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故乡.黄河.中原(粤教版高二选修)» 正文

故乡.黄河.中原(粤教版高二选修)

[10-16 16:49:1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863

概要:一巷三阁老,对门九尚书。站在古楼往南看,二十四家翰林院,大大小小扛7b县官,三斗六升菜籽官。中国人以做官为第一要事,因此蒲州人以官多而自豪。其实,明代以八股文取仕,八股文考出来的人未必有真本事。蒲州出的官虽多,但象杨博那样能文能武而青史留名的却是寥寥。即使多几个杨博,给故乡也注入不了多少元气。而清代的艺匠们手艺再精巧,也不过是给残破的蒲州城修缮一下门面罢了。我小时候曾有几次跟着父亲到蒲州一带打猎,走过空旷而寂寥的河滩。古老的蒲州城沉埋在泥沙中,只留下几处半露在地面的城垣映在夕阳的残照里,荒草萋萋,狐兔出没。父亲给我讲当年蒲危b的辉煌,让我觉得每一块破砖残瓦都在落寞中叹息。少年时代读了些蒲州的历史,曾独自来到这里发思古之幽情。坐在黄土坡上,望着坡下几丝细袅袅颤悠悠的炊烟,听着断续几声鸡鸣狗吠,我想像不出一千年前这里的繁华景象。后来去洛阳,到开封,才知道蒲州的衰败无足惊奇。在去开封的火车上,我脑子里一直浮动着北宋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到了开封才知道那个繁华热闹的汴京城早就埋在黄河下边去了。中原各地的历史很相似,中原各地的文化习俗、生活节奏甚至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

故乡.黄河.中原(粤教版高二选修),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一巷三阁老,对门九尚书。
站在古楼往南看,二十四家翰林院,大大小小扛7b县官,三斗六升菜籽官。
中国人以做官为第一要事,因此蒲州人以官多而自豪。其实,明代以八股文取仕,八股文考出来的人未必有真本事。蒲州出的官虽多,但象杨博那样能文能武而青史留名的却是寥寥。即使多几个杨博,给故乡也注入不了多少元气。而清代的艺匠们手艺再精巧,也不过是给残破的蒲州城修缮一下门面罢了。
我小时候曾有几次跟着父亲到蒲州一带打猎,走过空旷而寂寥的河滩。古老的蒲州城沉埋在泥沙中,只留下几处半露在地面的城垣映在夕阳的残照里,荒草萋萋,狐兔出没。父亲给我讲当年蒲危b的辉煌,让我觉得每一块破砖残瓦都在落寞中叹息。少年时代读了些蒲州的历史,曾独自来到这里发思古之幽情。坐在黄土坡上,望着坡下几丝细袅袅颤悠悠的炊烟,听着断续几声鸡鸣狗吠,我想像不出一千年前这里的繁华景象。后来去洛阳,到开封,才知道蒲州的衰败无足惊奇。在去开封的火车上,我脑子里一直浮动着北宋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到了开封才知道那个繁华热闹的汴京城早就埋在黄河下边去了。
中原各地的历史很相似,中原各地的文化习俗、生活节奏甚至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很相似。正因为如此,当来自中原各地零零星星的难民跑到葫芦庄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多少生活上的差异,更没有什么文化冲突。他们来自不同的树杈,却同属于一个根。

