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知识网诗词名著阅读文言文文言文阅读海内南经第十_文言文大全» 正文

海内南经第十_文言文大全

[10-16 18:33:35]   来源:http://www.51jxk.com  文言文阅读   阅读:8106

概要:海内南经第十 海内①东南陬②以西者。【注释】①海内:指海内南经所记载的地方。②陬(zōu):隅,角落。【译文】海内南经所记载的是东南角以西的地方。瓯居海中瓯①居海中。闽②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③在海中。【注释】①瓯(ōu):古代地区名,在今浙江温州一带,后为温州的别称。②闽:古种族名,生活在今浙江南部和福建一带。后因称福建为闽。③闽中山:闽一带的山。【译文】瓯位于海中。闽在海中,它的西北方有山。一说闽一带的山在海中。三天子鄣山三天子鄣山①在闽西海②北。一曰在海中。【注释】①三天子鄣(zhānɡ)山:山名,一说在今安徽歙(shè)县。②海:该字疑为衍文。【译文】三天子鄣山在闽的西北。一说该山在海中。桂林八树桂林①八树在番隅②东。【注释】①桂林:林名,非今广西桂林。②番(pān)隅:即番禺。【译文】桂林的八棵树在番禺的东边。伯虑国伯虑国①、离耳国②、雕题国③、北朐国④皆在郁水⑤南。郁水出湘陵⑥南海⑦。一曰相虑⑧。【注释】①伯虑国:国名,一说又称婆利国、婆黎国等,在今印尼爪哇岛

海内南经第十_文言文大全,标签:高一语文文言文,文言文助读,http://www.51jxk.com

海内南经第十

  海内①东南陬②以西者。

  【注释】

  ①海内:指海内南经所记载的地方。

  ②陬(zōu):隅,角落。

  【译文】

  海内南经所记载的是东南角以西的地方。

  瓯居海中

  瓯①居海中。闽②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③在海中。

  【注释】

  ①瓯(ōu):古代地区名,在今浙江温州一带,后为温州的别称。

  ②闽:古种族名,生活在今浙江南部和福建一带。后因称福建为闽。

  ③闽中山:闽一带的山。

  【译文】

  瓯位于海中。闽在海中,它的西北方有山。一说闽一带的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

  三天子鄣山①在闽西海②北。一曰在海中。

  【注释】

  ①三天子鄣(zhānɡ)山:山名,一说在今安徽歙(shè)县。

  ②海:该字疑为衍文。

  【译文】

  三天子鄣山在闽的西北。一说该山在海中。

  桂林八树

  桂林①八树在番隅②东。

  【注释】

  ①桂林:林名,非今广西桂林。

  ②番(pān)隅:即番禺。

  【译文】

  桂林的八棵树在番禺的东边。

  伯虑国

  伯虑国①、离耳国②、雕题国③、北朐国④皆在郁水⑤南。郁水出湘陵⑥南海⑦。一曰相虑⑧。

  【注释】

  ①伯虑国:国名,一说又称婆利国、婆黎国等,在今印尼爪哇岛东的巴厘岛;一说指加里曼丹岛。

  ②离耳国:国名,一说即儋(dān)耳国,在今海南岛儋县。

  ③雕题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雕题意为在额上文刻。一说应在今广东、广西一带。

  ④北朐(qú)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

  ⑤郁水:水名,指今广西的右江、郁江、浔(xún)江及广东的西江。

  ⑥湘陵:地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即“湘漓”。

  ⑦南海:一说应作“南山”;一说前面应有“入”字。

  ⑧相虑:一说应作“柏虑”,柏虑即伯虑。

  【译文】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都在郁水的南边。郁水发源于湘陵,流入南海。一说伯虑应作相虑。

  枭阳国

  枭阳国①在北朐②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③,见人笑亦笑④,左手操管。

  【注释】枭阳国

  ①枭(xiāo)阳国:国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在今广西;一说在今中南半岛中部。

  ②北朐(qú):即北朐国。

  ③踵(zhǒnɡ):脚后跟。

  ④笑亦笑:一说应作“则笑”。

  【译文】

  枭阳国在北朐国的西边,这个国家的人长着人一样的脸,嘴唇很长,浑身黑色,身上有浓密的毛,脚跟长在前面,见到别人笑就跟着笑,左手拿着竹管。

  兕

  兕在舜①葬东,湘水②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注释】

  ①舜: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有虞氏,姓姚,名重华,简称虞舜。以孝闻名。尧把帝位禅让给他,他在晚年又把帝位禅让给禹。

  ②湘水:即湘江,湖南省最大的河流,上源海洋河出广西东北海洋山西麓,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最后入洞庭湖。

