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创造性阅读的根、茎、叶、花、果» 正文

创造性阅读的根、茎、叶、花、果

[10-16 16:53:2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791

概要:理解性阅读,要善于透过文字看到字里行间的潜台词,领会作者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就感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宝黛的爱情故事,只是“假语村言”的表面文章;作者借此演绎的封建末世悲剧,内蕴极其复杂,读者见仁见智,至今仍有争议,许多作者浅尝辄止,确实还未解其中的真味。像《红楼梦》《阿Q正传》这类内涵深厚的作品,当读者年龄增长、阅历丰富之时,才能有更深切的体会;或有相应的阅读积累之时,才能理解作者的苦心。这些都说明,理解性阅读不仅需要具备语文知识,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然、社会知识。积累性阅读的基础打得越扎实宽厚,理解性阅读水平也越高。而理解性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又决定能否进入创造性阅读的堂奥。就像树干或藤茎粗壮,才能花繁果丰。 三、叶——“荷露虽团岂是珠” 比较阅读也是创造性阅读必不可少的前提。它指“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借助比较的思维过程而进行的一种积极主动的阅读”(《阅读辞典》第61页)。理解性阅读主要是读者与作者在“对话”中求同,而比较阅读不仅要求同,而且要辨异。比较阅读的基本类型分为同类比较与异类比较。同类比较也叫同

