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2017年温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评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正文

2017年温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评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05-14 00:52:47]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500

概要:2.加强语言应用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有益探索,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本试卷综合性学习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但考试暴露出的问题说明学生平时没有很好地参与语文的“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语言运用意识,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并着力培养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的时代,体味自己的生活,抒发真实的感受。然而纵观近几年的浙江省综合学习考查的发展,有的地市已经不再进行综合性学习的题型的考查,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突现综合学习的务实有效,真正起到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情况分析现代文阅读,共两个语篇,满分为30分。现代文阅读(一)阅读材料为《科学家的另一只翅膀》(游宇明),系议论文作品。设4小题,总分值为14分。第7题(4分)考查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捕捉主要信息进行概括提炼的能力。试题为:为什么近年来一些中国科学家,少有兴趣参与公众事务,关注社会热点?请从两个方面概况回答。答案如:①没有经费支撑,没有利益可图;

2017年温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评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2.加强语言应用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有益探索,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本试卷综合性学习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但考试暴露出的问题说明学生平时没有很好地参与语文的“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语言运用意识,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并着力培养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的时代,体味自己的生活,抒发真实的感受。然而纵观近几年的浙江省综合学习考查的发展,有的地市已经不再进行综合性学习的题型的考查,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突现综合学习的务实有效,真正起到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情况分析
现代文阅读,共两个语篇,满分为30分。
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材料为《科学家的另一只翅膀》(游宇明),系议论文作品。设4小题,总分值为14分。
第7题(4分)考查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捕捉主要信息进行概括提炼的能力。
试题为:为什么近年来一些中国科学家,少有兴趣参与公众事务,关注社会热点?请从两个方面概况回答。
答案如:①没有经费支撑,没有利益可图;②挨网民板砖,遭到一些受损利益团体的打击报复。
答题错误有二:一是能够找到这二点但是主要关键词缺少,批卷时视为错误;二是直接高度概括,批卷时视为错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信息提取不够准确、完整,没有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性、提要性、概括性语句,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还欠缺,缺乏仔细阅读的习惯。
第8题(2分)考核考生对词语在语境里的理解能力。
试题为:结合上下文,说说第一段加点词“竟然”蕴含着科协主席韩启德怎样的感情?
答案如:“竟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达了一种担忧、惊讶的感情。
第9题(4分)考查对选文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
试题为:A处画线句运用举例论证,B处画线句运用比喻论证,简析其作用。
答案如: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中国科学家具有光彩照人的专业才华;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公共精神的重要性。
答题错误:学生不能确定文体,混淆概念,答成“说明了……”、“生动形象的突出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等表述较多,而能抓住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说服力等答题要点的较少。此类学生的文体意识比较单薄,表述混为一潭,未能注重依据文体准确答题的严谨性。
第10题(4分)考查是对选文主题的进一步升华理解。这是一道材料链接的题目,也是时下较为流行的题目。
试题为: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对中国工程院士钟南山的言行作出评价。
答案如:钟南山面对事实,没有选择沉默,具有不惧流俗的勇气,具有理性的公共精神。
 
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材料为《做父亲》(丰子恺),系散文作品。设4小题,总分值为16分。
第11题(4分)考查考生揣摩人物的情感。
试题为:根据文中语句揣摩孩子的心情。
答案如:第二段(高兴、惊喜等)第四段( 渴望、祈求等)第六段(不舍)
第12题(4分)考核考生对语句在文本里的分析理解能力。
试题为:孩子与小鸡只隔着盖子,为什么父亲却觉得是“咫尺天涯”,阅读第6段作答。
答案如:①没挑担者的无情;②自己家里贫穷。
第13题(4分)考查体味景物描写句在语言情境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与作用。“庭中柳树正在骀荡的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安稳的新巢上低徊软语。”
试题为:第14段画线句描写的春景有什么特点?作者描写这春景有什么用意?
答案如:①温情、充满生机;②进行对比,突出挑担者的无情,孩子们的无奈。
第14题(4分)考查结合选文内容对生活态度情感及感悟文本的能力。
试题为:关于文章结尾处“我不说下去了”读者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父亲应该说下去”。第二种“父亲不应该说下去”你赞同哪一张?简述理由。
答案如:不应该,因为孩子还小,很单纯,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真正形成,如果说下去,会误导孩子,颠倒是非。
 
对今后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建议:
1.加强整体阅读能力训练。阅读是一种信息的吸收、处理和运用,所以它一切的基础都必须来源于原文,根植于原文。一句话,阅读要有原文意识。同时,文章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一篇文章就是一个系统,而系统内的各个段落、句子、词语都是互相联系共同作用才形成文章的一个意义整体,因此,阅读时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文中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而要把它放在整篇文章中去审视、观照。联系的观点很适用于阅读。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关注课文整体,在整体结构爬梳的基础上作综合的分析,从整体出发,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语段读读议议,由学生自己深入文本,仔细体味,从而得出属于他自己的探究成果。而不是只是教师对课文做静态的分析。
2.加强语言体察,树立文本意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现代文阅读要注重品味语言,并且要深入理解语言的用语环境,理解具体语境中的语言意义,理解语言运用的效果。同时,通过语言理解文本时,需要注意语言的对象、色彩和特殊意义。只有我们了解了语言的真实意义,才能了解文章的真实,才能理解文章的真正的主题所在。语言,是我们阅读文章阐述思想的唯一依据。语文教学时万不可架空语言,或天马行空的“讨论探究”,或盲无目的的作秀式的“拓展延伸”,而应当踏踏实实的沉浸到课文语言中,领悟语文的真谛。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阅读兴趣,也很关键。强调方法指导,树立文本意识。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关注课文整体,从整体出发,指导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应该做到有理有据。尤其应注重文体语言表述的规范性与措辞的严谨性。
3.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现在的“现代文阅读”几乎全部采用简答题题型,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语言表达上不到位、不够精准,明明是这个意思,在表达时却是太过拖沓,这就要求在平时教学时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手准确写我心。”看来,加强专项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已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能力从实践来,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表达。同时,还须教师适时地给予指导,让学生逐渐做到答题准确、规范,表达充分、到位、从容有度。
 
(三) “古诗文阅读”情况分析
古诗文阅读(一)
阅读材料为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是宋词,设2小题,分值为4分。
语文是语言文学,有着非常强的审美性。因此,语文试卷要“回归语文”,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古诗文赏析就成为必备考题,它保持并不断强化了中考语文试卷的审美性和人文性。
《移家别湖上亭》是唐代诗人戎昱于搬家时所作。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全诗如童话般的意境。抒写了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第15题(2分)(补充点评)考查学生赏析重要字词的能力。
试题为: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
答案如:依依不舍或难分难舍等。
(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第16小题(2分)(完成随感)考查理解词作中的作者思想感情。
试题为: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
答案如:作者喜爱湖上亭的一草一木,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
(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
 
古诗文阅读(二)
阅读材料为《五柳先生传》(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系课内阅读,设4小题,分值为14分。
第17小题(4分)考查学生理解常用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考查的四个词(“会”“嗜”“期”“既”)在课本中都有注解。
典型错误:一是完全解释错误;二是写错别字;三是望文生义。
第18题(3分)考查学生理解常用文言虚词意义的能力。考查的一个词(“其”),B、其如土石何,“其”作副词,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其它皆是代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写作要有“六心” (人教版八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