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知识网诗词名著阅读文言文文言文阅读文学第四_文言文大全» 正文

文学第四_文言文大全

[10-16 18:33:35]   来源:http://www.51jxk.com  文言文阅读   阅读:8376

概要:(42)支道林初从东出。住东安寺中①。王长史宿构精理,并撰其才藻,往与支语,不大当对②。王叙致作数百语,自谓是名理奇藻③。支徐徐谓曰:“身与君别多年,君义。言了不长进。”王大惭而退。【注释】①从东出:支道林原居会稽,在京都建康东部,晋哀帝派人把他接到建康,所以说“从东出”。但这时王濛已死,这一则所记可能是传闻之误。②宿构:事先构思。当对:相当;相称。③叙致:陈述道理。【译文】支道林刚从会稽来到建康时,住在东安寺里。左长史王濛事先想好精微的义理,并且想好富有才情、文采的言辞,去和支道林清谈,可是和支道林的谈论不大相称。王濛作长篇论述,自以为讲的是至理名言,用的是奇丽辞藻。支道林听后,慢吞吞地对他说:“我和您分别多年,看来你在义理、言辞两方面全都没有长进。”王濛非常惭愧地告辞走了。(43)殷中军读《小品》,下二百签,皆是精微,世之幽滞①。尝欲与支道林辩之,竟不得②。今《小品》犹存。【注释】①签:签注。读书有疑难处,夹上字条做际记。幽滞:深奥难解。②“尝欲”句:据《语林》载:殷

文学第四_文言文大全,标签:高一语文文言文,文言文助读,http://www.51jxk.com

  (42)支道林初从东出。住东安寺中①。王长史宿构精理,并撰其才藻,往与支语,不大当对②。王叙致作数百语,自谓是名理奇藻③。支徐徐谓曰:“身与君别多年,君义。言了不长进。”王大惭而退。

  【注释】

  ①从东出:支道林原居会稽,在京都建康东部,晋哀帝派人把他接到建康,所以说“从东出”。但这时王濛已死,这一则所记可能是传闻之误。

  ②宿构:事先构思。当对:相当;相称。③叙致:陈述道理。

  【译文】

  支道林刚从会稽来到建康时,住在东安寺里。左长史王濛事先想好精微的义理,并且想好富有才情、文采的言辞,去和支道林清谈,可是和支道林的谈论不大相称。王濛作长篇论述,自以为讲的是至理名言,用的是奇丽辞藻。支道林听后,慢吞吞地对他说:“我和您分别多年,看来你在义理、言辞两方面全都没有长进。”王濛非常惭愧地告辞走了。

  (43)殷中军读《小品》,下二百签,皆是精微,世之幽滞①。尝欲与支道林辩之,竟不得②。今《小品》犹存。

  【注释】

  ①签:签注。读书有疑难处,夹上字条做际记。幽滞:深奥难解。

  ②“尝欲”句:据《语林》载:殷浩因为对佛经有所不解,派人去请支道林。王羲之却以为,殷浩不了解的,支道林也未必能讲通,如果讲错了。更是影响名声,所以功他不要去。支道林同意王的话,没有去见殷浩。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读佛经《小品》,很多地方有疑难,加了二百张字条标明,这些都是精深奥妙的地方,是当时隐晦难明的。殷浩曾经想和支道林辩明这些问题,终究不能如愿。现在《小品》还保存下来。

  (44)佛经以为法练神明,则圣人可致①。简文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②。”

  【注释】

  ①祛(qù)练:佛教用语,指摆脱烦恼、修练智慧,神明:精神;智慧。圣人:佛家指德智慈悲的人,即佛。按:佛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能修智慧,断烦恼,万行具足,便成佛也。”

  ②陶练:陶冶锻炼,指道家的炼丹。功:功效。

  【译文】

  佛经认为摆脱烦恼、修练智慧,就可以成佛。简文帝说:“不知是否就可以达到最高的境界?然而,道家陶冶锻炼的功效,还是不可以抹杀的。”

  (45)于法开始与支公争名,后情渐归支,意甚不分。遂遁迹判下①。遣弟子出都,语使过会稽,于时支公正讲《小品》。开戒弟子:“道林讲,比汝至,当在某品中。”因示语攻难数十番,云:“旧此中不可复通。”弟子如言诣支公,正值讲,因谨述开意。往反多时,林公遂屈。厉声曰:“君何足复受人寄载来!”

  【注释】

  ①情:这里指“群情”不分(fèn):一本作“不忿”,不平,不服气。剡(shǖn)下:剡县,属会稽郡,按:支道林住在会稽郡的首府山阴县,剡县在山阴县东南。

  【译文】

  于法开和尚起初和支道林争名,后来大家的心意逐渐倾向于支道林,他心里非常不服气,便到剡县隐居起来。有一次,于怯开派弟子到京都去,吩咐弟子经过会稽山阴县,那时支道林正在那里宣讲佛经例、品》。于法开提醒他的弟子说:“道林开讲《小品》,等你到达时,就该讲某品了”于是给弟子示范,告诉他来回数十次的攻洁辩难,并且说:”过去这里面的问题不可能比我讲的更明白了。”弟子照他的嘱咐去拜访支道林。正好碰上支道林宣讲,便小心地陈述于法开的见解,两人来回辨论了很久,支道林终于辩输了。于是厉声说:“您何苦又给人托运呢!”

