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备课《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备课参考2(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正文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备课参考2(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10-16 16:46:19]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备课   阅读:8690

概要:●叶苍岑(《修辞基本知识》,北京教育出版社,1986年)辞格是修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格亦即运用修辞格,是修辞的常用的一种手段。我们不能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运用修辞格,但是,我们可以说,在很多情况下,修辞格的运用是经常的、普遍的,因为修辞格作为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客观地存在于修辞体系之中,供人们为提高表达效果而选择使用。修辞格和选词、炼句、调音、谋篇等等修辞手段一样,都不出对语言的词汇、语法、语音诸因素进行调遣和选用的范围。最为明显的事实,是对偶、排比这些修辞格,既涉及对句式的选用,又是对音节的推求;双关、反语、连物这些修辞格,和词汇意义的变动密切相关,其中的谐音双关,除了和词汇的意义发生关系之外,还涉及到词汇的语音形式的调遣和选用。当然,修辞格又有它自身的特点,区别于一般的选词、炼句、调音的修辞手段。修辞格自身的特点,最为明显的是通过某些特定的形式表现某种特定的修辞意义,比如比喻就有由“本体”、“喻体”、“喻词”构成的特定的形式,表达以具体的描绘抽象的、以浅显的说明深奥的这种特定的修辞意义。汉语历史悠久,没有文字以前,汉语修辞现象我们无从考察,但在文字出现以后,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备课参考2(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标签:语文备课资料,http://www.51jxk.com
●叶苍岑(《修辞基本知识》,北京教育出版社,1986年)
辞格是修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格亦即运用修辞格,是修辞的常用的一种手段。我们不能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运用修辞格,但是,我们可以说,在很多情况下,修辞格的运用是经常的、普遍的,因为修辞格作为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客观地存在于修辞体系之中,供人们为提高表达效果而选择使用。
修辞格和选词、炼句、调音、谋篇等等修辞手段一样,都不出对语言的词汇、语法、语音诸因素进行调遣和选用的范围。最为明显的事实,是对偶、排比这些修辞格,既涉及对句式的选用,又是对音节的推求;双关、反语、连物这些修辞格,和词汇意义的变动密切相关,其中的谐音双关,除了和词汇的意义发生关系之外,还涉及到词汇的语音形式的调遣和选用。当然,修辞格又有它自身的特点,区别于一般的选词、炼句、调音的修辞手段。修辞格自身的特点,最为明显的是通过某些特定的形式表现某种特定的修辞意义,比如比喻就有由“本体”、“喻体”、“喻词”构成的特定的形式,表达以具体的描绘抽象的、以浅显的说明深奥的这种特定的修辞意义。
汉语历史悠久,没有文字以前,汉语修辞现象我们无从考察,但在文字出现以后,我们就可以看到汉语里的修辞现象了。早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刻辞上,就出现了比喻、排比、设问等修辞格;我国最早的一部民歌总集《诗经》,用到的辞格,多达二十七个。现代汉语的修辞格更是大大地丰富多样起来,而且还不断出现新兴的修辞格,比如“对比喻”等。可以说,我们的国度是一个善于修辞的文明国度。
●倪宝元(《修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
