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备课《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正文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10-16 16:46:19]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备课   阅读:8994

概要: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备课参考教学提示这篇传记篇幅较长,估计学生阅读中比较困难的是对现代革命史那些背景知识的了解,课本对多数难点都做了注解,布置阅读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加对一些历史背景的讲解。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评价并不是本课的学习重点,注意力应当放在对毛泽东大致的革命经历及其革命精神、人格力量的学习了解上。同学们可能对毛泽东曲折的传奇性的经历有兴趣,要引导学生通过这些经历,了解和体会这位革命领袖伟大的使命感、坚毅的革命信念、睿智的哲思,以及对旧制度的批判精神。对学生来说,读完这篇传记还应当有另外一个收获:那就是加深对革命传统的体验,对中国现代革命艰难的过程以及革命先驱的伟大贡献,增加了一些历史感。这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思考与探究“思考与探究”的设计也是围绕上述目的。其中第三题比较重要,可以作为阅读思考的重点:学生在读这篇传记前,对毛泽东的革命事迹已经有些了解,但可能比较零碎,甚至不无片面。读完这篇自传,要求他们说说对这位巨人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回顾阅读中哪些部分最让人感动,然后分析一下感动的原因。建议学生从自己最受感动的某些事迹中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标签:语文备课资料,http://www.51jxk.com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备课参考
教学提示
这篇传记篇幅较长,估计学生阅读中比较困难的是对现代革命史那些背景知识的了解,课本对多数难点都做了注解,布置阅读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加对一些历史背景的讲解。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评价并不是本课的学习重点,注意力应当放在对毛泽东大致的革命经历及其革命精神、人格力量的学习了解上。同学们可能对毛泽东曲折的传奇性的经历有兴趣,要引导学生通过这些经历,了解和体会这位革命领袖伟大的使命感、坚毅的革命信念、睿智的哲思,以及对旧制度的批判精神。对学生来说,读完这篇传记还应当有另外一个收获:那就是加深对革命传统的体验,对中国现代革命艰难的过程以及革命先驱的伟大贡献,增加了一些历史感。这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思考与探究
“思考与探究”的设计也是围绕上述目的。其中第三题比较重要,可以作为阅读思考的重点:学生在读这篇传记前,对毛泽东的革命事迹已经有些了解,但可能比较零碎,甚至不无片面。读完这篇自传,要求他们说说对这位巨人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回顾阅读中哪些部分最让人感动,然后分析一下感动的原因。建议学生从自己最受感动的某些事迹中,思考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理想,包括献身革命的使命感,改造社会的远大理想,还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二是人生的信念追求,近百年来,我们的前辈为了拯救灾难中的民族,曾经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地奋斗,支持他们无私无畏的斗争的,就是坚定的革命信念。
除了对毛泽东这位伟人的新的认识,这道题还可以引发学生重新思考:我们耳熟能详的“革命传统”,并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大道理,而是弥漫在现实生活中、继续作为维系我们的社会、给社会的发展增添动力的精神源泉。现在时代发生巨大的变化,但作为一种不断追求人类进步、始终富于批判性的精神资源,这种革命的信念仍然非常宝贵。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如果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有作为的高尚的人,还是要学会不断从革命传统中吸取精神营养,学习毛泽东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使命感和奋斗精神。
毛泽东在传记中讲述了他青少年时期似乎有天生的叛逆性格,这是传记最吸引学生的地方之一。教师要关注学生这种阅读兴奋点,最好能就此引发对于青春期叛逆心理现象的思考。应当让学生上升到理性层面去理解,青年毛泽东有强烈的叛逆性格,但可贵之处在于,这种叛逆性格并非如脱缰的野马任意驰骋,而是与健康的人生目标联系在一起,被引导到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世界上,这成为生生不息的动力,最终使他坚定地走向马克思主义,走向革命。“思考与探究”中第一题的设计也就是在注意这种引导。要让同学们理解,青春期出现叛逆的心理是正常的,但如果要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那就不能为叛逆而叛逆,不能任性地颠覆一切,关键要往正确方向发展,使怀疑、批判和创新的精神、敢于独立思考、不墨守成规的精神,能够成为人生健康成长的动力。
第二题要求品味文中一些句子,表面上都是些显得不那么“正常”的生活回忆,如少年毛泽东家庭中“分裂”的“两个党”,他对家庭的不满与反抗,甚至还有他给朋友ti考,等等事情,都表现了少年毛泽东的叛逆性格。这可以和第一道题结合起来思考。关键是让学生正确认识这种叛逆性格,而不是简单地模仿。所以这一道题要求说说这些描写句子的含义,看如何体现少年毛泽东的叛逆与反抗的性格。当然,还要注重这道题所要求的语文素养训练,注意从句子中体味传主回忆与叙述时那种感情的投入,以及这种表述所体现的幽默、大气的风格。
拓展与实践
在“拓展与实践”中介绍了年谱与年表的知识。其实制作年谱或者年表,是很有实用性的。建议学生根据这篇传记,再适当参考其他毛泽东的传记材料(比如“有关资料”中介绍的几种毛泽东传记),然后整理一篇“30岁以前毛泽东生平与革命经历年表”。这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同时也可以初步练习这种传记文体的写作。
示例:
1893年诞生
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南岸上屋场。字咏芝,后改为润之。
