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类文章阅读» 正文

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类文章阅读

[10-16 16:49:1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984

概要: 2.特点 (1)生动而集中持再现场景(场面)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3. 种类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4.写作要求 (1)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2)抓住人物和事件的显著特点。 (3)抓住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件的动态、动势。 (4)抓住有感性色彩的东西,让情融于事中。 (5)抓住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6)运用较多的描写手法,把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板,更不能无边想象。二. 阅读方法参照通讯的阅读方法,可重点以表现手法、社会背景等为突破口来解读文本。(七)时评一.文体概念及特点1.概念时评是对新闻的评论,是新闻的一种,它和消息、通讯

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类文章阅读,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2.特点
    (1)生动而集中持再现场景(场面)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 种类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4.写作要求
   (1)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2)抓住人物和事件的显著特点。
   (3)抓住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件的动态、动势。
   (4)抓住有感性色彩的东西,让情融于事中。
   (5)抓住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6)运用较多的描写手法,把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板,更不能无边想象。
二.  阅读方法
参照通讯的阅读方法,可重点以表现手法、社会背景等为突破口来解读文本。
(七)时评
一.文体概念及特点
1.概念
时评是对新闻的评论,是新闻的一种,它和消息、通讯、特写、访谈、图片报道等一样,是“新闻”大家庭中的一员。它是对时政和民生的关注,是公众参与社会的发言。属议论文范畴。
2. 特点
(1)一事一议,观点明确
(2)直截了当,一针见血
(3)立场鲜明,讲求时效
3. 时评的写作
(1)尊重事实,有的放矢;
(2)民主有序,和而不同;
(3)恪守理性,有理有节;
(4)积极稳妥,有责任感。 
二.  阅读方法
1. 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针对什么人或什么事,发表了什么看法。
2. 弄清作者观点产生的依据。
3. 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4. 要联系社会现实来理解文章,并注意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

※ 考试说明解读 ※
1.《2007年考试大纲》和《山东省2007年考试说明》对于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等实用类文章阅读能力的要求
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的阅读属于实用文体阅读的范畴。2007年高考考纲和山东省考试说明明确表明,考查包含三个层级能力:
一是C层级的分析综合
①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③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二是D层级的鉴赏评价
 ①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②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③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三是F层级的探究
①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②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③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2. 对于考纲及考试说明的具体阐释
   ①分析综合,针对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等实用文本来说,就是从现实的具体材料中,分析并整合其关键信息,抓住其价值所在;能把握其语言、结构、文体、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进而概括出其中心意思。思维的角度尽量扣住文体特征和“实用”特点。②鉴赏评价,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等实用文本来说,就是基于背景条件下的深层把握。入手角度侧重于从文本 “现实”中感受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情感倾向,联系社会现实体会其价值和影响,发掘作品深层意义和艺术性。③《大纲》所说的“探究”,从文学类阅读文本和实用类阅读文本所罗列的考点上来理解,应是基于对“作品”和“文本”自身的探究,即围绕“作品”和“文本”内部方面,而不是游离文本,跳出文本。   
                ※  典型试题例析  ※
(一)阅读下面的一段新闻访谈,完成文后1—4题。(18分)
                     丁肇中访谈录(有删节)
主持人:有一位科学家曾经作为一个比喻,他说人类就像是一些生活在海洋深处的深水鱼,从来没有到海边去过,意识不到自己生活在水里,只有当海水溅起水泡的时候,才会引起某些智慧的鱼对水的注意:原来我们是生活在水里!您或者其他科学家是不是就像这些有智慧的鱼?
  丁肇中:可能是吧,但我认为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动力还是好奇心。每一个不同的研究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动因,但我只能说我自己,我最主要的动因是好奇心。
   主持人:对好奇心促使您把最微小的粒子以至最广大的宇宙,都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
   丁肇中:对,这样研究才能不断地深入下去。你不去做实验,永远不会知道谜底和真相。你可以想一想,一百年以前,我们对物理、对世界的认识和现在完全是两回事情。一百年以前,我们认为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化不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元素;几十年后人们发现,原子核是最基本的东西;再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基本粒子才是最基本的东西。所谓的基本粒子,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们认为是夸克,可是没有人能够知道一百年以后,又将会是什么样子。
   主持人:作为一个终生从事研究的物理学家,如果永远不知道自己所研究的“谜底”是什么,会不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和茫然感?
   丁肇中:我所怀疑过的,只是实验技术本身有没有错误。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做过方向错误的实验。
    主持人:您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您经常说,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做你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如果别人不可,那是别人的事,绝对不要因为他们不认可,而改变你自己;但同时也要不断地怀疑自己。这听上去有点矛盾?
丁肇中:                                                                      
                                                                                                                                                
    主持人:怎么把握这种自信和怀疑之间的度?
    丁肇中:自信你的实验好好去做是会成功的,但是在做具体每一步的时候,一定要非常非常小心,要花很多时间去检查它,因为实验中任何一个错误,都可能导致你最后的错误。
    主持人:也就是说,您怀疑的是手段、是过程,但绝对不会怀疑目的。
    丁肇中:不能轻易怀疑你的最终目的,那是很不好的。
    主持人:其实在很年轻的时候,您的一些天赋就表现出来了,中学同学因为您聪明管您叫“丁大头”,美国的大学同学管您叫“怪人”,那个时候您有没有意识到自己跟大家不一样、有没有觉得自己怪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浅说一首《清明》绝句
《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类文章阅读》相关文章
  1. 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类文章阅读
  2. 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类文章阅读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类文章阅读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类文章阅读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类文章阅读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类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