我们在讲到各种辞格的作用时,一般都说,“恰当地运用……”将能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加上“恰当地”,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说,要使辞格能收到好的表达效果,必须运用恰当。所谓“恰当”,一是切合题旨,二是适合情境,用什么辞格要根据表达的要求和表达的效果来定。另一个意思是说,用辞格还是不用辞格,这里面也有恰当不恰当的问题。决不能简单地认为,用了辞格就生动,不用辞格就不生动。辞格的用与不用也是要“推敲”的。
有些作家,在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时,也有把原来用辞格的地方改为不用辞格的。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下面举一些作家改笔的实例:
1.原句:臂膊忽然一弯,青剑便闪电一般从他后面劈下,……(鲁迅《眉间尺》,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臂膊忽然一弯,青剑便蓦地从他后面劈下,……(鲁迅《眉间尺》,见《鲁迅手稿选集》)
2.原句:第二天天刚亮,一阵鸟声刚噪过去,窗户纸上如同小刀一下划开一层粗皮,灰色的黎明晃了一下眼。(刘白羽《同志》,见《火炬与太阳》)
改句:第二天天刚亮,一阵鸟声刚噪过去,窗户纸上灰色的黎明晃了一下眼。(刘白羽《同志》,见《刘白羽散文选》)
3.原句:这时我们三个随着犬牙般嵯峨的白垩岩降下一条深谷,到一个路口,往里去是深深的乱头发般的灌木林,前面是浊漳河发酵似的堆积白泡沫的河岸。(刘白羽《同志》,见《火炬与太阳》)
改句:这时我们三个随着犬牙般嵯峨的白垩岩降下一条深谷,到一个路口,往里去是深深的灌木林,前面是漳河漂浮满白泡沫的河面。(刘白羽《同志》,见《刘白羽散文选》)
4.原句:路边水洼里翘起坦克的黑影子、伸着细长手指一样指着天空的炮筒,……(刘白羽《在朝鲜的第一夜》,见《火炬与太阳》)
改句:路边水洼里翘起坦克的黑影子、伸着指向天空的炮筒,……(刘白羽《在朝鲜的第一夜》,见《刘白羽散文选》)
5.原句:要是野兽们不想和平,撒赖逞凶,猎手们,猎户们,活活地熬死它们,挤垮它们!(魏巍《挤垮它》,见《朝鲜通讯报告选二集》)
改句:要是侵略者不想和平,撒赖逞凶,战士们,活活地熬死他们,挤垮他们!(魏巍《挤垮它》,见《谁是最可爱的人》(文学小丛书))
例1原句用明喻“闪电一般”,改句用“蓦地”。例2原句用明喻“如同小刀一下划开一层粗皮”,改句删去不用。例3原句用明喻“乱头发般”、“发酵似的”,改句删去不用。例4原句用明喻“细长手指一样”,改句删去不用。例5原句是借喻,借“野兽们”喻“侵略者”,借“猎手们”、“猎户们”喻“战士们”,改句不用借喻,而用直截明快的叙述。以上是原用比喻后改去不用的例子。下面再举几个原来用“比拟”后改去不用的例子:
6.原句:天是亮的了,但窗上只有滞黯的光,没有清爽的气韵,大概今天太阳是退隐了。(叶圣陶《前途》,见《叶圣陶选集》)
改句:天是亮了,但窗上只有滞黯的光,没有清爽的气韵,大概今天太阳不出来了。(叶圣陶《前途》,见《叶圣陶文集》,第二卷)
7.原句:嫁时的几件衣裳,……略为体面一点的,藏在一只不充实的箱子里头,逢到天气好太阳老的时候,便取出来晒着,算是温温旧日的情谊,等一会,重又请它们回入箱子里。(叶圣陶《前途》,见《叶圣陶选集》)
改句:……逢到天气好太阳老的时候,便取出来晒着,算是温温旧日的情谊,等一会,重又塞进箱子里。(叶圣陶《前途》,见《叶圣陶文集》,第二卷)
8.原句:半夜我听到隔壁纺车均匀的声音是那样嗡嗡不倦。(刘白羽《热情的歌声没有停止……》,见《火炬与太阳》)
改句:半夜我听到隔壁纺车均匀的声音是那样嗡嗡不绝。(刘白羽《热情的歌声没有停止……》,见《刘白羽散文选》)
例6原句用“退隐”,把太阳比作人,是拟人,改句不用拟人,而用一般的陈述。例7原句用“请它们回入”,把衣裳比作人,是拟人,改句不用拟人,而用一般的陈述。例8原句用“不倦”,是拟人,改句用“不绝”就是一般的陈述了。以上是原用比拟后改去不用的例子。当然,还有原用其他辞格后改去不用的,不一一举例了。
作家的这些改笔,给我们的启示是:运用辞格要恰当,是否恰当多推敲。
 

追忆

上一页  [1] [2] 


Tag:语文备课语文备课资料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备课
上一篇:《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备课参考1(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