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正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10-16 17:20:20]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869

概要: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 谭文淼 [教学目标] 1.运用联想和想像,进行朗读、品评、分析、鉴赏。 2.感受词人抒发的豪壮情调,了解苏轼豪放词风。 [教学方法] 在赏中读、在读中赏。[教学用具]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互动设计1] 课前背诵:全体女生背诵《雨霖铃》(教师稍微点拨后激趣导入)柳永的词在宋元时流传很广,当时是“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刚才十七八岁的女孩们吟咏了“杨柳岸晓风残月”,让我们再次领略了婉约词的缠绵,现在我们来做一回关东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一曲“大江东去。”CAI显示课题及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豪放词风。2.感受词人抒发的豪壮情调,掌握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教学方法]在赏中读、在读中赏。[解说:课前背诵,既巩固了所学名篇,又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明示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有章可循。][互动设计2] 解题CAI:学生口述:我所知道的相关背景。教师小结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    谭文淼
    [教学目标]
    1.运用联想和想像,进行朗读、品评、分析、鉴赏。
    2.感受词人抒发的豪壮情调,了解苏轼豪放词风。
    [教学方法]
    在赏中读、在读中赏。
[教学用具]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互动设计1]  课前背诵:全体女生背诵《雨霖铃》(教师稍微点拨后激趣导入)
柳永的词在宋元时流传很广,当时是“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刚才十七八岁的女孩们吟咏了“杨柳岸晓风残月”,让我们再次领略了婉约词的缠绵,现在我们来做一回关东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一曲“大江东去。”
CAI显示课题及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豪放词风。
2.感受词人抒发的豪壮情调,掌握烘托和映衬的手法。
[教学方法]
在赏中读、在读中赏。
[解说:课前背诵,既巩固了所学名篇,又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明示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有章可循。]
[互动设计2]  解题
CAI:学生口述:我所知道的相关背景。
教师小结补充:苏轼生活的仁宗至徽宗王朝是北宋危机不断加深的时期,于是政治改革和诗文革新都发生在这时,理想高远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的苏轼注定会成为文坛上的领导人物,他用豪放词风向婉约派提出了挑战,为词坛注入了一股“雄风”。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构成了苏词的浪漫主义基调。苏词内容题材广阔,凡吊古伤今、述志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以至谈说哲理等,都可以入词,从而扩大了词的领域。
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今湖北黄冈)充团练副使。
CAI:关于“乌台诗案”: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他照例给朝廷写封感谢信《湖州谢上表》,表中苏轼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其中有一段讥讽新法之辞:“伏念臣性资顽鄙,名迹堙微。议论阔疏,文学浅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养小民。”与保守党对立的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苏轼所写的百余首诗词作为罪证。他们指苏轼借古讽今,谤讪朝廷,影射皇帝。指苏轼并非直接攻击他们,而是间接指斥重用他们的宋神宗。他们以此作为把柄,弹劾苏轼欺君。结果苏轼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被捕,解往汴京下狱。后神宗拒绝了处死他的上奏,改判为贬谪到黄州,世称“乌台诗案”。 
乌台即御史台。由于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他们包括御史中丞李定,监察御史里行(御史台的见习史官)舒覃、何正臣等,因此称为“乌台诗案”。 
元丰五年,四十五岁的他在游赤壁(黄州赤鼻矶)时,吊古抒怀,写下了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他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互动设计3]  在赏中读(1):
古人评价苏轼这首词不同凡响,请大家观看《三国演义》片头,体会这首词的磅礴气势。
①CAI: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解说:《三国演义》片头豪放、浑厚、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其内容和基调与这首词的风格、词人的心境相近,有利于对词豪放的风格和词人思想感情的感受、理解。在音乐的伴奏中,歌唱家雄浑的歌声与课文相同的历史内容使得学生能很快进入词境,产生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慨。]
②生1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③生1再朗读,其他学生再评。
④教师朗读,学生评点。
[互动设计4] 在赏中读(2):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全词一遍,了解大意。
诵读点拨: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互动设计5] 在赏中读(3):男生集体朗读,思考讨论: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本词的上片中,你认为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CAI: 所见          大江、赤壁、 乱石、惊涛
所想          淘尽风流人物、 涌现多少豪杰
点拨:上片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并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
   [互动设计6] 在赏中读(4):女生集体朗读,思考讨论:下片主要写词人的回忆和感慨,他忆的是什么?慨的是什么?    
   CAI:  所忆         周郎雄姿英发  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所慨         自己功业无成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点拨:下片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解说:激情诵读,初步感知词风——在赏中读。字面是理智的,声音才是情感的,创设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之后就指导学生在赏析中放声朗读全词,从自己有情感的声音中感受这首词的风格。]
[互动设计7]  在读中赏(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我们已初步感受了苏轼的豪放词风,那么,你最喜欢词中的哪一句?为什么?(此问由学生自由发挥,见仁见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互动设计8]  在读中赏(2):学生思考讨论:
①能否将开头三句幻化成一幅画或一组镜头?(由学生表述后再播放教师设计的影像片断进行比较)
CAI:(蓝天,明月。巍巍群山。群山中江如白练蜿蜒。江边,诗人朝江兀立,望着江水出神。江水滔滔,后浪推前浪,气势磅礴。孔子、屈原、秦始皇、汉武帝、司马迁、曹操、诸葛亮、周瑜……,依次随波浪高低而后移。人物渐渐虚化,消失。)
②这三句是写水名句,你还知道哪些写水名句?
    CAI: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子《论语•子罕》)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如有其他名句,教师随机板书)
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与这些描写“水”的诗句相比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点拨:这些名句,都气象开阔,辽远雄伟,写出了江水的汪洋恣肆。但苏轼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在这里,江水浩荡,巨浪翻腾,倚势挟风,一泻千里。这是一幅壮美的大江奔流图。“浪淘尽”三个字最妙,它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转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赞转到对人类社会杰出人物的歌颂。自然伟力所引起的心灵震憾同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羡慕叹惋妙合无垠地统一起来,给人以丰厚的意象美。作者面对波涛滚滚的江水发出感慨,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    
[解说:通过品评和想象,学生已能将文字变成画面或镜头,然后参考老师制作的形象的镜头,能较好地领会:“浪”字既是长江之浪,又喻历史长河之变幻,勾联起长江与千古风流人物,让人联想起滚滚历史长河,忆起千古风流人物的业绩。一个“淘”字,形象地表露出诗人的感情。]
[互动设计9] 在读中赏(3):赏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穿”、“拍”、“卷”几个字的妙处,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CAI :(江边悬崖上现出两个大字:赤壁。岩石参差突兀,怒涛汹涌翻滚,浪花如雪千叠,声如雷鸣。)

[1] [2]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爱莲说》创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