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文 章来源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三资”农业,提高农业的投入强度和外向化程度;加强农民培训教育,提高农业市场主体的综合素质。着重在农业的产业化、生态化、外向化上取得重点突破1、以实施“三新”工程为抓手,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以高效益、规模化和优质化为重点,以构建绿色XX与XX现代农业为目标,建设高效的种植业、发达的养殖业及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1)、继续抓好粮油蔬菜生产,优化和调整种植业结构 。基本思路是:“两稳定、三发展”。即:稳定小麦和水稻面积;发展项目农业、订单农业、特色农业,实现传统农业项目上规模,新拓农业项目上档次,特色农业项目创品牌。一是稳定小麦面积,提高专用小麦生产比重。小麦面积稳定在48万亩,品种上实行专用化,充分利用国家优势农产品发展项目和良种推广项目的政策导向功能,把弱筋小麦的种植面积扩大到40万亩左右,占小麦总面积的80%。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积极发展订单生产,做大做强我市的弱筋小麦产业。二是稳定水稻面积,提高优质水稻的生产比重。进一步强化水稻在粮食生产中的主导地位,确保全市水稻面积稳定在65万亩左右,水稻总产保持在39万吨
2017年农业系统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汇报,标签:学习情况报告,公示情况报告,http://www.51jxk.com1、以实施“三新”工程为抓手,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以高效益、规模化和优质化为重点,以构建绿色XX与XX现代农业为目标,建设高效的种植业、发达的养殖业及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
(1)、继续抓好粮油蔬菜生产,优化和调整种植业结构 。
基本思路是:“两稳定、三发展”。即:稳定小麦和水稻面积;发展项目农业、订单农业、特色农业,实现传统农业项目上规模,新拓农业项目上档次,特色农业项目创品牌。
一是稳定小麦面积,提高专用小麦生产比重。小麦面积稳定在48万亩,品种上实行专用化,充分利用国家优势农产品发展项目和良种推广项目的政策导向功能,把弱筋小麦的种植面积扩大到40万亩左右,占小麦总面积的80%。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积极发展订单生产,做大做强我市的弱筋小麦产业。
二是稳定水稻面积,提高优质水稻的生产比重。进一步强化水稻在粮食生产中的主导地位,确保全市水稻面积稳定在65万亩左右,水稻总产保持在39万吨水平。
三是充分应用多元多熟间套复种和设施栽培、保护地栽培为主的高效技术,围绕市场需求,发展设施蔬菜生产,不断提高地产蔬菜的自给比重,提高蔬菜产品档次。
四是充分挖掘高沙土地区及银杏经济林的资源优势,搞好间套复种,发展特色种植业。
(2)、进一步抓好品种改良,大力发展草食畜禽,积极培植规模养殖和经营。
主要是进一步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重点推广苏太母猪和三元商品瘦肉猪养殖技术,波杂山羊饲育配套技术及蛋鸡高产配套技术,力争全市新增二元母猪5000头,上市三元肉猪35万头,新增波杂山羊5万头。加快提升规模养殖。新建设一批万头猪场、千头羊场、万羽鸡场及畜禽养殖小区,与此同时强化畜牧养殖小区的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小区功能,切实使养殖小区在规模化的基础上走向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为我市畜牧业快速和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抓好以银杏为主的林业绿化工作。
主要是抓好“三网”工程建设。根据既定目标,力争用3年时间,将我市建成农田林网合格市,村村建成农田林网达标村,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与此同时,抓好造林机制创新。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市造林绿化工作机制创新的先进经验,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林业工作的新思路,采用招商引资、林权改制等方式创新造林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造林绿化投入管护问题,努力推动全市林业绿化快速、健康发展。
(4)、加强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等项工作,确保农业安全生产。
进一步加强猪5号病、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的防疫、检疫、监督工作,确保免疫密度。加强植保植检工作,保障种植业安全生产。强化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提高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效果,确保农业安全生产。
2、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在农业产业化上有新突破。
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在巩固提高银杏、专用小麦、优质瘦肉型猪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的同时,面向大中城市,面向国际市场,重点建设特色蔬菜、优质家禽、花卉苗木、优质水产、特色林业等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促进产业化。以农产品行业协会为龙头,以企业为载体,名特优农产品为重点,以技术创新、质量管理为手段,全面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提高传统品牌的品牌效应和新兴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着力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3、积极扩大现代农业的发展空间,在农业的外向化上力求突破。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我市农业的外向度,加速农业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
(1)“三资”投入农业上规模。围绕区域特色产业,按照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外向农业的发展方向,加快各类农业园区建设,吸引三资投入农业生产、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加工流通以及农业服务等领域。
(2)外向型农产品基地建设上规模。着手制订和实施“XX市农产品出口行动计划”,根据现有农产品出口情况,品牌特色和国际需求,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促进有比较优势和出口潜力的产业、产品发展,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外向型农业示范企业。
(3)产品直接外销上规模。以开拓国内外市场为核心,以强化农产品国际营销服务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网上交易和代理、连锁、配送、批发等新的营销方式,加快建立快捷高效的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改善农产品流通环节,加快我市农产品与新型流通业态对接。
4、以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在农业的生态化上有新突破。
(1)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农产品认证认定步伐,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扩大“三品”生产基地规模。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质量环节得到有效监控。
(2)积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以生态农业县创建为龙头,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全面实施“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三大工程,推动“资源——产品——废异物”的传统增长模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搞好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推行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通过过腹还田、麦套稻秸杆全量还田、速腐制肥、秸杆制气、秸杆造纸等多种途径解决秸杆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建设绿色屏障、发展绿色产业、弘扬绿色文化为方向,构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3)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开发建设古银杏森林公园为重点,利用XX独特的田园景观、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农业历史,建成一批有品味、地方特色浓郁的休闲观光农业园。通过园景欣赏、农业体验、采摘品尝和垂钓休闲,满足城乡居民回归自然、休闲娱乐和体验农耕文化的需求,构建一产三产交叉发展的新平台。
5、积极培育现代农民,努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进一步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等项目,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在农民中普及农业科技、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创业技能,使更多农民成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劳动者。
文 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