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图书资源《沈从文传》 (作者:凌宇)《沈從文文集》(十二卷本)(作者:沈从文 三联书店香港分店与广东花城出版社合作出版 )网络资源http://www.shuku.net:8080/novels/shencongwen/shencongwen.htmlhttp://www.hn.xinhuanet.com/zhuanti/pwxx/scw01.htmhttp://myiris.myrice.com/2/p001.htm第6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学习目标:1、 利用工具书,准确疏通文意。2、能够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其文化内涵。3、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对过年习俗的理解,并能合理想像和联想,预测将来过年习俗。课前学习: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创设情境:阅读课文,比比哪组找得又多又准:文章介绍了旧时过年的哪些习俗,这些习俗包含了怎样的文化内涵呢? 明确目标2巡视、参与、指导阅读、小组合作学习3组织交流、评价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互评第二块:今昔比较,加深对过年习俗寓意的理解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图书资源 《沈从文传》 (作者:凌宇)《沈從文文集》(十二卷本)(作者:沈从文 三联书店香港分店与广东花城出版社合作出版 )
网络资源 http://www.shuku.net:8080/novels/shencongwen/shencongwen.htmlhttp://www.hn.xinhuanet.com/zhuanti/pwxx/scw01.htmhttp://myiris.myrice.com/2/p001.htm
第6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学习目标:1、 利用工具书,准确疏通文意。
2、能够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其文化内涵。
3、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对过年习俗的理解,并能合理想像和联想,预测将来过年习俗。
课前学习: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境:阅读课文,比比哪组找得又多又准:文章介绍了旧时过年的哪些习俗,这些习俗包含了怎样的文化内涵呢? 明确目标
2 巡视、参与、指导 阅读、小组合作学习
3 组织交流、评价 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互评
第二块:今昔比较,加深对过年习俗寓意的理解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指导语: 说说看:现在的年是怎么过的?与过去相比哪些习俗已消失,哪些习俗是新增的 思考、交流、补充
2 指导语:你是如何评价旧时过年习俗和现在过年习俗的 小组交流
3 组织交流、评价 谈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第三块:展开联想和想像,推想未来的年将有的习俗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指导语:了解了祖辈们是如何过新年的,又亲身感受了现在过年的习俗,那么我们也可设想一下将来人们又将怎样过新年呢? 联想、想像、交流
2 组织交流、评价 畅想、互评
3 布置作业:《畅想2050年新年》 课后作文
第四块:向课本本身质疑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境:解决十个问题远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来的有价值,同学们对文章本身可有质疑的地方? 齐读课文,质疑
2 创设情境:人们常说“文章的题目是内容的眼睛”,可本文的题目却不很切题,你是如何看待的? 思考、讨论
3 组织交流 发表见解,互评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习作:《畅想2050年新年》(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
第7、8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这三首诗描绘的情景;
2、通过比较阅读,结合个人理解,谈对三首诗的认识和评价;
3、学写《中秋咏月诗》,举办“咏月”专题手抄报;
第7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一)
课前学习: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背景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指导语: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读顺三首诗。 朗读课文
2 组织朗读 齐读
第二块:再读诗歌,发挥想像,再现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境:诗人同时抓住了中秋之月加以咏叹,但描写的情景还是有所不同的,你能借助具体的诗句说说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吗? 再次朗读,同伴互助,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2 组织交流 发表见解,小组补充
3 组织朗读 齐读
第三块:三读诗歌,品位字里行间流露的诗人感情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境:看似朦胧的诗歌,却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这三首诗的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作者的感情很好的传递吗? 朗读、小组交流、讨论
2 组织交流、点拨、朗读评价 发表见解、表情朗读、小组补充
3 组织朗读 齐读
课后学习:1、背诵三首《咏月诗》
2、搜集中秋咏月诗词;
第8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二)
课前学习:1、背诵三首《咏月诗》
2、搜集中秋咏月诗词;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品位,说说个人喜好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境:三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时代,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你最喜欢哪一首,请将它背出来,并简述你喜欢的理由。 明确任务
2 组织交流 结合内容谈感受
3 组织背诵 齐诵
第二块:拓展延伸——能诵会写更多的咏月诗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境: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咏叹中秋之月,赋予它一定的内涵,你能再吟诵几句吗? 吟诗、品诗
2 创设情境:就你的理解,作者往往赋予“中秋之月”怎样的寓意呢? 明确目标
3 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4 布置任务:请学生即兴作一首“中秋咏月诗”(巡视、帮助) 当堂作文
5 组织交流,点评 交流、互评
教学反思
课后作业:1、四人小组,以“中秋之月”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2、邀请家人举办一个中秋赏月晚会,将你写作的诗歌献给家人。
第9、10、11课时 写作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明确如何才能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材料;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女人生孩子艰辛和秀才咬笔杆无法成文的故事,思考:秀才为什么觉得写文章比生孩子要难? 听故事、思考、发表见解
2 自读写作短文,概括要点 自读,圈点勾画
3 组织交流:谈谈你是如何从生活中找“米”的 发表见解
课后学习:整理自己已有的摘抄本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写作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提供参考题目,也可自拟题目 参考题:1、家庭欢乐曲 2 、美的瞬间 思考题目
2 明确写作要求 写作
3 组织学生自改 自己修改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标准的修改符号,自己修改最近的一篇文章
2、能够对修改的文章评价和评分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出示修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第12课时 走进图书馆(另列)
第13课时
综合一单元的内容和涉及的人物,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上一页 [1] [2]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