,改变天气。中山三经总括凡济山之首,自敖岸之山至于和山,四百四十里。其祠①:泰逢、熏池、武罗皆一牡羊②副③,婴④用吉玉⑤。其二神用一雄鸡瘗⑥之

中山经第五_文言文大全,标签:高一语文文言文,文言文助读,http://www.51jxk.com

  【译文】

  再向东四十里是宜苏山,山上有很多金和玉,山下长着很多蔓居树。滽滽水发源于宜苏山,向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黄色的贝。

  和山

  又东二十里,曰和山①,其上无草木而多瑶碧②,实惟河之九都③。是山也,五曲,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④。吉神泰逢⑤司之,其状如人而虎尾,是好居于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天地气⑥也。

  【注释】

  ①和山:山名,在今河南西北部,具体所指待考。

  ②瑶碧:美玉和青绿色的玉石。

  ③河之九都:黄河的九条支流的发源地。

  ④苍玉:灰白色的玉。

  ⑤泰逢:传说中的神名。

  ⑥动天地气:指能兴云作雨,改变天气。

  【译文】

  再向东二十里是和山,山上不长草木,有很多美玉和青绿色的玉石。它实际上是黄河的九条支流的发源地。这座山蜿蜒连绵,有五个大的弯曲处。九条水流发源于此,汇合后向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灰白色的玉。名叫泰逢的吉祥之神掌管着这座山。他的形状像人,长着虎一样的尾巴,喜欢居住在山的阳面,出入时身上发出光亮。泰逢神神通广大,能兴云作雨,改变天气。

  中山三经总括

  凡济山之首,自敖岸之山至于和山,四百四十里。其祠①:泰逢、熏池、武罗皆一牡羊②副③,婴④用吉玉⑤。其二神用一雄鸡瘗⑥之,糈用稌。

  【注释】

  ①祠:祭祀。

  ②牡羊:公羊。

  ③副(pì):剖开;破开。

  ④婴:颈上的饰物。

  ⑤吉玉:彩色的玉。

  ⑥瘗(yì):埋葬。

  【译文】

  总计济山山系中的山,从首座敖岸山到和山,距离为四百四十里。祭祀这些山的山神的方法是:泰逢、熏池、武罗这三位山神都用一只剖开的公羊,用彩色的玉作为挂在山神颈上的饰物。其余两位山神用一只雄鸡,祭祀时把它埋入地下,用糯米作祭神用的精米。

  鹿蹄山

  中次四经厘山①之首,曰鹿蹄之山②,其上多玉,其下多金。甘水③出焉,而北流注于洛④,其中多泠石⑤。

  【注释】

  ①厘山:山系名,在今河南西北部。

  ②鹿蹄之山:即鹿蹄山,山名,在今河南宜阳县。

  ③甘水:水名,即甘河,发源于今河南宜阳县。

  ④洛:即洛河。

  ⑤泠(línɡ)石:石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疑为“冷石”,即滑石,色青白,质软而细,主要成分为硅酸镁。

  【译文】

  中山四经中的厘山山系的首座山是鹿蹄山,山上有很多玉,山下有很多金。甘水发源于鹿蹄山,向北流入洛河,水中有很多泠石。

  厘山

  又西一百二十里,曰厘山①,其阳多玉,其阴多蒐②。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③。滽滽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伊水。有兽焉,名曰犭吉页④,其状如獳⑤犬而有鳞,其毛如彘⑥鬣⑦。

  【注释】

  ①厘山:山名,在今河南西北部的熊耳山中。

  ②蒐(sōu):即茜(qiàn)草。

  ③犀渠:兽名,一说即犀牛之类。

  ④犭吉页(xié):兽名,一说即獭,有水獭和旱獭。

  ⑤獳(nòu):狗发怒的样子。

  ⑥彘(zhì):猪。

  ⑦鬣(liè):兽类颈上的长毛。

  【译文】

  再向西一百二十里是厘山,山的阳面有很多玉,阴面有很多茜草。山中有一种兽,形状像牛,青灰色的身子,叫声像婴儿啼哭,会吃人,它的名字叫犀渠。滽滽水发源于厘山,向南流入伊河。这一带有一种兽,名字叫獭,它的形状像发怒的狗,身上有鳞,毛像猪鬃。

  箕尾山

  又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多榖,多涂石,其上多琈之玉。

  【译文】

  厘山再往西二百里有座山,名叫箕尾山。箕尾山上有很多构树和涂石。还有很多琈玉。

  柄山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柄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滔雕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羬羊。有木焉,其状如樗,其叶如桐而荚实,其名曰茇,可以毒鱼。