祖父毛恩普,字寅宾,一生贫苦,勤劳厚道。父亲毛贻昌,字顺生,原为贫农,曾因负债被迫当兵多年。他治家谨严,善于经营,由贫农变为中农,后又成为富农。他性情暴躁,对子女要求严厉。母亲文氏(文七妹),勤俭持家,敦厚慈祥,和善好施,乐于助人。胞弟毛泽民、毛泽覃,继妹毛泽建。
毛泽东幼年大部分时间在湘乡唐家圫外祖父家度过。外祖父家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务农为业,生活比较富裕。他同表兄弟们一起生活,六岁开始做些田间零星劳动。因受母亲影响,幼年曾信佛。
毛泽东在外祖父家期间,中国发生了甲午年的中日战争和庚子年的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中国被迫签定了许多不平等条约,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1902年九岁
春 从唐家圫外祖父家回韶山,入南岸私塾读书,启蒙教师邹春培。先读《三字经》,接着读《幼学琼林》《论语》《孟子》《中庸》《大学》。毛泽东记忆力强,能够口诵心解,很快领悟。在学了一些字以后,父亲便要他习珠算,并给家里记账。
1904年十一岁
秋 到韶山关公桥私塾读书,塾师毛咏生。
1906年十三岁
秋 到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塾师毛宇居。在这所私塾里,继续读四书五经,并开始练习书法。毛泽东不很喜欢读经书,喜欢读中国古代传奇小说,特别喜欢读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和斗争的故事,曾读过《精忠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隋唐演义》等。
1907—1908年十四岁~十五岁
停学在家务农。白天同成年人一起在田间劳动,晚间替父亲记账。虽然辍学,仍继续读书,读当时能找到的一切书籍,常常读到深夜。有一天忽然想到,小说书里有一点很特别,主要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对这一点困惑不解。后来逐渐发现小说中颂扬的都是人民的统治者,这些人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
这期间,从表兄文运昌处借了一些书,有一本是早期改良主义者郑观应所著《盛世危言》,书中主张设议院,办商务,讲农学,兴学校,使上下同心,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畅其流。还说到中国之所以弱,是因为缺少西洋的铁路、电话、电报、汽船等,提出“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学习西方的原则。还有一本为改良主义者冯桂芬所著《校邠庐抗议》,该书对外国侵略和清政府腐败表示不满,并提出一些富国强兵的主张。毛泽东读了这些书,开阔了视野,萌发了爱国思想,激起恢复学业的愿望。
由父母作主,娶罗氏为妻。不久,罗氏病逝。
1909年十六岁
秋 复学,在韶山乌龟井私塾就读,塾师毛岱钟(以讼笔著称于韶山一带)。
当时,韶山冲李家屋场由外地回来一位维新派教师李漱清。他常给韶山人讲述各地见闻和爱国维新故事,宣传废庙宇、办学校,反对信佛。人们对李漱清的言论有各种议论,毛泽东赞成他的主张,并同他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1910年十七岁
春 到韶山东茅塘一位秀才毛麓钟(在蔡锷部下供过职)家里读书。选读《纲鉴类纂》《史记》《汉书》等古籍,还读一些时论和新书。
4月湖南粮荒,长沙饥民成群结队到湖南巡抚衙门示威要求平粜救灾,被巡抚的无理答复所激怒,冲进衙门,砍断旗杆,吓走巡抚。后饥民暴动惨遭镇压,许多人被捕杀。毛泽东和同学们对这件事议论多日,对“谋反者”所受冤屈深感不平。这件事给毛泽东留下很深的印象。
这个时期,毛泽东读了一本关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对国家前途感到担忧,开始意识到努力救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职责。
秋 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在离家时,抄写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以表达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的决心。东山小学除教经书外,还教授被称为“新学”的自然科学和其他新学科。有一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体育教员,经常向学生讲述日本明治维新和列强窥视中国的情形,并教授音乐和英语。毛泽东在这所学校里很有长进,写得一手好文章,受到校长和教员们特别是国文教员的喜欢。国文教员贺岚岗见毛泽东对历史很有兴趣,买了一部《了凡纲鉴》送给他。这时,毛泽东的心思不在读经书上,而经常到学校藏书楼借阅中外历史、地理书籍。对中国古代尧、舜、秦始皇、汉武帝的业绩表示仰慕,读了许多关于他们的书。同时也学到一些外国历史和地理。从一本世界英杰传里,读到拿破仑、叶卡特琳娜女皇、彼得大帝、华盛顿、格莱斯顿、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的事迹后,对同学萧植蕃(萧三)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顾炎武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东山学堂期间,读了表兄文运昌送给的关于康梁变法的书报,其中有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毛泽东对这些书报反复阅读,有的可以背诵出来。对《新民丛报》连载的梁启超《新民说》一文,看得非常用心,并写有批语。对该文“论国家思想”一节所写的一段批语,说到两种君主制国家:一为“立宪之国家,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推戴”;一为“专制之国家,法令为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者”。“前者如现今之英、日诸国,后者如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也”。这时,毛泽东并不反对君主制度,只是反对君主专制,而赞成君主立宪制,希望由康有为、梁启超那样的维新派进行改革。他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
(节选自逄先知等主编《毛泽东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有删节)

 

追忆


Tag:语文备课语文备课资料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备课
上一篇:《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