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长亭送别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二)» 正文

人教版长亭送别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二)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999

概要:第三课时教学目标:把握崔莺莺的人物形象,理解《西厢记》的主题教学程序:♦莺莺是怎样看待“门当户对”的?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这些句子表现出莺莺是什么样的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示莺莺重视爱情,轻名利。“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表现莺莺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功名利禄。表明了莺莺对赴京赶考的态度,在莺莺眼里,功名远不及爱情地位高。表现出莺莺生性叛逆、倔强的性格。 ♦课文中写莺莺珍重爱情,鄙视功名利禄的地方有哪些?一并找出来。 【幺篇】: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朝天子】: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科白: “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二煞】: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在崔莺莺心目中,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是爱情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临别时不忘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同时,她也有深深的忧虑,明确地告

人教版长亭送别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二),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把握崔莺莺的人物形象,理解《西厢记》的主题
教学程序:

♦莺莺是怎样看待“门当户对”的?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这些句子表现出莺莺是什么样的人?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示莺莺重视爱情,轻名利。“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表现莺莺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功名利禄。表明了莺莺对赴京赶考的态度,在莺莺眼里,功名远不及爱情地位高。表现出莺莺生性叛逆、倔强的性格。 
   ♦课文中写莺莺珍重爱情,鄙视功名利禄的地方有哪些?一并找出来。 
【幺篇】: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朝天子】: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科白:     “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二煞】: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在崔莺莺心目中,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是爱情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临别时不忘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同时,她也有深深的忧虑,明确地告诉张生“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停妻再娶妻”,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是有现实基础的。莺莺的态度突出地表现了她的叛逆性格和对爱情的执著。莺莺的离愁别恨,是她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只限于“儿女情长”。她的离愁别恨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辉。

“言为心声”,作家的笔力是惊人的。寥寥数语,一擒一纵,写尽了多情女子伤离的独特情态。所以,读剧本台词,要细心体味人物在独特语境中的独特情绪。 
♦ [幺篇] 莺莺唱词中的“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这里莺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莺莺的言外之意是张生你和我结婚以后,我们妻荣夫贵,琴瑟和谐,希望能白头偕老,不要分开。当然,俗话说“夫荣妻贵”,莺莺既系相国小姐,已具身份,那么张生无须上京博取功名,亦可凭相国女婿的身份而富贵。这里有埋怨之意, 埋怨她母亲。
♦文中还有哪些唱词或对白反映了莺莺这样的心态?
①“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说明莺莺把“及第”看作是“蜗角蝇头”般的名利,形象地表达了莺莺珍视爱情、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②嘱咐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言外之意“即使落榜,也要回来”,这当然是针对老夫人的了,她根本不把老夫人放在眼里,反映了莺莺倔强的叛逆性格。
♦这些话是莺莺私下里跟张生说的还是当着老夫的面说的? 
这些话是当着老夫人的面说的,它不仅表现了莺莺对老夫人的怨恨和倔强的反抗精神,而且也可以看作是作者向读书追求功名利禄那一套俗观念的挑战,真是力透纸背。莺莺无疑是封建时代不可多得的“离经叛道”的艺术形象。  
所以,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以有生命和人性向无生命的封建礼教挑战的里程碑!面对那个遵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的封建黑洞,《西厢记》石破天惊地喊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此语一出,即成为千古传唱的不朽句言!

如何理解《长亭送别》中曲词之美与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的和谐统一?
王实甫的戏曲语言以富于文采为特色,曲词之美,与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和谐统一。这在《长亭送别》一折中尤为突出。
1. 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  
    全折运用了比喻、夸张、用典、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叠音、设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特别是巧用夸张,并与比喻、用典、对比等结合,因情随物而设。例如,“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夸张地表现感情折磨下的身心憔悴;“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五岳低”都是夸张兼比喻,写离别之情,达到愁极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用了“红泪”和“青衫泪”两个典故,是夸张兼用典,形容伤心之至。作品中的夸张描写,大都将人物感情寄附于客观事物,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 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  
    作者善于化用名句中的优美成句,也擅长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白描俊语。曲词或秀丽典雅,含蓄悠长;或质朴自然,活泼爽利。既有诗词意趣,又不失元曲本色。例如,范仲淹《苏幕遮》词中“碧云天,黄叶地”是咏秋名句。王实甫易“叶”为“花”,移入【端正好】一曲,与飞雁、霜林一起,组合成一幅新的暮秋图,完全切合剧中的情景和离人的心绪。【收尾】“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句,是对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意境的再创造,极其形象地传达出人物心灵所承受着的感情重压。【叨叨令】【快活三】两支曲子,出语当行,极富生活气息。【脱布衫】前两句是诗词的格调,写莺莺眼中的秋景;后两句是生动的口语,写莺莺眼中的张生。正是这萧瑟的秋色,映衬着愁苦的张生。既抒写了莺莺的情绪,也描写了张生的神态。在《长亭送别》中,这两幅笔墨,交替并用,得心应手,炉火纯青,为多侧面、多色彩地再现人物的情感节律,提供了成功的艺术手段。 

1、 体验美感,进行美的享受,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曲词。  
2、 用心读王实甫的原著《西厢记》,写一篇读后感。 

5分钟 幻灯展示
25分钟 5分钟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0分钟


幻灯展示问题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30分钟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并做归纳 15分钟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15分钟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15分钟


教师点拨学生回答 15分钟



板书设计
《长亭送别》
                               ¬——王实甫
        场景 莺莺情感变化
赴亭惜别(送别途中)                   愁苦、怨恨
长亭饯别                               依恋、无奈
残照离别(临别叮嘱)                   担心、害怕
离别愁思(目送行人)                   眷恋、惆怅

小结
《西厢记》写才子佳人“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却又跳出一般风花雪月的局限,反映了崭新的爱情观。提出“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婚姻理想;歌颂了“直教人生死相许”的自由爱情,这是《西厢记》高于历代崔张爱情为内容的作品,也高于同时代其他爱情剧的地方,他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红楼梦》中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评论《西厢记》“词藻警人,余香满口”,所继承和称赞的也是这种精神。
    有人说:《长亭送别》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我想我们对它的阅读理解还是比较粗浅的,希望对《西厢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选话题,作更深一步的学习。

殷卉茹

上一页  [1] [2] [3]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晋灵公不君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