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天地一沙鸥:《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部分实录» 正文

天地一沙鸥:《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部分实录

[10-16 17:20:20]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757

概要:《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部分实录时间:2004年11月6日下午15:25—16:10学生:广州执信中学高一学生执教者:执信中学曾湖仙老师听课者:中南六省各地教师1300余人教学目标:1、翻译全文,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2、体会文章感情,学习这种感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细节在感情表达上的作用。2、学习文中直接与间接地表达感情的表现手法。3、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教学准备:1、照课文段落分段到组翻译原文,并完成课后字词的练习。2、第一课时后布置学生仿造课文写法写一个表现亲情的片断。公开课为第二课时,将第一课时教案简述如下:一、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补充课文注: 项脊轩是归有光书斋名,因其远祖曾居项脊泾,故自号”项脊生”,名斋”项脊轩”.含念宗追远之意.“志”是一种记事抒情的文体.归有光自幼苦读,八岁能文,然科举不顺,35岁才中举人,其后连考九次进士,60岁方中,又因名次靠后,不为重用,多任州县小官.归有光一生大半时间在家乡度过,幼年丧母,23岁娶妻魏氏,27岁时妻病逝.其一生经历坎坷,所遭惨恻.归有光散文取法唐宋八大家,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因此后人把他

天地一沙鸥:《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部分实录,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部分实录
时间:2004年11月6日下午15:25—16:10
学生:广州执信中学高一学生
执教者:执信中学曾湖仙老师
听课者:中南六省各地教师1300余人
教学目标:
1、翻译全文,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
2、体会文章感情,学习这种感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细节在感情表达上的作用。
2、学习文中直接与间接地表达感情的表现手法。
3、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1、照课文段落分段到组翻译原文,并完成课后字词的练习。
2、第一课时后布置学生仿造课文写法写一个表现亲情的片断。
公开课为第二课时,将第一课时教案简述如下:
一、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补充课文注: 项脊轩是归有光书斋名,因其远祖曾居项脊泾,故自号”项脊生”,名斋”项脊轩”.含念宗追远之意.
“志”是一种记事抒情的文体.
归有光自幼苦读,八岁能文,然科举不顺,35岁才中举人,其后连考九次进士,60岁方中,又因名次靠后,不为重用,多任州县小官.归有光一生大半时间在家乡度过,幼年丧母,23岁娶妻魏氏,27岁时妻病逝.其一生经历坎坷,所遭惨恻.
归有光散文取法唐宋八大家,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因此后人把他与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黄宗羲称其散文“明文第一”时人誉之“今之欧阳修”。
二、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与默读结合,读的时候要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想想自己在生活中有无类似的情感体验。
三、学生独立研判印发的译文,比较括号内以及个人翻译的得失。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发表意见。
(原文较长,这里不赘述。印发的译文可能是学生翻译的原文)
四、教师结合译文简介直译、意译的方法。
五、指出证明文中部分实词(顾、胜、cuan、逾、先、比、朝、殆、书、手)的多义性和特殊用法,并完成课后第三、四练习题。
(说明:本课排在粤教版新课程教材的第二模块文言文单元之首,所以教师作如是处理,就如何翻译文言文作了系统介绍)
第二课时:
一、简单导入。
二、
师:上节课里同学们读通了全文,从文中作者的感情变化来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有一句话起着过渡作用,同学们看看是哪句话呢?
生很快找出“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三、分析讨论第一段
师:作者笔下,第一段里有哪些可喜之事?
生杂然相答,有“杂植兰桂。。。亦遂愿增胜”,有“借书满架。。”。。。
师:同学们都明确了这一段,嗯。我也以为是这一段。来。大家一齐读读。
生放声读“余稍为修葺,。。。。。。珊珊可爱”
师:在这里啊字里行间都是洋溢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我们看看这几处文字的运用,来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投影几个问题:
(1)“借书满架”与“明月半墙”中的“满”和“半”可否互换?为什么?
(2)“小鸟时来啄食“的“时“易为”偶“字,效果有何不同?
(3)“风移影动“的”移“改为”摇“又有何区别?
生:不能互换,原文这样更符合现实嘛。
生:原文这样写更有一种美感,因为家贫所以借书,还不少呢,墙不高所以明月照到一半,更见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了。
生:“满”有一种自豪感满足感,“半”,明月只照到墙的一羊,更有一种朦胧的美呀。
师点头“嗯,有道理”
生:。。。
生:“时“写出小鸟对庭院的喜爱了,“偶”字就觉得小鸟不甚爱来了
生 :前面说庭院寂寂,这里的“时”就更见寂寂了
生:还写出这里很少有人来,门可罗雀呢。
生鼓掌。
师:综合刚才几个同学的意见,还是不换的好,这个问题就这样决定了。下面的问题呢?
生:“移“字改成”摇“不好,是动宾短评短评啦,是风摇着影动。
马上有生反对:是主谓短评,风摇和影动。
(这里两生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另外师的问法也有点问题,所以学生就只找区别去了)
师:哪一字更可透出作者的“喜“呢?
生大悟。一生马上起来说“是移字,有轻柔的感觉,是微风徐来,如果是大风猛烈地摇,就没有美感了,归有光是文人嘛,讲究一种雅气,也更能写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生又一次鼓掌。
师微笑点头:好啊,我也要同意你的看法了。
四、分析讨论后一部分的二三段:
师:我们继续往下看,悲才是本文的主调,后一部分写了哪几件“可悲“的事?为什么说”可悲?“哪件事最能打动你?哪个细节最能打动你?
生放声朗读第二、三段。找出了文段所写的几件事和细节描写。
师:作者为什么说生“可悲呢“?
生:感到了生活的沧桑,家道的败落。
生:祖母、母亲和妻子先后离去,如今睹物思人,物是人非,感到可悲了。
师:每次读到“令人长号不自禁“,老师我也要长号不自禁了。这两段为什么如此感人呢?来看看老师我的改写,与原文比较它的表达效果。
“母亲关心疼爱孩子,对孩子嘘寒问暖;祖母常到轩中来看看,希望我以后能像祖辈那样有大的出息。和阿婆谈起这些,心里就十分难过,禁不住流下了泪水。“
生:原文感人多了。
生:原文有很多细节描写,更加生动、具体,读起来很感人。
师:是啊,这就是细节的魅力。亲情是我们最熟悉最珍贵最朴实也是是易被我们忽视的,归有光先生就是用我们最熟悉的细节来表现最熟悉最真挚的亲情,让简短平常的句子有了如此强的感染力。我们再来默读一遍,用心来细细体会。
五、讨论分析最后一段。
(1)写妻子的一段文字,所选细节可谓别具用心。作者为什么要写问余古事、凭几学书以及妻子转述娘家小妹问阁子为何物的天真好奇?(这个问题是为什么没听清没记下来。)
(2)作者写对妻子的怀念与前面写对母亲、祖母的怀念在手法上有何不同?
生:前面写得很悲,
生:前面是直接写的,好像“余泣,妪亦泣“”令人长号不自禁“,后面的很含蓄
生:后面写“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是托物抒情,读来更感人了。
师:是啊,这里用了两种手法,一种是
生齐:直接抒情
师:对,直抒胸臆,直接写出心中所感。写妻子时归有光用的就是托物抒情了。这两种手法各有其妙。下面看看老师代归有光写的结尾,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而今庭院寂寂,妻之馨咳在耳,然人去不复,余自伤泣不已”
生:原句睹物思人,意味深长,老师你写的就太浅白啦.
台上台下大笑,生鼓掌.
师:就没人同意我的了呀?
生笑.
生:”亭亭如盖”,说明时间已过了很久了,都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可作者这份情感却历久弥深.,更见他对妻子的怀念之深了.
师重重点头,”嗯,是比我写的要好”
又一女生起立:老师你写的也很好,(全场大笑),语言很雅致,好像” 庭院寂寂,馨咳在耳”. 书上这一段是作者中年以后补写的了,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他的感情应该是越来越深沉了,抒情的方式也就含蓄了. 你们是各有千秋. (全场掌声)
师:谢谢你的理解!
生都会意地笑了。
六、培养运用能力,选取归有光怀念亲人的两种写法中的一种进行仿写,表现亲情的主旨。先要有细节描写,或对话或动作,或对话动作兼而有之,之后有一两句或直接或间接表现感情的句子。不超过两百字。
师:这就是直抒胸臆和借物言情各自的妙处了。上节课后大家都写了片断练习吧, 哪位同学起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三个学生分别念了自己的短文。师生评点。
师:归有光用了最熟悉的细节来表现最熟悉的亲情,同学们,等你们到了老师这个年龄,你们就更能体会一个中年男人的悲凉了,他少年丧母,壮年丧妻,家道败落,那种切肤之痛啊,我每次读来,也要“长号不自禁”了。我们再来用心细细体会用心细细地读一遍吧。
七.生再读课文,轻轻地读,读出一点声来。
八、作业:
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秋风起,欲作家书几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两首诗都是漂泊异乡的游子所作。人们评这两首诗是“看似寻常最奇崛”,说说它们“寻常”在何处,“奇崛”在哪里。
(提示:从细节与感情的关系上去探讨)