  (46)殷中军问:“自然无心于禀受,何以正善人少,恶人多①?”“诸人莫有言者。刘尹答曰:“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②。”一时绝叹,以为名通③。

  【注释】

  ①禀受:指人所承受于自然的天性。

  ②写:“泻”的古字,倾泻、流漫、流淌。这一句是说一切都是任其自然。

  ③名通:名言通论,指精妙通达的解释。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问道:“大自然赋予人类什么样的天性,本来是无心的,为什么世上恰恰好人少,坏人多?”在座的人没有谁回答得了。只有丹阳尹刘淡回答说:“这好比把水倾泻地上,水只是四处流淌、绝没有恰好流成方形或圆形的。”当时大家非常赞赏,认为是名言通论。

  47)康僧渊初过江,未有知者,恒周旋市肆,乞索以自营①。忽往殷渊源许,值盛有宾客,殷使坐,粗与寒温,遂及义理②。语言辞旨,曾无愧色;领略粗举,一往参诣③。由是知之。

  【注释】

  ①康僧渊:西域僧人。曾和殷浩谈及佛经义理,辨别俗书性情之义。市肆:市中商店;市场。自营:自己谋生活。

  ②义理:探究经义和名理的学问。

  ③辞旨:言辞的意趣。曾:意:简直。表示加强语气。领略:领会。一往参诣:指一向深入钻研。

  【译文】

  康僧渊刚到江南的时候,还没有人了解他、经常在街市商场上徘徊,靠乞讨来养活自己。一次,他突然到殷渊源家去,正碰上有很多宾客在座,殷渊源让他坐下,和他稍为寒暄了几句,便谈及义理。康僧渊的言谈意趣,竟然毫无愧色;不管是有深刻领会的,还是粗略提出的义理,都是他一向深入钻研过的。正是由于这次清谈,大家才了解了他。

  (48)殷、谢诸人共集。谢因问殷:“眼往属万形,万形来入眼不①?”..

  【注释】

  ①属(zhú):通“瞩”,看。按:谢安意指能否不看而知。这一则原注:“谢有问,殷无答,疑阙文。”

  【译文】

  殷浩、谢安等人聚会在一起。谢安便问殷浩:“人们用眼睛去看一切物象,一切物象是否就会进入眼睛呢?”

  (49)人有问殷中军:“何以将得位而梦棺器,将得财而梦矢秽①?”.. 殷曰:“官本是臭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时人以为名通。

  【注释】

  ①位:官位;爵位。矢:通“屎”。迷信的说法,做梦和现实正相反,故有此问。

  【译文】

  有人间中军将军殷浩:“为什么将要得到官爵就梦见棺材,将要得到钱财就梦见粪便?”殷浩回答说:“官爵本来就是腐臭的东西,因此将要得到它时就梦见棺材尸体;钱财本来就是粪土,因此将要得到它时就梦见肮脏的东西。”当时的人认为这是名言通论。

  (50)殷中军被废东阳,始看佛经①。初视《维摩诘》,疑“般若波罗密”太多②;后见《小品》,恨此语少。

  【注释】

  ①“殷中军”句: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 年),殷浩以中军将军率师北伐,遇姚襄起兵反,殷浩败回一次年,桓温废殷浩为庶人,殷浩便迁往东阳郡信安县。

  ②般若波罗密:指菩萨修行之一法。波罗密是佛教所谓“到彼岸”(指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佛经说:“到者有六焉:一曰檀,檀者,施也(布施)..六曰般若,般若者,智慧也,然则五者为舟,般若为导。导则俱绝有相之流,升无相之彼岸也。故曰波罗密也。”智慧,指如实了解一切事物。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被免职,迁到东阳郡,这才看佛经。开始看《维摩诘经》,怀疑“般若波罗密”这句话大多了;后来看《小品》,已经了解了这句话的意旨,又可惜这样的话太少了。

  (51)支道林、股渊源俱在相王许①。相王谓二人:“可试一交言。而才性殆是渊源峭崤、函之固。君其慎焉②!”支初作,改辙远之③;数四交,不觉入其玄中。相王抚肩笑曰:“此自是其胜场,安可争锋④!”

  【注释】

  ①相王:指晋简文帝,他未登帝位时,以上稽王身份任丞相,所以称相王。

  ②才性:参看本篇第34 则注①。崤(xiáo)、函:崤山和函谷关,大概指今陕西潼关以东至河南新安县境一带,是秦国的险要关塞。这里以崤、函之固形容殷渊源善谈才性,无懈可击,难以攻入

  ③改辙:改道,比喻改变方向、话题。

  ④胜场:稳操胜算的处所;杰出之处

  【译文】

  支道林、殷渊源都在相王府中,相王对两人说道:“你们可以试着辩论一下。可是才性关系问题恐怕是渊源的坚固堡垒,您可要谨慎啊!”支道林开始论述问题时,便改变方向,远远辟开才性问题;可是论辩了几个回合,便不觉进入了渊源的玄理之中。相王拍着肩膀笑道:“这本来是他的特长,你怎么可以和他争胜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文言文阅读高一语文文言文,文言文助读诗词名著阅读 - 文言文 - 文言文阅读
上一篇:方正第五_文言文大全
《文学第四_文言文大全》相关文章
  1. 文学第四_文言文大全
  2. 文学第四_文言文大全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文学第四_文言文大全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文学第四_文言文大全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文学第四_文言文大全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文学第四_文言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