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中国古典诗词数量大,内容丰,或抒情或写景。诗言志,诗贵含蓄,所以借景抒情的诗歌也非常多。景物描写的手法较多,这里就谈谈几个“组合拳”。二、讲练当堂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蜀僧浚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⑴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答: ⑵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 [解析]本诗是李白写音乐的名篇。和《琵琶行》不同
诗歌教学(人教版),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中国古典诗词数量大,内容丰,或抒情或写景。诗言志,诗贵含蓄,所以借景抒情的诗歌也非常多。景物描写的手法较多,这里就谈谈几个“组合拳”。
二、讲练
当堂训练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⑴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
⑵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解析]本诗是李白写音乐的名篇。和《琵琶行》不同,它没有正面直接地描写音乐,而是从听者感觉的角度来写音乐之美,魅力之强。首联写蜀僧手抱名琴,来自名山,气概不凡;第二联写他为“我”弹琴和听琴总的感受;三、四两联通过具体感受和沉醉的情景表现了音乐之美。只要把诗意把握住,答题就不难了。
答案(参考):⑴“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⑵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时的神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小结1:
侧面描写是诗歌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用对其他事物的描绘来烘托所要着力表现的对象,从而使这一对象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这种方法也叫侧面烘托。它往往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在正面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它的好处就在能调动读者的想像和联想能力,对所要表现的主体事物进行再创造。例如,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有一段对秦罗敷美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一段即用侧面烘托之法。《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就用听众的反应和表现来描写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当堂训练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⑴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答:
⑵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
答案:⑴“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⑵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诗人把“我思人”的感情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
小结2:
文艺作品在写到较为复杂的事情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诗歌中,“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鹊楼》前两句写实,后两句写虚。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体味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对面落笔,往往也是虚写,诗人在写人叙事时不从自己角度着笔,而从对方角度入手,进行悬想揣测,从而曲折达意,收到委婉旁衬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中,白居易就把“我思人”的感情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
还有一种以实喻虚的情况,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愁苦比喻为滔滔江水,形象生动可感。
当堂训练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竞渡
(宋)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吹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⑴各用两个字分别概括上下两阕描写的内容。
答:
⑵为了渲染竞渡的热烈紧张气氛,本词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试简要说明。
答:
答案(参考):⑴上阕:争渡;下阕:夺标。
⑵①动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拟(“飞出”、“春雷”)、夸张(“直破烟波”、“惊退万人”)渲染热烈紧张的气氛。
②着力对色彩和声音的描绘。前者如红色的旗帜,绿色的杨柳,白茫茫的烟波,金碧的楼台;后者如赛船的击鼓声和观众的欢呼声,这些都再现了争胜的英勇气概和参加盛会的热烈。
小结3:
诗词写景,景在自然,人们获取信息最主要的器官是眼睛和耳朵,这已为现代科学所证实。要引起人的注意,必须要有一定的刺激程度,所以对色彩和声音的描写,往往为诗人所青睐。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短短十四个字,竟用了四个色彩,可谓艳丽;又加上黄鹂的鸣声,可谓清脆。真是声色俱佳。对声色的描写,有的直接写出,有的暗含其中,需要我们去发现,课后就布置一题训练一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