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以实践为主线”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浅论» 正文

“以实践为主线”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浅论

[10-16 16:51:28]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627

概要:互 学 课以学为主教师定向 以学生质疑问难为先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堂诵读,进行突破性、深化性、强化性学习,有针对性的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复 习 课以习为主自主定向 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探究性、创新性的实践活动,提出或解决更高层次的问题其中,预习课、复习课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预习”和“复习”,它们是由学生自主定向的言语实践活动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学生还没有来得及对课文充分的自读,教师就哇啦哇啦的讲开了,尽管教师“备教”相当充分,但是学生“备学”却严重不足;二是课堂提问几乎都是由教师一方包办,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充分的锻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容易落空。我们设计预习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主动读课文,让学生亲自读课文,让学生充分读课文,让学生独立形成问题并自己提出问题。在自习课上,教师对学生的作用,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语文实践的方法,特别是指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在实验中,我们教会了学生“六点读书法”、“四步读书法”“解题阅读法”等切实可行的阅读技术方法。单

“以实践为主线”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浅论,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互 学 课 以学为主 教师定向     以学生质疑问难为先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堂诵读,进行突破性、深化性、强化性学习,有针对性的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复 习 课 以习为主 自主定向     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探究性、创新性的实践活动,提出或解决更高层次的问题

其中,预习课、复习课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预习”和“复习”,它们是由学生自主定向的言语实践活动 。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学生还没有来得及对课文充分的自读,教师就哇啦哇啦的讲开了,尽管教师“备教”相当充分,但是学生“备学”却严重不足;二是课堂提问几乎都是由教师一方包办,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充分的锻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容易落空。我们设计预习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主动读课文,让学生亲自读课文,让学生充分读课文,让学生独立形成问题并自己提出问题。
在自习课上,教师对学生的作用,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语文实践的方法,特别是指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在实验中,我们教会了学生“六点读书法”、“四步读书法”“解题阅读法”等切实可行的阅读技术方法。单是小说阅读,我们就教给了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法”(包括提炼梗概法和揣摩细节法)、“洞察矛盾冲突法”、“理顺人际关系法”、“置换角色感悟法”等等。
关于复习课,我们在综合性、探究性和创新性上做了一些探索。主要做法是,设计综合性的学习单元,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创新性的学习。有的是学科内跨单元、跨年级的综合,有的是跨课内、课外的综合,有的是以语文实践为主、跨学科的综合,有的是课文与学生习作的综合。比如,我们把初三课文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初一课文朱自清的《背影》与以父母为题材的学生习作组成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组织学生就母爱与父爱的区别展开讨论,并让男同学写《谈父爱》,让女同学写《谈母爱》。这样的复习课,并非课课都有,每学期重点开展几次。
 “得法于课内”,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技能和言语技能,为学生课外进一步的语文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四种课型中仍然体现了“学”(训练)的因素。
四种课型贯穿着一条基本思路,先“习”后“学”,先“自学”后“互学”。把握住这一条思路,将基本课型运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还可以形成省略式、合并式、兼容式等若干变式:省略式,即课堂教学中因“文”制宜的选用部分课型,把其他学习环节放在课外进行;合并式,即把不同的课型相互合并、优化组合的运用;兼容式,即广泛的借鉴其他教学模式中行之有效的课型,为我所用。
写作教学可以穿插进阅读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单独的组织。单独的组织写作教学,一般采用先“放”后“收”的策略。在学习结构中,“放”,相当于“习”,即自主写作;“收”,相当于“学”,它可以有两种情况:一是作文训练;二是在自主写作过程中教师通过范改、范评带动和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写作初稿进行自改、自评和互改、互评活动。先“放”后“收”,与先“习”后“学”、在“习”的基础上“学”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
㈢“以实践为主线”中学语文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1、形成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启发的愤悱状态
实践表明,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不是因为语文太难,而是因为他们觉得语文太容易,无事可做。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能听会说,认为课文明白如话、一读即懂。因此,他们潜意识里对听说读写没有危机感,从而陷入了“语文学习静止期”。这是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形成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着手。
形成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主要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先“习”后“学”、先“自学”后“互学”。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通过预习和自学,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饥渴感”。另一种做法是化易为难。语文教学中可以化易为难的情况很多。以说话为例,学生混在集体中“齐答”容易,让其站起来作个别发言就难一些了,如果进而让他们从座位走上讲台演讲,那就更难了;学生“挤牙膏式”的片言只语的发言容易,让其完整的、从容不迫的报告就难多了。再以阅读为例,读通容易,读顺、读懂、读化则一步比一步难;“受知”(靠听老师的讲解而理解课文)容易,“亲知”难;常速阅读容易,计时速读难;借助视觉媒体理解言语媒体容易,把视觉媒体转化为言语媒体难;等等。语文教学虽然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但是创造一个让学生“跳摘”的适当难度同样是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内容的难度越低,它的教学价值就越小。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化易为难的艺术。
  2、利用学生语文学习的分歧点,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讨论的亢奋状态
学生语文学习的分歧点,一般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学生与教材的意见分歧。换言之,就是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它分“无疑之疑”和“辨伪去妄之疑”。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是引导学生精读深思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另一种情况,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认识分歧。在课堂讨论中,分歧越大的问题越有思辩价值。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时,不但要“求同”,还要“求异”,既要善于捕捉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分歧点,又要善于挑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创造具有教学价值的课堂冲突情景,使学生的情绪进入亢奋状态,然后组织学生深入讨论,去分析冲突,解决冲突。
  3、撞击学生语文学习的感悟点,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审美的升华状态
一是联系现实生活的“热点”,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共鸣。实践证明,联系生活,语文教学就生机勃勃;脱离生活,语文教学就死气沉沉。语文教师要关注社会生活,及时捕捉社会生活与课堂教学的契合点,恰到好处的把社会生活的“活水”引进课堂教学之中。二是挖掘文学作品的“未定点”,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再创造。文学作品是“空白”的艺术,留给阅读者广阔的创造余地。因此,在文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充分的调动生活积蓄,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以实践为主线”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第一轮教改实验现已圆满结束,并先后通过了区级、市级的结题验收。回顾三年来的实验,我们体会到,这种模式不仅继承了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优秀经验,而且遵循了现代教育思想;不仅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要求,而且适应了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当然,我们深知,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其局限性。“以实践为主线”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精神,但是,它也有可能导致教学中对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忽视。因此,“以实践为主线”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应该从实际出发,兼容百家、博采众长,在不断的接受批评中进一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优势。 


参考文献:
① 刘国正《灯火阑珊处》。《实和活》(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年第一版);
②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 1985年版);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
④ 巴赫金《巴赫金全集》(钱中文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⑤ 龚向明《参与和合作:走出语感教学误区》。《语文学习》1993年第12期;
⑥ 钱梦龙《为“训练”正名》。《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10期;
⑦ 钱锺书《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钱锺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⑧ 汪曾祺《自报家门》。《异秉》(甘肃文化出版社 1994年版);
⑨ 蔡克勇《转变教育观念  培养创新人才》。《求是》1999年第22期;
⑩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版)。 


                                               
联系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实验中学校
邮编:401120
电话:67204089    
电子邮箱:diaoxue1966@163.com

上一页  [1] [2] [3] [4]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试卷评讲的旧模式亟待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