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范文写作总结报告计划规划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正文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01-07 05:04:48]   来源:http://www.51jxk.com  计划规划   阅读:8520

概要:推进非义务教育产业化。转变政府包办教育的办学思路,加快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和捐资助学,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中外合作等多种办学形式,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努力争取全社会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教育需求。改革收费办法,规范收费标准,加快推进非义务教育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联合办学,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与企业、行业共同创办相对独立的股份制学院。特别鼓励和引导兴办高质量、有特色的民办高中阶段、幼儿阶段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扶持民办教育创立学校名牌。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逐步推进中小学后勤社会化。 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办医体制。引入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医疗机构建设,积极开展合资、合作、民办建设专科医院(如肿瘤医院、口腔医院等)、医疗中心试点,选择若干有条件的公办医疗机构实行股份制改革。通过社会捐款等渠道,设立医疗救助基金。鼓励发展体疗、康复等健康相关产业,推进中医药产业化。加快医疗机构物业管理、清洁卫生、物资采购等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实行医疗机构非营利性与营利性的分类监督和管理,规范医疗市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标签:学生会工作计划,幼儿园工作计划,http://www.51jxk.com
推进非义务教育产业化。转变政府包办教育的办学思路,加快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和捐资助学,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中外合作等多种办学形式,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努力争取全社会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教育需求。改革收费办法,规范收费标准,加快推进非义务教育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联合办学,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与企业、行业共同创办相对独立的股份制学院。特别鼓励和引导兴办高质量、有特色的民办高中阶段、幼儿阶段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扶持民办教育创立学校名牌。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逐步推进中小学后勤社会化。
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办医体制。引入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医疗机构建设,积极开展合资、合作、民办建设专科医院(如肿瘤医院、口腔医院等)、医疗中心试点,选择若干有条件的公办医疗机构实行股份制改革。通过社会捐款等渠道,设立医疗救助基金。鼓励发展体疗、康复等健康相关产业,推进中医药产业化。加快医疗机构物业管理、清洁卫生、物资采购等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实行医疗机构非营利性与营利性的分类监督和管理,规范医疗市场。
四、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保障在全国大中城市处于领先水平。
完善就业保障制度。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发展多种形式的再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妇女、伤残和失业人员中的特困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水平。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实行灵活的弹性就业,鼓励多种形式的自谋职业。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全面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完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提高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水平。20xx年,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独立的生育保险制度,形成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项目的基本社会保险体系。全面实施地方补充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职工大病医疗补助等制度,试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提倡个人购买商业保险。基本形成基本保险、补充保险、商业保险三个层次的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险参保率和征缴率,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新机制。20xx年,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5%。
增进居民福利水平。完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制度,探索建立政府主导、民办公助、法人管理、成本核算的民政事业新体制。推动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形成以市社会福利中心为龙头,区级社会福利中心为骨干,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镇敬老院、民办社会福利机构为依托,村委会、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点)为网点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发展养老事业和产业,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拥军优抚事业,进一步完善退役转业安置和抚恤救济等制度。加强和完善城乡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适时提高最低工资、优抚救济标准、生活救济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鼓励社会捐款,发展福利彩票事业。20xx年,全市失业员工基本生活保障率、低收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均达到100%,养老床位达到每千位老人25张。

第八章 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立比较完善的人口调控机制、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和全过程污染控制治理机制,实现以法制化管理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国际花园城市。
一、完善人口增长调控管理机制
坚持“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的方针,加强和改善人口调控,形成以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新型户籍管理制度为依托,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行政手段相结合的人口调控机制。
控制人口规模过度膨胀。在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和其他人力资源需求的前提下,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重点,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健全计划生育约束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着重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有效缓解生育高峰。20xx年,户籍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3‰和11‰以内。完善人口调控机制,继续严格控制流动人口无序过快增长。20xx年,城市人口总规模控制在480万人以内,其中户籍人口控制在200万人以内。
促进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适当调整特区内户籍与暂住人口比例,合理调控特区外暂住和流动人口规模。将人口、就业与产业政策、城市规划有机结合,逐步实现适应产业升级要求的人口置换和人口地域分布的优化。20xx年,人口密度控制在每平方公里2463人以内。
完善以质量为本的人口管理模式。加强总量控制,深化户籍制度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政策性核准迁入制度,逐步形成以就业和住地为基础的户籍管理制度。试行技术迁户和投资迁户政策,提高户籍迁移人口质量,户籍人口机械增长计划全面向高素质人口倾斜。健全非户籍人口管理机制,提高暂住人口综合素质。20xx年,万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达到1500人以上。
二、实现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与永续利用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依法保护和开发水、土地、海洋等自然资源,形成人类发展与资源永续利用的良性生态系统。
保证战略资源的稳定充足供应。进一步保障水电油气等战略短缺资源的有效供给,满足国民经济动员的基本要求。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通过境外引水与境内水资源开发相结合,完善水源网络系统和城市供水系统,增加供水能力。通过东、西部两大电源基地和液化天然气接收站(LNG)等项目的建设,建立适当超前的清洁电力和燃气供应系统。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水平,控制非农建设用地过快增加。争取到20xx年,全市日供水能力达到550万吨,全社会电力负荷达510万千瓦,全市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500平方公里左右。
形成低消耗可循环利用的生产生活方式。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大力推广节水技术,提高处理后污水和海水、微咸水的循环利用水平。发展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实行用电峰谷差价政策。改善能源结构,逐步改造中小型燃油电厂,淘汰自备柴油发电机组,建设高效低污染骨干电厂。倡导绿色消费模式,推行清洁能源、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减量化技术,加强可再生资源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20xx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到0.3吨标准煤以下,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到43吨以下,成为全国节水节能先进城市。
加强资源多样性保护。加强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梧桐山等风景区建设管理,保护陆地天然植被和动植物资源,逐步关闭采石场、取土场,严禁非法侵占绿地、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其它非城市建设用地,全面防治水土流失。强化海洋及海岸带生态保护,控制资源污染和海水养殖污染,正确处理养殖与景观、生态的关系。严禁捕杀野生动物和非法采伐森林矿产资源行为。20xx年,全市水土流失动态裸露面积小于25平方公里,废弃采石场、取土场综合治理率达8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率达90%以上,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10%以上。
三、建设环保模范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
巩固和发展环保模范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的创建成果,多渠道增加环保投入,加大各类污染源治理力度和生态建设步伐,实现污染全过程控制,进一步做好城市净化、美化和绿化工作,健全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化管理。
大力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做好深圳水库、西丽水库、铁岗水库和石岩水库等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工作,开展观澜河、茅洲河、龙岗河、坪山河、深圳河、福田河、新洲河、布吉河等河流治理和西海堤加固工程,使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达到跨境河流交接断面水质的规定要求,其它主要河流达到景观标准。整治陆源污染,切实保护近岸海域。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完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新建供水系统与排水、污水处理同步建设。完成深圳水库污水截排工程以及罗芳、盐田、观澜、横岗、固戍、龙华、坪山、坪地、布吉、岗头等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污水排海处理系统。健全海上污染防治系统,保护海域水质。20xx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60%,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达到相应环境功能区的水质标准。
加大固体废弃物、空气及噪声污染治理力度。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垃圾填埋场,提高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能力,完善环卫场站设施和布局,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妥善处理医疗废弃物。20xx年,特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市危险废物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加大空气和噪声污染治理力度,大力推广环保汽车,降低汽车尾气污染,加强各类噪声污染源控制。20xx年,工业废气治理率达到96%,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1吨,城市大气综合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计划规划学生会工作计划,幼儿园工作计划总结报告 - 计划规划
上一篇: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