创造性阅读的根、茎、叶、花、果,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理解性阅读,要善于透过文字看到字里行间的潜台词,领会作者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就感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宝黛的爱情故事,只是“假语村言”的表面文章;作者借此演绎的封建末世悲剧,内蕴极其复杂,读者见仁见智,至今仍有争议,许多作者浅尝辄止,确实还未解其中的真味。像《红楼梦》《阿Q正传》这类内涵深厚的作品,当读者年龄增长、阅历丰富之时,才能有更深切的体会;或有相应的阅读积累之时,才能理解作者的苦心。这些都说明,理解性阅读不仅需要具备语文知识,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然、社会知识。积累性阅读的基础打得越扎实宽厚,理解性阅读水平也越高。而理解性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又决定能否进入创造性阅读的堂奥。就像树干或藤茎粗壮,才能花繁果丰。 
  三、叶——“荷露虽团岂是珠” 
  比较阅读也是创造性阅读必不可少的前提。它指“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借助比较的思维过程而进行的一种积极主动的阅读”(《阅读辞典》第61页)。理解性阅读主要是读者与作者在“对话”中求同,而比较阅读不仅要求同,而且要辨异。比较阅读的基本类型分为同类比较与异类比较。同类比较也叫同比、类比,主要揭示读物同的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语文教材都按照一定的标准组织教学“单元”,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有的题材相同,都是写桥、动物或荷花的;有的内容相同,都是反映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或自然景物的;有的体裁相同,都是诗歌、小说或戏剧;有的风格手法相同,都是驳论文章、文艺论文或现代主义作品;有的按“主题”组元,有的按能力组元……同一单元课文的阅读,首先异中求同,从几篇文章中找出其基本规律,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次同中求异,辨析每篇文章的特色。异类比较也叫异比、对比,主要用于区别事物质的不同。一是正反对比,使真善美与假恶丑更加彰明昭著。白居易诗云“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放言》五首其一)就揭示了萤光与火光、露珠与珍珠的质的区别。清人袁枚诗云:“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马嵬》四首其二)。同样是发生在唐代的夫妻离别,唐明皇赐死杨玉环固然遗憾,但比起战乱中普通老百姓的生离死别又算得了什么? 
  比较阅读的方法既可纵向比较,也可横向比较。纵向比较也叫古今比较、历时比较、渊源比较,比较对象主要是不同时期的事物。一般人只想到孔子孟子之间“至圣”“亚圣”的传承关系,黄仁宇却从比较中发现二者的许多差异:孔子轻松愉快,孟子凡事紧张;孔子认为人性本恶,孟子则持性善论;孔子重“礼”,孟子却不大拘“礼”。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时代发生了变迁。春秋末期社会还未造成大的动荡,所以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而战国前中期,社会全面动乱,所以孟子认为出路在于改弦更张。(《孔孟》,见高中语文第五册)黄仁宇能从孔孟的同中辨出异,实际上已经是创造性阅读了。横向比较也叫中外比较、国别比较、共时比较。比较对象主要是不同地域的事物。卡夫卡的《变形记》写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了大甲虫,情节离奇荒诞,似乎难以理解。其实“变形”的故事中外都古已有之。庄生化蝶,蜘蛛成精,花妖狐魅变为美女;鱼变美人,天鹅变成公主,老鼠变成骏马……大多是非人追求美好变而为人。但到了20世纪初期,善良、勤恳的格里高尔却异化为非人,最终绝望而死。这种逆向的变形,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面临的生存困境。两相比较,相同的“变形”手法,却表现了不同的主题。《变形记》在文学史上就有了创新的意义。 
  比较阅读的范围可大可小。微观比较可以品味字词语句,宏观比较则可以从多方面、多层次对某个专题作综合比较,比如唐诗与宋词的比较、李白与杜甫的比较等。但应注意读物之间要有可比性。比较阅读就像树叶吸收阳光,合成叶绿素,为催开花朵建构果实,提供物质保障。 
  四、花——“疑义相与析” 
  探究性阅读是创造性阅读的摇篮。它指读者不迷信书本,边读边思考,深入探讨,细究精研,以求探根究底的主动阅读。在探究性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理解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读者还要提出问题,究问为什么这样写,观点对不对,论据是否充分等,并力求解决问题。陶渊明诗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就是探究性阅读的典范。提出问题是创造性阅读的前提。一个问题就像一朵花蕾,孕育着创造性思维的花蕊,当阳光、气候、风力、风向等各种条件具备时,花朵才能绽放并结成创造成果。 
  探究性阅读的思维是多向的,可以审美也可以审丑,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可以对文本进行补充、修正,也可以推翻文本,自铸新词。上期我们已较全面地论述过,此处从略。 
  五、果——“只眼须凭自主张” 
  创造性阅读的最终实现,还要凭借批判性阅读,或称“阅读批判”。它与“阅读批评”同义,既有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否定、反驳与匡正,也可以对文本内容和形式进行肯定、阐扬与补充,但重在反面的评判。 
  创造性阅读的思维特征是独创性和批判性。清人赵翼诗云:“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论诗》《历代读书诗》第317页)他鄙夷“矮人”缺乏见识而人云亦云,赞扬独具只眼,自有主见。他还说:“人面仅一尺,竟无一相肖。人心亦如面,意匠戛独造。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同作一题文,各自擅其妙。问此胡其然?各有天在窍”(《闲居读书》,同前第313-314页)。树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上没有两张绝对相似的脸,人的思想感情更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所以阅读、写作都贵在独创,这正是大自然赋予人的独特禀赋。科学是在不断批判旧说中前进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说,认为万物均由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原子所构成。原子的希腊文意即为不可分割。但到上个世纪,科学家发现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外围是电子。后来又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并把电子、质子和中子叫做“基本粒子”。但后来又陆续在宇宙线和加速器中发侵了几百种粒子,取名光子、介子、中微子等。这些基本粒子又可分为轻子和强子,每一种强子又是由3种夸克构成的。到20世纪末,许多夸克又被分成“代”。因发现J粒子而荣获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就深有体会:研究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埋头读书不能应付一切,而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因创立宇称不守恒理论而同获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也强调不能接受别人的结论,必须自己独立思考,寻求答案。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除了运用观察、实验等技术之外,批判地、创造性地阅读前人研究的论文、著作,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更大多在创造性阅读的基础上产生。《伊索寓言》中外闻名,妇孺皆知,但钱钟书却别具只眼,读出别人未曾发现的新意。比如读了蝙蝠的故事,他联想到有一种人“比蝙蝠聪明多了,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他们向武人卖弄风雅,向文人装作英雄”。寥寥几笔,就把自命不凡、投机钻营者卑鄙的伎俩揭露无遗。再如乌鸦的故事、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等,一经钱钟书解读,立即翻出新意,用以洞烛世相,针砭时弊,莫不妙趣横生,又入木三分。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了,他却认为寓言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见《读〈伊索寓言〉》,原载《写在人生边上》)联系写此文的时代,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困难时期,作者对丑陋现象的揭露,对恶劣言行的鞭挞,确能给善良的人们以有益的警示。今天读来也还能启示我们:对同一则寓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寓意绝不是单一的。阐述寓意的语言,可以庄重严谨,也可以像本文这样庄谐杂出,似是而非又似非而是,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充满佯谬,又充满理趣。 
  创造性阅读主要运用求异思维,从逆向或反向思考问题,对文本进行反思、审视,借鉴要素置换、结构重组、信息交会、情景迁移等创造原理,比较、辨析,同中见异,异中求同,从而发现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 
  创造性阅读是阅读活动的归宿。让阅读积累的根系更深远,让阅读理解的枝干更粗壮,让比较阅读的绿叶更茂密,让探究阅读的鲜花更繁盛,创造阅读的果实才能更丰硕。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阅读美文指导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