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备考2017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二)(2)(人教版高三必修)» 正文

备考2017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二)(2)(人教版高三必修)

[05-14 00:52:47]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907

概要:6.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江西,16)绝句吴涛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 7.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2全国,17)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

备考2017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二)(2)(人教版高三必修),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6.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江西,16)
绝句
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7.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2全国,17)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8.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2002北京,16)
登鹳雀楼注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
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                                                                              
                                                                                   
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8浙江)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1)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2)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答:                                                                              
                                                                                   
10.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福建,16)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2017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人教版高三必修)
《备考2017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二)(2)(人教版高三必修)》相关文章
  1. 备考2017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二)(2)(人教版高三必修)
  2. 备考2017年话题作文:写作素材的丰富新颖
  3. 备考2017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二)(1)(人教版高三...
  4. 备考2017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二)(2)(人教版高三...
  5. 备考2017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
  6. 备考2017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四)(人教版高三必...
  7. 备考2017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四)(二)(人教版高...
  8. 备考2017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五)(1)(人教版高三...
  9. 备考2017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五)(2)(人教版高三...
  10. 备考2017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五)(3)(人教版高三...
  11. 备考2017年小升初考试常用语文知识1
  12. 备考2017年小升初考试常用语文知识2
  13. 备考2017年小升初考试常用语文知识3
  14.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备考2017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二)(2)(人教版高三必修)
  15.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备考2017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二)(2)(人教版高三必修)
  16.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备考2017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二)(2)(人教版高三必修)
  17.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备考2017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二)(2)(人教版高三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