  【译文】

  箕尾山再往西二百五十里有座山,名叫柄山。柄山山上有很多玉石,山坡下蕴藏有丰富的铜矿。滔雕水就发源于这座山,流出山涧后便向北流入洛河。滔雕水岸边有很多大尾羊。柄山上生长有一种植物,形状似臭椿,叶似桐树叶,果实似荚果,它名叫茇。人们用这种植物来毒杀鱼类。

  白边山

  又西二百里,曰白边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

  【译文】

  柄山再往西二百里有座山,名叫白边山。山上蕴藏有丰富的金矿石和玉石,山坡下有很多的青色雄黄石。

  牡山

  又西三百里,曰牡山,其上多文石,其下多竹箭、竹,其兽多牛、羬羊,鸟多赤。

  【译文】

  熊耳山再往西三百里有座山,名叫牡山。牡山上有很多嵌有花纹的美石,山坡下有很多竹箭和竹。山上生长的动物主要是牛、羬羊和锦鸡。

  举山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举之山①。洛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玄扈之水②,其中多马肠之物③。此二山④者,洛间⑤也。

  【注释】

  ①(huān)举之山:即举山,山名,在今陕西洛南县西北。

  ②玄扈(hù)之水:即玄扈水,水名,在今陕西洛南县。

  ③马肠之物:一说即“马腹”;一说指两栖类蛙类所产成堆的呈带状的卵子。

  ④二山:指举山和玄扈山,一说玄扈山即阳虚山,在今陕西洛南县,是玄扈水的发源处。

  ⑤洛间:即夹在洛河之间。

  【译文】

  再向西三百五十里是举山。洛河发源于举山,向东北流入玄扈水,水中有很多马腹之类的东西。举山和玄扈山夹在洛河之间。

  中山四经总括

  凡厘山之首,自鹿蹄之山至于玄扈之山,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状皆人面兽身。其祠之: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以采①衣之。

  【注释】

  ①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物。

  【译文】

  总计厘山山系中的山,从首座鹿蹄山到玄扈山,距离为一千六百七十里。这些山的山神的形状都是人面兽身。祭祀他们的方法是:用一只白鸡为毛物,祈祷时不用精米,把有彩色花纹的丝织物披在鸡的身上。

  苟床山

  中次五经薄山之首,曰苟床之山①,无草木,多怪石。

  【注释】

  ①苟床之山:即苟床(一作“林”)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

  【译文】

  中山五经中的薄山山系的首座山是苟床山,山中不长草木,有很多形状奇特的石头。

  葱聋山

  又东三百里,曰葱聋之山,无草木,多石。

  【译文】

  县山再往东三百里有座山,名叫葱聋山。山上光秃秃的,不生长一草一木,多石。

  超山

  又北十里,曰超山,其阴多苍玉,其阳有井,冬有水而夏竭。

  【译文】

  条谷山再往北十里有座山,名叫超山。北坡有很多黑色的玉石,南坡有很多井,井里冬天有水,夏天就枯竭了。

  成侯山

  又东五百里,曰成侯之山①,其上多櫄②木,其草多芃③。

  【注释】

  ①成侯之山:即成侯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可能在今山西境内。

  ②櫄(chūn):同“椿”,即椿树,包括香椿和臭椿。

  ③芃(pénɡ):一说指草茂密的样子;一说应作“艽(jiāo)”,即秦艽,多年生草本植物,高40~60厘米,茎圆柱形,直立,叶长圆状披针形。【译文】

  再向东五百里是成侯山,山上长着很多椿树,山中生长的草多为秦艽。

  朝歌山

  又东五百里,曰朝歌之山①,谷多美垩②。

  【注释】

  ①朝歌之山:即朝歌山,山名,一说可能在今河南淇县。

  ②垩(è):可用来涂饰的有色土。

  【译文】

  再向东五百里是朝歌山,山谷中有很多优质的可作涂料的有色土。

  槐山

  又东五百里,曰槐山,谷多金锡。

  【译文】

  朝歌山再往东五百里有座山,名叫槐山。槐山的山谷中蕴藏有很丰富的金矿和锡矿。

  历山

  又东十里,曰历山①,其木多槐,其阳多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文言文阅读高一语文文言文,文言文助读诗词名著阅读 - 文言文 - 文言文阅读
上一篇:海外南经第六_文言文大全
《中山经第五_文言文大全》相关文章
  1. 中山经第五_文言文大全
  2. 中山经第五_文言文大全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山经第五_文言文大全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山经第五_文言文大全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山经第五_文言文大全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山经第五_文言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