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一篇很好的文章,无不是思想感情及语言艺术融为一体的典范。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意,启发学生去体会这一切。有时,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是很难达到这一目的的,所以,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感官,去充分领悟文章所传达出来的“美”。比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名篇《背影》,从情感方面说,文章以父子离别为线索,将人、情、事、景融为一体,笼罩全文的“淡淡的哀愁”中,是浓浓的父子深情。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让学生去更真切的品位文章的“美点”,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充分利用多种电化教学工具,有效的激起学生的主意,顺利地完成了这一教学任务。首先我利用幻灯投影,再现出“父亲”“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然后让学生找到课文的相关处,勾划下来。接着,我放开录音,选择古曲《阳关三叠》——让悲怆凄惨的唢呐独奏音乐为我的情景朗读伴奏。那哀怨凄切的“断肠声”,加上我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充分“入境”,让他们在情感上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使他们更深切的体会到朱自清先生在文章里所传
注意,思维的聚焦——浅谈语文教学中注意规律的运用,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一篇很好的文章,无不是思想感情及语言艺术融为一体的典范。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意,启发学生去体会这一切。有时,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是很难达到这一目的的,所以,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感官,去充分领悟文章所传达出来的“美”。
比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名篇《背影》,从情感方面说,文章以父子离别为线索,将人、情、事、景融为一体,笼罩全文的“淡淡的哀愁”中,是浓浓的父子深情。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让学生去更真切的品位文章的“美点”,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充分利用多种电化教学工具,有效的激起学生的主意,顺利地完成了这一教学任务。首先我利用幻灯投影,再现出“父亲”“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然后让学生找到课文的相关处,勾划下来。接着,我放开录音,选择古曲《阳关三叠》——让悲怆凄惨的唢呐独奏音乐为我的情景朗读伴奏。那哀怨凄切的“断肠声”,加上我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充分“入境”,让他们在情感上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使他们更深切的体会到朱自清先生在文章里所传达出的父子深情。
我体会到,调动学生内心深处弥足珍贵的“情”,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最要关注的问题。因为语文本身是最具有人文性的学科,也就最具情感性。正如白居易在《与元九书》所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讲授引不起学生注意,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就很难激活他们内在的“情”,也就难以引导他们品出一篇文章究竟好在哪里,“美”在哪里。单一的教学模式,仅靠老师的讲授,有时很难充分激起学生对一篇文章思想情感的注意力和领悟力,而且,学生渐渐熟知的教学法,也会慢慢形成某种习惯性的“耗散”。老师对课文理解、领会再深、再透,讲得再好不过,如果遭遇上学生处于这种状态,其结果只能是“一边倒”——教师讲得入情入理,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哪里还谈得上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利用那些比较简便易行的其他工具,选择那些容易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其情感共鸣的方式,抛掉那些自己熟知的模式和框套,让学生兴奋起来,让课堂鲜活起来。
在语文学习的能力结构中,古诗文背诵是一大学习任务,也是师生必须要面对的一大难题。有远见的语文老师往往很注重培养学生对古今中外文章精粹的背诵,以便让自己的学生具有更厚实的“底气”。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在早读及其他时间里要求学生下苦功背诵外,我们不妨尝试上上“背诵课”,或者来他个背诵比赛。如果学生厌倦了,我们不妨利用幻灯或录音,或者采用powerpoint,选择那些琅琅上口的、通俗易懂的古诗文,制成幻灯片,或者再加上些fiash动画,制作成课件,让学生换换口味,来一下刺激,注意力一旦调动起来,事情就不难做了——我曾制作出古诗文写意幻灯片,将学生可能会背或应该会背的古诗文收集在一起,利用晚自习,将班上灯关了播放。一出现文题就要求同学试背,然后,再调出全文,全班温习;或者仅仅只是出现画面就要求观察后,背出文章。结果,全班几十双眼睛盯着屏幕,“此时无声胜有声”,注意力一调动,背诵的激情被激活,那些在同学们记忆中似乎淡忘了的诗文,在短暂的思维停顿之后,从几十张口中滚滚而出,历久不衰。多少该熟读成诵的名家经典之作,都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来一个大回顾,可谓事半功倍。
3、设计操作性强的练习,使学生保持稳定注意。
心理学研究证明,如果把注意客体变为活动对象,能够使人保持稳定的注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实际教学中,明确目标是唤起和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前些年就有许多有志者在这方面做出了重大的改革,积极地推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总的来讲,不外乎是运用了这一规律,目标越具体,任务越明确,越有利于学生保持稳定的注意。
在教学中,对于那些极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课文,比如像说明文,纯粹教师在课堂上讲,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结合课文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让学生能够亲自动口、动手的练习,使之“进入角色”。这对于理解课文,掌握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如学习说明建筑物一类的文章,像初中教材中的《故宫博物院》、《中国石拱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等,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比赛画平面图,看谁画得快、画得准。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带领学生就近参观勘测相类似的建筑,分组行动,用实实在在的实地观察、动手操作,代替枯燥生疏的抽象概念的讲解。更为难得的是,在这样的活动当中,学生不但动脑,而且动了手,将知识迁移为能力了。
总的说来,运用注意规律,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力求使教学各环节科学化,条理化,趣味化,就能够使学生增加对语文学科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大大拓宽语文视野,催化对知识的巩固与吸收,避免不必要的思维耗散,让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有效导引下,聚焦在一个个知识点上,闪耀出智慧的火花。
作者邮箱: lufei@km169.net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