(后记,第一次做实录,手忙脚乱,忙个不停,还是记少漏多,不能完全如实反映曾老师这一课的精彩了,其实曾老师妙语迭出,气氛轻松和谐)
与会专家与教师互动点评,比较一致的是肯定了这一课的务实,对文与言的关系把握较好,重视语言的学习。
方教授点评:对归有光的思想内涵的把握有一点点欠缺,定位在对母亲对妻子怀念的亲情上,对归有光之悲的挖掘不够。文章一开始就写了一个大家庭的分家,曾为兄弟骨肉,现“内外多轩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家道败落。归有光一生的志向就是要发愤苦读求得功名以使家道复兴,无奈功名未竟,亲人却一个一个先后离去。这里的悲应该包含多重意思,家道败落、兄弟以邻为壑、人逝物亦非,怀念追想的背后是人世的沧桑,这是归核心的悲。学生对悲的分析有答到“沧桑”的,教师没有及时抓住这一点。

语文教师首先要做文本作者的知音。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有这样两个魅力:一是人的精神的魅力,二是有汉语言文学的美。若没有对文本的深入钻研,没有自己的深度阅读,就难以上出自己的特色。教法、技巧都是表面化的形式,若过度追求,容易流于形式大于内容。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谈骨气》教学设计及部分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