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晋灵公不君》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正文

《晋灵公不君》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777

概要: 学习目标 1. 熟读全文 2. 掌握主要名词及重点词语的含义 3. 掌握文章基本内容并全面理解本文所反映的儒家思想观念 4. 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5.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章叙事的"详而博的特点, 3材料的富有魅力;情节的曲折,跌宕多姿 4体会语言的简明,人物的传神。 内容梗概及文章主旨 孔子在《春秋》里写道"晋赵盾弑其君夷皋",按《春秋》的义例,凡是被杀的国君称名,是因为国君无道,这里称晋灵公夷皋的名,就是贬斥晋灵公无道。"晋灵公不君"一文,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了贬斥晋灵公的调子,预示晋国要发生大乱,国家要失去稳定。晋灵公厚敛雕墙,违反儒家薄赋敛,轻徭役,藏富于民的思想。以弹子射人以为乐,杀宰夫,不敬大臣。赵盾因晋灵公荒yin无道,苦谏其勤政爱民,触怒灵公,因而险遭灵公谋害。后来,赵盾的弟弟赵穿谋杀了晋灵公,迎回赵盾执掌大权。晋国的太史董狐写下"赵盾弑其君",让朝中大臣都知道。赵盾对董狐说:"弑君者是赵穿,不是