  【译文】

  兕生活在舜所葬之地的东边,湘江的南边,它的形状像牛,苍黑色,长着一只角。

  苍梧山

  苍梧之山①,帝舜②葬于阳,帝丹朱③葬于阴。

  【注释】

  ①苍梧之山:即苍梧山,山名,又叫九薿山,在今湖南宁远南。

  ②帝舜:即舜。

  ③丹朱:传说中帝尧之子,名朱,因居丹水,名为丹朱。据说他傲慢荒淫,故尧不传位于他,而是传给了舜。

  【译文】

  苍梧山,帝舜葬在这座山的阳面,帝丹朱葬在这座山的阴面。

  泛林

  泛林①方三百里,在狌狌东。

  【注释】

  ①泛林:即范林。

  【译文】

  范林方圆三百里,在猩猩生活之地的东边。

  狌狌知人名

  狌狌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译文】

  猩猩知道人的名字,它的形状像猪,却长着人一样的脸,生活在舜所葬之地的西边。

  犀牛

  狌狌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

  【译文】

  猩猩生活之地的西北方有犀牛,犀牛的形状像牛,浑身黑色。

  夏后启之臣孟涂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①,是司神②于巴③。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④。居山上,在丹山⑤西。丹山在丹阳⑥南,丹阳居⑦属也。

  【注释】

  ①孟涂:人名,据传启曾派他去巴地负责诉讼之事。

  ②司神:主管之神。

  ③巴:古族名,主要分布在今川东、鄂西一带。周初封为子国,称巴子国。

  ④请生:请求活命。一说指好生,即爱护生命。

  ⑤丹山:山名,即今巫山,在重庆、湖北边境,因山势曲折盘错,形如“巫”字,故名。

  ⑥丹阳:古都邑名,在今湖北秭归东南。

  ⑦居:应作“巴”。

  【译文】

  夏代国君启的臣子名叫孟涂,到巴地任主管之神。当地人去孟涂那里请他审理案件,他把衣服上沾有血的人抓了起来,被抓之人就向他请求饶命。孟涂住在山上,他所住的山在巫山的西边。巫山位于丹阳的南边,丹阳是巴的属地。

  窫龙首

  窫窳①龙首,居弱水②中,在狌狌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③首,食人。

  【注释】

  ①窫窳(yà yǔ):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兽。

  ②弱水:水名,名叫弱水的河流很多。古人也把浅而不能载舟的水流称为弱水。

  ③龙:传说中的一种动物。

  【译文】

  窫窳长着龙一样的脑袋,居住在弱水中,位于能知道人的名字的猩猩所居之地的西边,它的形状像,长着龙一样的脑袋,会吃人。

  建木

  有木,其状如牛,引①之有皮,若缨②、黄蛇。其叶如罗③,其实如栾④,其木若⑤,其名曰建木⑥。在窫窳西弱水上。

  【注释】

  ①引:牵引,牵拉。

  ②缨:一种带子,用来系冠、捆绑或作装饰物等。

  ③罗:所指待考。一说指一种稀疏而柔软的丝织品;一说指网罗;一说通“萝”,指女萝。

  ④栾:木名,即栾木,又叫栾华,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羽状复叶,开黄色花。蒴(shuò)果囊状中空,三角状卵形,种子球形。

  ⑤(qiū):菼(tǎn)的别称。菼指初生的荻(dí),似苇而小。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外有鳞片,叶线状披针形。一说指刺榆,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的老枝上有粗长的刺。

  ⑥建木:传说中的一种树。

  【译文】

  有一种树,形状像牛,牵拉它时上面有皮,皮像缨带或黄色的蛇。它的叶子像罗,结像栾华一样的果实,树干像,它的名字叫建木。生长在窫窳所居之地西边弱水的岸上。

  氐人国

  氐人国①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注释】

  ①氐(dī)人国:传说中的国名,具体所指待考。氐是我国古代民族,居住在今西北一带。

  【译文】

  氐人国在长有建木之地的西边,这个国家的人长着人一样的脸,鱼一样的身子,没有脚。

  巴蛇食象

  巴蛇①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②,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③西。

  【注释】

  ①巴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②服之:指吃巴蛇吐出的象骨。

  ③犀牛:这里指犀牛生活的地方。

  【译文】

  巴蛇吞吃了大象,三年后才把象骨吐出来,君子吃了这种骨头,便不会得心脏和腹部的疾病。巴蛇的身上有青、黄、红、黑四种颜色。一说是黑蛇,长着青色的脑袋,在犀牛生活之地的西边。

  旄马

  旄马①,其状如马,四节②有毛。在巴蛇西北,高山③南。

  【注释】

  ①旄(máo)马:兽名,具体所指待考。

  ②四节:四肢的关节。

  ③高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指今四川西部的大雪山。

[1] [2]  下一页


Tag:文言文阅读高一语文文言文,文言文助读诗词名著阅读 - 文言文 - 文言文阅读
上一篇:海内西经第十一_文言文大全
《海内南经第十_文言文大全》相关文章
  1. 海内南经第十_文言文大全
  2. 海内南经第十_文言文大全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海内南经第十_文言文大全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海内南经第十_文言文大全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海内南经第十_文言文大全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海内南经第十_文言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