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范文写作各类材料工作体会教育科研案例(13篇)» 正文

教育科研案例(13篇)

[10-16 17:44:39]   来源:http://www.51jxk.com  工作体会   阅读:8663

概要: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绝对不是教师的“家天下”,许多事件都可能引发教学过程的改变。美国教学设计专家加涅在他的《教学设计原理》一书的绪论中就说到,“我们希望描述对人们的学习有直接影响的所有事件,而不是只描述由教师个人发起的那些事件。教学包括由文字材料、图片、电视节目生成的事件,或者包括由物理的客体的联合所生成的事件。当然教师也在这些事件的可能的安排中起重要作用。或者,如上述所述,学生也许能安排教学事件。”这需要我们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事件予以充分的估计和安排。从我们对教案性质的认识,很自然能够推出来的就是教案是充分个性化的。这是因为教案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教师教学的个人特征形成的。教师教学的个人特征是教师个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理解方式的综合,是教师个人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的选择与判断,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和交往方式的选择等。每个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是不同的,对于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各人会有不同的思路。每个班级的学生是不同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接受程度是不同的,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即使是教同一篇课文,每个教师的教案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你拿着魏书生老师的

教育科研案例(13篇),标签:工作作风心得体会,工作会议心得体会,http://www.51jxk.com

  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绝对不是教师的“家天下”,许多事件都可能引发教学过程的改变。美国教学设计专家加涅在他的《教学设计原理》一书的绪论中就说到,“我们希望描述对人们的学习有直接影响的所有事件,而不是只描述由教师个人发起的那些事件。教学包括由文字材料、图片、电视节目生成的事件,或者包括由物理的客体的联合所生成的事件。当然教师也在这些事件的可能的安排中起重要作用。或者,如上述所述,学生也许能安排教学事件。”这需要我们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事件予以充分的估计和安排。

  从我们对教案性质的认识,很自然能够推出来的就是教案是充分个性化的。这是因为教案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教师教学的个人特征形成的。教师教学的个人特征是教师个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理解方式的综合,是教师个人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的选择与判断,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和交往方式的选择等。每个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是不同的,对于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各人会有不同的思路。每个班级的学生是不同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接受程度是不同的,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即使是教同一篇课文,每个教师的教案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你拿着魏书生老师的教案,绝对上不出魏书生老师的效果。即使是同一位教师在不同时间或给不同对象上同一篇课文,其教案也是不同的。这就是教案的个性化特点。因此有人说,教材虽然只有一本,但是十个人的教案却是十种样子。教案设计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所谓“年年岁岁‘文’相似,岁岁年年‘案’不同”,正是指教案常写常新的特点。

  实际上,教案雷同、缺乏个性,已经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如何革除教案设计中的种种弊病,学校采取了许多管理措施,如规定不准抄袭教案,发现教师抄袭教案就如何如何。有的学校规定不准用打印的教案,必须是手写的(在现代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个规定显然过分了),或在教师交上来的教案上盖上章,签下日期,种种手段,可谓煞费苦心。为的是防止教师使用以前用过的教案、没有重新备课。有的学校规定不准带《参考教案》进教室,更有的学校干脆拒绝为教师购买参考教案。

  其实,这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君不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吗?我不想介绍教师们精妙绝伦又简便易行的许多对策。我只是说,这种“堵”的方式绝对不受教师欢迎,也解决不了问题。正如大禹治水一样,应该是用“导”的方式。换句话说,从教师的教学个性的形成,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引导,更能为教师们接受并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

  如果我们反观教案设计的现状,固然有不少优秀教案(常言道,主流是好的),这些教案都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但是教案设计中的问题也是很多的,我们给这些教案做了一个初步的分型,主要有:(1)照抄照搬式;(2)剪贴拼凑式;(3)对话问答式;(4)教材分析式。这些类型的教案,教师们都知道,具体内容也就无需赘述了。

  结合现代教育对教师发展的要求,我们觉得,倡导教师设计“个性化教案”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教师教案设计的问题,不仅仅是敬业勤业的问题,也关系到教学观念的问题和教学设计的技术性问题。倡导“个性化教案设计”是和革除目前教案设计中的种种弊端相联系的,同时也能有力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关系到教师个性特色和教学风格的形成。

  还是回到我们谈话的礼堂,我们当时就确定了“个性化教案设计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回去后收集资料,就个性化教案设计的许多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这位老师的课题后经申报立项为市一级的课题。在后面的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们在自己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上出了许多优秀的课,并做了多次教学展示,教师的发展自然也就在其中了。

  我们后来没有再进礼堂听课(开了小差),但是收获还是很大的。

  教师教育科研案例(11)

  为什么说与写相距甚远?

