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评课说课《雨霖铃》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正文

《雨霖铃》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01-04 20:38:25]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评课说课   阅读:8765

概要: 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感知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清的意境和哀伤的离愁。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意象来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通过隐喻教学法学习品赏诗歌的情感和意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伤离别的愁绪,培养学生健康、敏锐的审美情趣。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领会全词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浓浓离别之愁。三、教法与学法①诵读讨论法 ②提问点拨法 ③隐喻法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课文,营造氛围。(二)读听结合,整体感知。(三)具体赏析,揣摩名句。(四)背诵(在完成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试着组织学生背诵)。(五)拓展延伸:以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为例,教师示范,隐喻法解读诗歌,深入把握词的意境。(六)课后作业1、利用隐喻法解读词的下阕,注意把握人物的心理、周围的环境及营造的意境。2、请任选一角度,对《雨霖铃》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200字左右。附:隐喻手法解读诗歌狭义的隐喻是指常用的修辞手法的一种,广义的隐喻是指“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是喻体和本体之间相似

《雨霖铃》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标签:评课说课大全,http://www.51jxk.com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感知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清的意境和哀伤的离愁。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朗读、意象来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通过隐喻教学法学习品赏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人伤离别的愁绪,培养学生健康、敏锐的审美情趣。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领会全词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浓浓离别之愁。
三、教法与学法    
①诵读讨论法     ②提问点拨法     ③隐喻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文,营造氛围。
(二)读听结合,整体感知。
(三)具体赏析,揣摩名句。
(四)背诵(在完成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试着组织学生背诵)。
(五)拓展延伸:以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为例,教师示范,隐喻法解读诗歌,深入把握词的意境。
(六)课后作业
1、利用隐喻法解读词的下阕,注意把握人物的心理、周围的环境及营造的意境。
2、请任选一角度,对《雨霖铃》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200字左右。
附:
隐喻手法解读诗歌
狭义的隐喻是指常用的修辞手法的一种,广义的隐喻是指“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是喻体和本体之间相似性为基础的意义转移。也就是说,因与手法是要我们在解读诗歌语言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感知、体验、想象、理解等去解读出诗歌语言背后所包含的丰富的意蕴,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所构筑的意境。
江城子(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之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阕写词人对之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阕记述梦境,书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本词的悲伤基调。题写了王弗,又写了词人自己。词中采用自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予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注释:1、乙卯:公元1075年,北宁熙宁八年。
2、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3、思量:想念。“量”按格律应读平声liang
4、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住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5、“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老憔悴。
6、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7、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8、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
9、顾:看。
10、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隐喻法解读:以苏轼与王弗的口吻解读本诗,以体验代替对诗歌词句的分析,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的隐喻性,建构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苏轼:昨夜,又于梦中与你相遇,弗儿,你离我而去,已然漫漫十年!这是梦是真?你叫我怎能相信!十年之前,你先我而去,而今,你我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你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王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子瞻,我多想与你独话凄凉!
苏轼:贬谪又遭贬谪,十年人生如梦,弗儿,没有你的日子,良辰如同虚设!你可知我一个人独立寒秋无语凝噎?
王弗:你还是那样贪杯吗?单衣试酒,不要久坐风檐,该披上那件我缀补过的藕色单衫!
苏轼:白云长风犹在,只是朱颜改。你就这样离开,留下孤零零的我……你逝我葬,我死谁埋?
王弗:“多情去后香留枕,好梦回时冷透衾。”空留一缕余音给你。子瞻,你说“此心安处是故乡”,而我这样地惦念着你,此心怎安!
苏轼:你倚着小轩窗的背影,还是那么清晰;我多希望能看见你回头的莞尔一笑,可我分明只看见了你眼里盈满的晶莹。千里相思,再难相见,你让我何处诉说凄凉!……
预习指导:
1、 熟读柳永的《雨霖铃》,解决字词,正音。
2、 找出词中所描写的景物并分析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3、 你能不能将这首词的层次分出来?分为几层?
4、 你能看出这首词的主旨句是那一句吗?
5、 这首词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6、 试着背诵这首词,这首词字数可不多哦!
7、 按照隐喻法解读诗歌的思路,你能不能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几句也用隐喻法解读一下呢?
《雨霖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雨霖铃》,现在我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说说这首词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
《雨霖铃》是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别离词,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分离别之前、离别之时、离别之后,层层深入,离情别绪,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这首词,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  
作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宋词知识已经有所接触,已经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感知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清的意境和哀伤的离愁。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朗读、意象来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人伤离别的愁绪,培养学生健康、敏锐的审美情趣。
四、学习重点和难点
领会全词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浓浓离别之愁。 
五、说教法与学法  
①诵读讨论法     ②提问点拨法     ③隐喻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文,营造氛围。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宋词婉约派代表柳永的《雨霖铃》,看看他又是怎样写“伤离别”的?  
(二)读听结合,整体感知  
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然后听配乐示范朗诵,再让学生尝试配乐朗读。在读和听的过程当中,我会给学生设置如下问题:
    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及分析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见,诵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层层深入地诵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在诵读中初步感知词的情感基调。带着问题读和听,强化读和听的目的性。
(三)具体赏析,揣摩名句  
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分析这些景物(意象)所抒发的感情,是如何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这一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通过体会多个意象所构成的意境,深刻地感受到词中所弥漫的浓浓的离愁,从而对情景交融这一手法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这就初步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2)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这两句词的典型景物何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设计意图:情景交融这一手法在古典诗词中很常见,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找意象、分析意象特征和所包含的情感、赏析名句,让学生理解情景交融这种表现手法,体会诗歌意境,更深刻地体悟到宋词婉约之美,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并教给学生以赏析情景交融的方法。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得出结论并各抒己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使自己的赏析活动更活跃更丰富,更能体现出学生作为鉴赏主体的独特个性。
(四)背诵(在完成课文分析的基础上,我将组织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古语道:“腹有诗书语自华”。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这一环节的设置,就提高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实现当堂任务当堂完成。
(五)拓展延伸:隐喻手法体会诗歌意境
(诗歌意境是诗歌意象所构筑的最美妙的境界,这些境界就高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如不加以引导是很难掌握的。现在借用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为例,学会用隐喻手法学习诗歌,体会诗歌语言背后丰富的韵味。学生可根据给出的范例自己完成对诗歌的隐喻法解读。)
八、课后作业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一个务实的语文老师应该把学习的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外大量的历练来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这节课,我布置课外作业:
1、利用隐喻法解读词的下阕,注意把握人物的心理、周围的环境及营造的意境。
2、请任选一角度,对《雨霖铃》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200字左右。

 

李玉梅


Tag:语文评课说课评课说课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评课说课
上一篇:《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