回到葫芦庄,去世多年的杨二爷总是在我的脑子里挥之不去。杨二爷家离我的葫芦庄老屋只隔一户人家,我小时候对他的勤劳能干、刚强好胜多有所闻。听说他年轻时是种庄稼的好把式,他可以一个胳肢窝里夹一个生鸡蛋犁一亩地,不仅鸡蛋无恙,谷子还比别人撒得匀称。他爱他的土地胜过一切,他捞鱼而不吃鱼,把捞来的鱼埋在地里沤粪,甚至用衣襟把路上的牛粪捧回来,再撒到自家的地里。五十年代土地充公,他照旧苦干,直到腰如虾米。然而,到老仍然家贫如洗,只有家门口那棵合围粗的老槐树给他一种特别的安慰,他常坐在这棵槐树下对人说“我日后就用它来做个大棺材”。孙子长大了,要娶媳妇了,他又对人说“算了,这老槐树就归我孙子了,给他做家具。”有一天邻居听他说他想跳黄河一死了之,也好省个棺材钱,几天后果真就跳黄河了,尸体漂到几十里以外才浮上岸来。而他的孙子最终也没得到那棵老槐树,因为那老槐树长在家门外,因此就被充作集体的财产砍伐了。我一直觉得杨二爷的一生浓缩了许多黄河人的悲剧,他们只知道种地,只想得到温饱,然而,种地也不能安安稳稳,温饱不过是裹腹而已,遇到灾年或兵荒马乱,裹腹也难。因为吃惯了苦,他们惊人地能吃苦,但辛苦换来的还是苦,甚至更苦,不可思议的辛勤赢得的却是不可思议的贫穷。漫漫千年,漠漠原野,多少晒黑了的累弯了的榨干了的脊梁!
悲剧既来自外部的灾难,更来自自身的因素。唯其如此,更让人怅然。中原的衰败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原因很多,简单地说就是过于封闭保守。僵死的社会机制、可怕的愚民政策和迂腐的道德说教把人们层层束缚起来,小农经济把人们局限在狭小的土地上。与其它地区相比,中原一带是最悠久也最典型的小农经济。种棉花有衣穿,种庄稼有饭吃,养猪吃肉,养鸡吃蛋,这就是理想的生活。而中原一带旱灾、涝灾和虫灾时有发生,还有那战乱频频,人祸连连,于是能吃饱肚子就已满足,肉食者就是所谓的有钱人。人们终生困守在一个小地方,方圆几十里似乎就是普天下,外边的世界是不知道也不懂得去寻求的。甚至婚嫁大事,也是越近越好,远村不如近村,近村不如同村,同村不如远亲,远亲不如近亲。如此婚姻风俗,再一代代延续下来,连人口素质乃至人的相貌都要大打折扣。从自然环境来说,山西越往南条件越好,越往北条件越差;然而,姑娘的相貌却与此相反。山西人说,晋南的姑娘像萝卜,太原的姑娘像样水葱,大同的姑娘像花瓶。语虽夸大,却也不无根据。大同地处塞北,历史上几度民族大融合,又因为太穷,走南闯北的人时来时往,人口流动频繁,无形中促成人种的混合;而晋南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又是典型的小农经济,人们死守故土,且多近亲结婚。
历史的兴衰就是如此。当其兴盛之时,似乎一切都随之兴盛,兴盛与兴盛彼此促动;当其衰败之时,似乎一切都跟着衰败,衰败与衰败互为因果。几年前,当你置身蒲州城外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的时候,你想像不到这里曾是林深鹿奔;当你走在蒲州小镇冷清清小街的时候,你想像不到这里曾是繁华的都会;当你发现在我的故乡很少看到亮丽女孩的时候,你想像不到这里曾是杨贵妃生长的地方,莺莺们和红娘们曾在这里留连忘返。
我之所以把时间界定在“几年前”,是因为这几年故乡已经发生了变化。蒲州镇的荒凉正悄然退去,普救寺大规模修复,铁牛铁人重见天日,鹳雀楼即将竣工,各地游客出现在蒲州街头;葫芦庄也渐渐走出古老的歌谣,手扶式拖拉机代替了牛车的节奏,电视机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想法,一些年轻人再也不想死守着贫瘠的土地,跑到遥远的大城市开□c馆去了。在葫芦庄,一位老乡亲的话最让我感到高兴。他说:“大家伙儿眼界开了!”
眼界开了,对中原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两千年多年前庄子以寓言的形式写黄河东流,望洋而叹,见大海才知自己的渺小,一千多年前王之涣眺望着黄河,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两个人传达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就是要有开阔的视野。数百年来,中原人目光短浅,为此吃够了苦头。但我始终相信黄河两岸底气未尽,中原大地底气犹存,只要中原人视野开阔,不再封闭保守,这底气就会有喷礴而出的一天。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童年的朋友教学参考(苏教版七年级)
《故乡.黄河.中原(粤教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1. 故乡.黄河.中原(粤教版高二选修)
  2.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故乡.黄河.中原(粤教版高二选修)
  3.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故乡.黄河.中原(粤教版高二选修)
  4.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故乡.黄河.中原(粤教版高二选修)
  5.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故乡.黄河.中原(粤教版高二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