  很早以前,我在一所小学听了一堂二年级的看图写话课,其过程就是“看图”之后“说话”,然后再把说的话写下来,这叫“写话”。老师根据教材上提供的四幅图,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这四幅图画的是小猴子打扫卫生的事情,做了四件事,也就是四幅画的内容。学生先是一幅一幅的说画中的意思,四幅画都说完了,再连起来说。不要小看这些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有条理,有的学生还会用一些比喻。

  我们不谈这些了,上面所说的内容,无非是我想做的一些简单交代。因为接下来的事情,让我感到很意外,也很扫兴。老师后来让学生做写话练习了。做完之后,我请老师拿给我看看。因为我觉得他们说得很精彩,把这些话写下来,应该也是很具体、很生动的。但是当我看到他们的练习本上只有两三行字的时候,我惊呆了,什么叫一盆凉水从头浇到脚,我也就体会到了。我甚至觉得有点惨不忍睹。老师很平淡的告诉我,他们的作文就是这样的,你不要看他们上课时说得很好,甚至是妙语连珠,可是到了写的时候,就只剩下干巴巴的几句话了。我大概有点情绪,我说,这难道不是问题吗?为什么会是这样?你想过没有?你不觉得我们应该思考和研究这种现象吗?你不觉得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状况吗?

  先说后写,是低年级作文的指导方法,也是低年级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这个原则自然是来自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这是叶圣陶先生作文指导的经验之谈,但指导对象是成年人。也有人认为叶圣陶先生说的这话不严密,如忽视了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区别等。我觉得说这话的人大概只是个纸上谈兵者,你去对初学写作的人谈什么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区别!他们需要的是告诉他们怎么做。因此叶圣陶用了很精练的两句话概括了具体做法。把这两句话展开来,足能做一篇大文章。现在,低年级写作就拿“先说后写”作为作文教学的指导原则。

  先说后写,最关键的是在“说写之间”。教师要做的事情,一是解脱一切束缚,让学生怎么说就怎么写,你不要去要求或限制字数,也不要去计较什么错别字、句子不通的毛病(这些问题放到写完之后再来研究);一是趁热打铁,这点很重要,因为这时候,当时说话的情境如在眼前,学生很可能还沉浸在当时说话的情绪之中,对自己当时说了什么、怎样说的,都还有比较清晰的记忆。如果时间长了,记忆中就少了很多内容,情绪也很难再调动起来,当时的感受也没那么亲切了。为此,我曾专门就在课堂上完成作文初稿写过一篇文章(这就更早了)。

  再回过来研究刚才听的那堂课。我发现学生的练习本上画了两条底线,它给人的感觉就是只要写两行字就行了,学生很可能是受了这两条线的影响。这是练习设计的问题,设计者可能低估了二年级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或者说他没有去研究“先说后写”的指导方法。二年级学生能写多少字?我看到的作文中,最长的有两千多字,请诸位不要惊讶。其实我们无须在字数上纠缠,鹤长凫短,道理大家都知道。而是应该从内容上引导,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是把一件事说完整、说具体、能考虑到先后次序。

  我后来和学校联系,请这位老师再上一次。不要写在练习本上,就写在文稿纸上。老师告诉学生,你当时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可想而知,这次写话的效果。学生写出来的文字,长长短短,这是原生态的,也是正常的。教师就字数、句数、词汇量等项目做了统计,并和原来写在练习本上的作业进行了比较。我建议这位老师将此过程写成一篇文章《两次写话练习的比较》,后来被一家小学语文刊物采用。

  这件事也许太具体了,但是类似这样的问题,每天每天都在我们的课堂上出现,而且未必引起老师的重视,并加以研究。如果我们能从有利于学生发展考虑,如果我们能增加一点研究意识,我们的课堂将会出现怎样生动活泼的面貌,我们的教师将会获得怎样充实和生机勃勃的生活。让我们信心百倍的期待着。

  教师教育科研案例(12)

  教学案例写作的一次下水尝试

  很多年以前,一所学校希望我给他们学校的老师们介绍一下有关案例研究和教学案例的情况。他们学校正在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这个课题的逻辑思路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不是能够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如果存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行为的话,我们又应该如何来解决。在这个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教学案例的撰写显然是其中的重要方法。我也收集过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校长有此要求,我也就如此这般的给老师们介绍了案例研究和教学案例的情况。

  过了几天,校长找到我,说我讲得很好(这是欲擒故纵之计,看到后面就会明白),但是我们的老师还是不会写,你对教学案例的要求肯定掌握得比我们好,你是否能帮我们写两篇?其实我也留心过,专家们虽然看不上教师写的教学案例,但是他们似乎也从来没有介绍过符合他们写作要求的教学案例。因此也就没有现成的教学案例可供仿效。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工作体会工作作风心得体会,工作会议心得体会各类材料 - 工作体会
上一篇:教育科研案例·批评中的教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