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一语文初一语文同步练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正文

初一语文同步练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2-31 19:10:57]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一语文   阅读:8442

概要:一、积累与运用1.文学知识填空。鲁迅,原名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_____,小说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他的回忆性散文集_______________。2.根据课文内容填人适当的动词。___________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_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____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______着,看鸟雀下来___________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______,便____________住了。3.根据拼音填空,并解释词语。人迹hǎn( )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声dǐng( )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枕而wò( ):___________

初一语文同步练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标签:语文教案|试卷|课本,http://www.51jxk.com

一、积累与运用

1.文学知识填空。

鲁迅,原名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_____,小说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他的回忆性散文集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人适当的动词。

___________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_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____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______着,看鸟雀下来___________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______,便____________住了。

3.根据拼音填空,并解释词语。

人迹hǎn( )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声dǐng( )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枕而w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iàn( )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美女蛇”的故事是为了( )

A.表现长他*的迷信思想。

B.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

C.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

D.给百草园增添更多的神秘色彩。

5.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探究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6.这段文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段中作者描写了童年时的四件趣事,它们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段用词极为准确、生动,如“肥胖”写出了黄蜂的体态特征,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请你再举一两个例子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段重点描写了哪个地方的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段中哪一句运用了联想的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简述本段景物描写的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段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拓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校请了一位名师给我们班上一节课。第二天早上8点整,名师准时出现在教室里。他三十来岁,人长得清清瘦瘦,个子也不高,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高大英俊的形象。

开课后,名师先来了一段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等会儿,我讲课的时候,如果我讲得不对的地方,只管提,我这个人脸皮厚,大家不要担心我找不到地缝去钻。有什么问题想提问,可以随时举手,我的话也不是金口玉言,打断了也不用赔钱。如果你觉得我讲得不够好,可以看点儿闲书,也可以打磕睡。不过我要提醒大家,尽量不要交头接耳,以免吵醒那些打磕睡的同学。废话完了,言归正传……”

我在心中给这位名师的亮相打起了分,但分数不高。老师在学生面前就该树立起师威,怎么能这样嘻嘻哈哈呢?

名师没有带教案,手里只捏着一支粉笔,却把课讲得言辞活泼,生动有趣,章法分明。讲课间隙,还不时地穿插些互动游戏,让我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始终没有出现看闲书和睡觉的现象。

临近下课的时候,名师又别出心裁点了几名学生,让他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被点的学生都很兴奋,先报自己的名字,再讲收获的一二三。点到王旃的时候,出了一点儿意外。王旃没有老老实实报自己的名字,而是兀自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了“王旃”两个字,然后一脸坏笑地望着名师,说,“老师,这就是我的名字。”

王旃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也不知道他的爸爸从汉语大词典的哪个旮旯里翻出了这么一个字,有好几次王旃就是用这种办法,让不少初上讲台的老师下不了台。这道难题我们的班主任也碰过,不过他没让王旃得逞,因为这一损招,班主任让他在教室后面站了整整一堂课。

现在轮到这位倒霉的名师了。名师看看黑板上的字,又看看王旃,温和地说:“比脑筋急转弯还难呢。不过我也要行使一下我的权利,哪位同学愿意帮我念一下?”

没有人搭腔,大家都屏息静气。

“好……”名师转向王旃说,“这位同学,你的名字起得不错。不过老师很惭愧,这个字我也不认识,你能告诉我吗?”

名师的回答让王旃一愣,也让班上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一愣。迟疑了一下,王旃回答:“王旃(zhān)。旃的意思是红色的曲柄旗。”

“嘿,寓意不错。”名师伸出了拇指,“谢谢你今天教了我一个字,你便是我的一字之师了。”

说完,名师低下头向王旃鞠了一躬。

这大大出乎王旃的意料,也出乎我们的意料。片刻的宁静之后,教室里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

13.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

B.对于王旃的“恶作剧”,“名师”没有训斥,反而拜他为一字之师,体现了“名师”

谦逊为怀的做人态度。

C.潮水般的掌声是对“名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充分肯定。

D.不认得“旃”字是“名师”这节课的败笔。

14.当“名师”请同学帮念“旃”字时,结果是“没有人搭腔,大家都屏息静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觉得文中这位“名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名师”对待学问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g:初一语文语文教案|试卷|课本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一语文
上一篇:初一语文《论语》同步练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