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此联不仅有数字,有人生年龄段的称谓,而且还是一道乘法与加法连用的文字计算题,实为罕见。二人算法不同,得数相同,真是一幅奇妙之队。学生通过此联,知晓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无视知命”、“六是花甲”、“七十古稀”等年龄段称谓,还算出了这位老人有141岁的高龄,不禁啧啧称奇。如此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语文的兴趣,也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2)重视积累,强化训练,提高成绩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在考查学生创新能力上做了积极的探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针对中考,我除了平时上课时引导他们积累课内外文章里的对联外,还在写作实践中注意培养创新能力。我鼓励学生在拟题、开头、结尾处活用联句或撰写对联。花香蝶自来,题好文一半。如对“诚信”为话题的作文,有同学就拟出了“诚信所至,金石为开”、“投之以诚,报之以信”等好题目。文章的开头结尾处妙用对联,不仅有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能体现技高一筹、高人一等的写作技巧。如在以“宽容”为话题的一次作文中,有同学开头就活用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开门见山,气势磅礴,
对仗生情趣,古韵入课堂--------浅谈语文教学中对联的作用,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此联不仅有数字,有人生年龄段的称谓,而且还是一道乘法与加法连用的文字计算题,实为罕见。二人算法不同,得数相同,真是一幅奇妙之队。学生通过此联,知晓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无视知命”、“六是花甲”、“七十古稀”等年龄段称谓,还算出了这位老人有141岁的高龄,不禁啧啧称奇。如此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语文的兴趣,也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
(2)重视积累,强化训练,提高成绩
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在考查学生创新能力上做了积极的探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针对中考,我除了平时上课时引导他们积累课内外文章里的对联外,还在写作实践中注意培养创新能力。我鼓励学生在拟题、开头、结尾处活用联句或撰写对联。花香蝶自来,题好文一半。如对“诚信”为话题的作文,有同学就拟出了“诚信所至,金石为开”、“投之以诚,报之以信”等好题目。文章的开头结尾处妙用对联,不仅有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能体现技高一筹、高人一等的写作技巧。如在以“宽容”为话题的一次作文中,有同学开头就活用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开门见山,气势磅礴,有大家之笔。有同学在写《读书乐》一文的结尾用郑成功的“养心莫如寡欲,至乐无如读书”一联,读毕令我如饮琼浆,回味无穷。
其次是针对中考仿写的训练。近年来,有些省市出现了仿写试题,这类题目不仅有句式要求,还有修辞的运用,语言的锤炼。有个别省市的试题就是对对子。如2001年泉州市中考就有这样一道试题: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上联:以往昔沧桑岁月;下联:“ ” 。这种对联题越来越受到各省市命题者的青睐,无疑会成为中考的一道“快餐”,一大亮点。这对学生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在课堂上,我也尝试让学生写对联,对对联。如我出上联:“风吹芳草绿 ”,学生对“日照百花红”。我说:“性格韧似藤”,学生对:“意志坚如铁”。我说“登飞来峰”,学生对“过零丁洋” ;我说“欧阳修游琅琊乐在其中”,学生有的对“范仲淹望洞庭心怀天下”,有的对:“刘宗元登西山流连忘返”。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安师大附中朱诵玉老师的做法值得学习。他在教完《出师表》后让学生写对联,有学生写出了“空城妙计名扬天下,文才武略流芳百世”、“点点滴滴一心一意,谁知老臣苦心;勤勤恳恳三令五申,只堪叹相父沾巾”等好对联。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创新能力。真是一举多得,令我折服。
“东方之子”,浓缩人生精华;对联艺术,浓缩语言精华。总之,对联之美,概莫能表;对联之妙,概莫能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心中有联,心中有人,心中有课,讲授则召之即来,得之于心,应之于课,先声夺人,取得“投石冲破水中天”的最佳效果。“路漫漫其修远兮”,愿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重视对联在教学中的作用,与我一同探索,把这一民族语言艺术的瑰宝,移至课堂,使其发扬光大,真正做到“对仗生情趣,古韵入课堂”。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