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古文学习《古文两篇•核舟记》教学方案(苏教版八年级)» 正文

《古文两篇•核舟记》教学方案(苏教版八年级)

[01-04 17:09:20]   来源:http://www.51jxk.com  古文学习   阅读:8280

概要:那么,请同学们继续思考:PPT5文中“盖大苏泛赤壁云”能否删去?为什么?(思考片刻)是的,不能删,因为——PPT6是核舟的主题,如删去,则下文2—4段内容失去依托。PPT7既然,“大苏泛赤壁”是主题,那么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请看资料。苏轼游赤壁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被人诬陷有毁谤朝廷的意图,被捕入狱半年。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到任后,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一次是在农历7月16日(“壬戌”日),一 次是农历10月15日,写下了前后《赤壁赋》,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文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正是两次游览中所见之景,也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文章中雕刻家虽取材于这件事,去不受这件事的拘束。如大苏泛赤壁是确有其事,但当时并没有鲁直和佛印陪同。据考证,“二客”之一是一个叫杨世昌的道士,他从四川云游到庐山,再到黄州找苏轼,两次都跟去赤壁的。PPT8以上材料不难看出,苏轼游赤壁是一次心境的释放。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后可借助工具书自己去阅读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进一步去感受一下苏轼的豪放、潇洒吧!同学们都

《古文两篇•核舟记》教学方案(苏教版八年级),标签:古文学习翻译,http://www.51jxk.com
那么,请同学们继续思考:
PPT5
文中“盖大苏泛赤壁云”能否删去?为什么?
(思考片刻)是的,不能删,因为——
PPT6
是核舟的主题,如删去,则下文2—4段内容失去依托。
PPT7既然,“大苏泛赤壁”是主题,那么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请看资料。
苏轼游赤壁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被人诬陷有毁谤朝廷的意图,被捕入狱半年。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到任后,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一次是在农历7月16日(“壬戌”日),一 次是农历10月15日,写下了前后《赤壁赋》,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文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正是两次游览中所见之景,也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文章中雕刻家虽取材于这件事,去不受这件事的拘束。如大苏泛赤壁是确有其事,但当时并没有鲁直和佛印陪同。据考证,“二客”之一是一个叫杨世昌的道士,他从四川云游到庐山,再到黄州找苏轼,两次都跟去赤壁的。
PPT8以上材料不难看出,苏轼游赤壁是一次心境的释放。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后可借助工具书自己去阅读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进一步去感受一下苏轼的豪放、潇洒吧!
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也有一颗敏感的心,从上面两个片段与原文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以下几点:
1、时间巧合,联想自然。
2、场景相衬,突出主题。
3、突出主角,配角烘托。
教学板块4:核舟人物欣赏
PPT9小小的核舟,船头船尾刻了五个人物,从他们身上,雕刻者又想张扬人物什么个性呢?下面我们将:
研读课文,分析人物,探究性格。
(图片:突出主角,配角烘托)
PPT10
(图片:船头三人图)
怎样识别这三个人物?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思考,时间2分钟)

PPT11
东坡:多髯     中      
      体                                       方位不一
                      佛印:和尚    右
PPT12
除了佛印和东坡,剩下的一个就是鲁直了,那么,雕刻家:
为什么选用“共阅手卷”这个细节?
侧面烘托 :闲适生活、旷达心情
构思精巧 :主题所在、“泛舟”由来
PPT13东坡和鲁直神情那么专注于这幅手卷,上面肯定有精彩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像。
奇思妙想
想像手卷上会有些什么内容?
请用100字左右的语言描绘一下。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思考,时间2分钟)
PPT14同学们的想像十分精彩,也符合当时的场景,再看船尾:
舟子只能算陪衬人物,作者却把他们刻画得如此细致,为何?
请与主要人物比较异同点。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思考,时间3分钟)

PPT15
居右者:若啸呼状               化静为动
                                      风助船行
居左者:若听茶声然             使“泛舟”意味更浓
鲁直:如有所语                化静为动
                                 风景变换
佛印:矫首昂视                使“泛舟”人情更浓
情态呼应,意境暗合,表现主题
PPT16五个人物,恬静安适,遥相呼应,真是性情中人,那么,第4段:
开头一句介绍“楫”有无必要?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思考,时间2分钟)
“一楫横卧”,静中有动,突出“泛舟”之状
教学板块5:探索创作构思
PPT17-18苏轼游赤壁是在“壬戌”日,艺术家雕刻的时间也在“壬戌”日,可见,苏轼被流放游赤壁一事对雕刻家来说是多么深刻,恐怕在心境上也有某种相似吧?请看文章第5段。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巧合,联想自然
船背上刻了什么?   题名、篆章
抓住什么来写?   颜色
清晰度如何?     了了——历历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思考,时间2分钟)

PPT19-20苏轼两次游赤壁,时间不同而景亦无穷,最能反映赤壁美景,突出主题的恐怕就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了。请思考:
场景相衬,突出主题。
“山高月小”等16字为何脍炙人口? 
暗示点题,“赤壁江上”。 
雕刻者刻这16字在上面,有什么意图? 
船上所见,精练形象。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思考,时间2分钟)

PPT21-22一只小小的船桨,也是雕刻家精心构思的。那么,文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雕刻家艺术构思精妙之处呢?请同学们回顾全文:
小结雕刻家艺术构思精妙之处。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思考,时间2分钟)
1.选材巧妙,因材制作。
       2.人物突出,主题鲜明。
人物众多,主次分明。
     人物神情,静中有动。
3.诗句点题,空间广阔。
4.借助工具,暗示主题。
模块五:归纳写作特色
PPT23刚才同学们全面赏析了核舟的语言特色,同学们都没有看见过这只核舟,为什么能作出这样的赏析呢?很显然,这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分析感受到的,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归纳一下本文的写作特色。
再读课文,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归纳,时间5分钟)
PPT24同学们归纳得很好,下面老师再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1、描写细致,形神兼备。
2、层次井然,重心突出。
3、富于想像,艺术再创。


模块五:体验感受
教学板块6:课后作业
PPT23古代艺术家技术高超,让我们叹为观止,那么,我国民间手工艺家还有哪些杰作呢?下面请欣赏:天津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喜爱的民间艺术品,它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它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道具、色彩,形成独特的风格。
图片(天津泥人张)
PPT24
图片(山西剪纸)
PPT25
图片(苏州刺绣)
PPT26
    看过了这些精彩的手工艺品,你能选择其中一种(也可以介绍你所熟悉的一种)介绍给你周围的人吗?
注意:语言生动,条理清晰,突出重点。300字左右。
老师出镜同学们,古代艺术家能“以我手刻我心”,我希望同学们也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以我手写我心”,呈现出你的精彩来。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上一页  [1] [2] [3] 


Tag:古文学习古文学习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古文学习
上一篇:高三古文学习方法(人教版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