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范文写作总结报告调研报告推进XX(县)丘陵型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正文

推进XX(县)丘陵型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10-16 17:37:38]   来源:http://www.51jxk.com  调研报告   阅读:8994

概要:文 章www.51jxk.com w www.51jxk.com XX县地处四川南部,幅员面积16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39万亩,总人口123万,其中农业人口106万,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46.74亿元,人均3800元,财政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1.0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67元,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财政穷县、经济弱县。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于XX这样一个地处内陆、经济落后、拥有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来说,如何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认为关键在于推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XX要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根本的出路在于抓好现有工业的第二次创业,使工业化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建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农村劳务开发基地,使产业化统筹城乡经济共融;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使城市化促进城乡一体化;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使服务社会化推动跨越式发展。一、抓好现有工业的第二次创业推进跨越式发展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体。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工业不仅居于不可替代的中心地位,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的支撑作用,而且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城市化进程中

推进XX(县)丘陵型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对策,标签:市场调研报告,社会调研报告,http://www.51jxk.com
文 章
www.51jxk.com w www.51jxk.com

  XX县地处四川南部,幅员面积16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39万亩,总人口123万,其中农业人口106万,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46.74亿元,人均3800元,财政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1.0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67元,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财政穷县、经济弱县。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于XX这样一个地处内陆、经济落后、拥有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来说,如何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认为关键在于推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XX要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根本的出路在于抓好现有工业的第二次创业,使工业化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建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农村劳务开发基地,使产业化统筹城乡经济共融;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使城市化促进城乡一体化;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使服务社会化推动跨越式发展。

  一、抓好现有工业的第二次创业推进跨越式发展

  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体。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工业不仅居于不可替代的中心地位,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的支撑作用,而且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因此,我们紧紧抓住了工业这个“纲”,县域经济才能真正做大做强。

  一是集中精力办好晨光科技园区,千方百计依托晨光化工研究院的优势、潜力,来发展XX县域经济。园区是推动生产要素集聚、产业升级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抓手。XX必须把晨光科技园区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强县的着力点,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施园区带动战略,逐步把园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新窗口、产业升级的新高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二是大力实施工业“二五五”工程,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来发展XX县域经济。重点是做大做强富益电力、富源化工、吉泰龙食品等一批优势企业;扶优扶强富峰钢铁、富江水泥、富戎化工、东方变压器等一批规模企业;培育扶持美乐食品、旺林堂药业、锦明竹笋、大江纸业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形成以化工、食品为重点,建材、机电、能源协调发展的工业经济新格局。

  三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笋竹、生猪、肉羊等食品加工,培育工业经济的新增长点。只有按照“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思路,把农副产品加工作为工业经济强县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一条主要路子来思考,才是农业大县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出路。特别是笋竹的生产、加工、销售前景非常看好,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是实现XX“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最具特色、意义重大的优势产业,要加大力度尽快做大做强。

  四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促进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近年来,XX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所占比重愈来愈大,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抓民营经济发展上,要注意搞好“三个结合”,即发展民营经济要与县域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要与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相结合;要与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县城剩余劳动力就业相结合。同时还要做到“五放”,即在思想上要放胆、在政策上要放开、在经营上要放活、在准入上要放宽、在工作上要放手,从而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二、搞好农业产业化和劳务开发推进跨越式发展

  XX作为农业大县,发展县域经济的切入点在农业。而XX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要搞好农业产业化和劳务开发,特别是要切实抓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劳务开发基地“两大基地”的建设。

  一是要创新思路,突出特色,高标准建设XX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首先要理清基地建设的思路。就是要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抓工业的办法抓农业的思路,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各类农业工程项目启动基地,用特色产业、主导产业推动基地,让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带动基地,靠市场拉动基地,使基地成为整合农口各种资源的平台,把基地建设成为“规模+品牌+机制+投入=农业产业化”的“四合一”新模式。其次要明确基地建设的重点。在全省或全市范围内审视我县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加快笋竹、甜橙、黑山羊、肉兔、生猪、优质稻(再生稻)、中药材、蚕桑八大农业产业化示范带的建设,特别是要重点突出笋竹基地的建设,力争基地面积尽快达到30万亩以上。再次是要集中力量培育一批龙头企业。要按照扶持壮大一批、嫁接整合一批、开放引进一批、加快发展一批“四个一批”的运作模式,培育出拳头产品、优势产品和绿色产品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第四是要健全市场体系,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要培育农业生产要素市场,优化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农业商品率和市场的占有份额;要打通“绿色通道”,使农产品货畅其流;要完善农产品销售网络,健全市场体系,构建顺畅、快捷的农产品流通格局。

  二是要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理念,狠抓农村劳务开发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XX县农村劳动力高达55 万人,占了全县人口的近一半。近年来,XX县把积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劳务经济当作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个突破口和一项产业工程来抓,并于20xx年正式启动劳务开发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的实效,20xx年创劳务收入12.6亿元,占全县GDP总量的27%,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目前,XX劳务经济已成为XX县域经济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因此,大力建设农村劳务基地,开发劳务经济对XX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应把劳务输出当成一项产业来抓。在抓劳务开发上,一要狠抓“四个结合”,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即: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城镇建设相结合、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民营经济发展相结合;二要搭建“一个平台”,建立县劳动力市场,拓展转移渠道,实现市场运行规范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工作流程标准化的目标;三要构筑“两大网络”,整合党政网、农经网、交通信息网资源,建立劳务开发信息网络和服务网络体系,逐步形成县、乡、村服务体系;四要实施“三大工程”,即:农民工就业培训、龙头企业建设和民工回引创业工程,实现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松散型向集约型、劳务型向技能型“三个转变”。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跨越式发展

  城镇是三次产业的空间结合点,也是城乡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地,更是推进XX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只有把城镇建设好,努力提高城市化水平,才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大的空间,才能为工业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因此,必须把城镇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作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

  推进城市化关键是要解决资金支撑、产业支撑两大瓶颈制约难题。没有资金、产业的支撑,城镇的发展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要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积极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加速形成XX独特的城镇经济。要按照“工业入园、居住入区”的思路,推进园区建设。要以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努力把城镇建设成为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的“集聚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带”,让更多的农村人口成为稳定的城镇居民。要盘活城镇土地、公用设施等存量资产,把城镇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来经营,形成城镇投资经营多元化格局,增强城镇的自我发展能力。要抓好城镇绿化、亮化、美化和净化工程。要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和农民新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

  同时,要加快发展城镇第三产业,促进县域经济的繁荣。要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着重抓好文庙—西湖—千佛寺风景区、青山岭森林公园、沱江沿线生态旅游区、五条沟风景区的建设,坚持依托交通干线和旅游景区搞特色种养、办农家乐、建度假村。发展假日经济,提高旅游经济效益。要进一步提高金融、信息、餐饮、商贸、运输等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要加速农村基础设施和市场网络建设,鼓励农民建房,刺激农村消费。要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保障网络,着力发展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卫生保健等社区服务业,使之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四、提升服务社会化推进跨越式发展

  服务社会化的问题,核心就是优化环境建设的问题。一个地方的环境直接反映这个地方的形象,同时它又直接体现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吸引力,在本质上它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因此,必须把环境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基础工作,努力解决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突破瓶颈制约,致力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

  一是要建设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政策是最重要的发展环境。要进一步清理取消歧视性规定和不公平做法,完善政策规定,建立面向全社会的信息公开制度和政策制定过程的意见征询制度。同时,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已经制定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

[1] [2]  下一页


Tag:调研报告市场调研报告,社会调研报告总结报告 - 调研报告
上一篇:浅议营造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