《晋灵公不君》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学习目标 
1. 熟读全文 
2. 掌握主要名词及重点词语的含义 
3. 掌握文章基本内容并全面理解本文所反映的儒家思想观念 
4. 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5.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章叙事的"详而博的特点, 
3材料的富有魅力;情节的曲折,跌宕多姿 
4体会语言的简明,人物的传神。 
内容梗概及文章主旨 
孔子在《春秋》里写道"晋赵盾弑其君夷皋",按《春秋》的义例,凡是被杀的国君称名,是因为国君无道,这里称晋灵公夷皋的名,就是贬斥晋灵公无道。"晋灵公不君"一文,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了贬斥晋灵公的调子,预示晋国要发生大乱,国家要失去稳定。晋灵公厚敛雕墙,违反儒家薄赋敛,轻徭役,藏富于民的思想。以弹子射人以为乐,杀宰夫,不敬大臣。赵盾因晋灵公荒yin无道,苦谏其勤政爱民,触怒灵公,因而险遭灵公谋害。后来,赵盾的弟弟赵穿谋杀了晋灵公,迎回赵盾执掌大权。晋国的太史董狐写下"赵盾弑其君",让朝中大臣都知道。赵盾对董狐说:"弑君者是赵穿,不是我的罪。"董狐说:"你是相国,君主被害时你没有离开晋国,还是晋国之臣,后来又没有讨伐杀死国君的罪人,弑君的不是你是谁?"赵盾慨叹自己念着祖国,反自找忧患。孔子评论说:董狐是好史官,赵盾是好大臣。赵盾因史官的纪史原则而受到了弑君的恶名。赵盾要是越出了国境,这一罪名就可免了。 
本文的主旨:本文从多个角度,以鲜活生动的材料集中突现了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三个典型事例,把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做了形象化的说明。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简介 
1.《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2.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3.赵盾,晋国的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 
二、重点词语解释 
1.不君,不行君道。厚敛,加重赋税。以,连词,当译作来。 
2."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而:连词,可译作来。 
3."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夫人载以过朝。 宰夫,厨子。过朝,经过朝廷。 
4."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中"莫之继也"怎样解释? 
提示:没有人继续您进谏了。"莫之继也"即"莫继之也"。莫:否定性的无定代词, "没有谁"。之:代词,指赵盾,等于说"您"。"之"在这里做"继"的宾语。 
5."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补过,补救过失。衮,衮袍。这里指君位。 
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提示:善事里没有哪个能比这个更大的了。 
7."公患之,使鉏麑(chú nń)贼之" 患:厌恶。之:代骤谏。贼之:杀赵盾。这里的"之"代赵盾。 
8."晋侯饮(yìn)赵盾酒" 饮:给酒喝。意动用法。 
9."公嗾夫獒焉"中的"嗾"、"夫"、"獒"的意思各是什么? 
提示:嗾(sǒu):呼唤狗的声音。夫:指示代词。那个。獒(áo):猛犬。 
10."斗且出"中的"且"的解释? 
提示:且,连词,一边……一边。 
11."提弥明死之"中"死之"的解释? 
提示:死之:为之死,即为赵盾而死。 
12."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中的"免之"的解释? 
提示:免之,使赵盾免于受害。 
13."赵盾弑其君"中"弑"的解释? 
提示:弑,古代下杀上,如臣杀君,子杀父,都叫弑。
三、古文翻译 
译文: 
晋灵公不行君道,重敛赋税来粉饰宫墙。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人,观看人们躲避弹丸(以取乐)。(一次),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杀了厨师,(把尸体解了)放在篓中,让宫女抬着经过朝庭送出去。晋国大臣赵盾、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向宫女询问厨师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赵盾和士季)打算进宫规劝晋灵公。士季说:"我俩要是一同进行规劝,他若不肯接受,就没有人再去进谏了。"士季前进三次到了檐下,灵公才理睬了他。灵公抢先说:"我已经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了,今后一定改正。"士季叩头答道:"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什么善事能比这个更大的了。《诗经》上说'事情不难有个好开头,但很难能有个好结尾。'像《诗经》所说的,能够真正改正错误的人太少了。您若能改正错误贯彻始终,就连整个晋国也可以永远安固了,岂只是群臣能有所依赖。《诗经》上又说:'周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说的就是周宣王能接受大臣规劝改正错误。您能够补救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晋灵公(虽然说改)还是没改。赵盾又多次进谏。晋灵公对赵盾的劝谏非常反感,于是就派鉏麑去刺杀赵盾。一天早晨,鉏麑潜入(赵府),(见赵盾)卧室的门已经开了。赵盾已经穿戴好朝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坐在那里闭目养神。鉏麑退了出去,自言自语地感慨:"(他在家里还)不忘恭敬国君,真是晋国百姓的好官。我杀了百姓的好官,就是不忠;放弃国君的命令,就是不信。在不忠不信中占一,还不如死了好。"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秋季九月,晋灵公请赵盾(进宫)饮酒,暗中埋伏下武士打算在宴席上杀害他。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觉了这件事,快步走上殿堂说:"做臣子的陪侍国君饮宴,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节了。"于是提弥明扶着赵盾走下殿来。灵公忙唤猛犬追咬赵盾。提弥明徒手同猛犬搏斗了一阵把它打死。赵盾(愤愤地)说:"废弃忠良豢养恶犬,恶犬虽然凶猛有什么用!"(提弥明保护着赵盾,)一边打一边往外走,结果提弥明为伏兵所杀。 
当初,赵盾在首阳山打猎,休息在桑树浓密的荫凉处。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饿得很,赵盾问他生了什么病,灵辄答道:"我已经三天没有吃饭了。"赵盾送给他东西吃,灵辄却留一半不肯吃。问他这是为了什么,灵辄说:"我在外谋差事已经三年了,还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很近,请允许我把这一半带给她吃。"赵盾让他把食物全吃了,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一些肉,装在口袋里让灵辄带回去。后来灵辄做了灵公的武士,(在这次事件中,)灵辄把兵器倒过头来挡住其他武士,掩护赵盾脱了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回答说:"我就是饿倒在桑林里的人。"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什么也没告诉就走了,于是逃亡了。 
宣公二年九月二十七日,赵盾的同族赵穿在桃园地方杀掉了晋灵公。赵盾往外国避难尚未走出晋国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就回来了。晋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杀死了他的国君晋灵公。"把这一记载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解释说:"不是这样。"董狐说:"你是晋国的正卿,逃亡而不过国境,回朝以后又不讨伐杀死国君的罪人,那么不是你杀的是谁杀的?"赵盾叹息说:"唉!'我怀念祖国反而自找忧患',这两句诗大概说的是我啊!" 孔子评论说:"董狐,是古代一位好的史官,记事的原则是直书而不隐讳;赵盾,是古代一位好的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受到了弑君的恶名。太可惜了,赵盾如果走出国境,就会避免弑君的罪名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熟读全文 
2. 掌握主要名词及重点词语的含义 
3. 掌握文章基本内容并全面理解本文所反映的儒家思想观念 
4. 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5.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章叙事的"详而博的特点, 
3材料的富有魅力;情节的曲折,跌宕多姿 
4体会语言的简明,人物的传神。
教学过程
一、 回顾旧知
二、关于课文的几个问题(难点) 
1.《晋灵公不君》一文从哪几个方面集中写出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的? 
提示: 
本文从多个角度,以鲜活生动的材料集中突现了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第一部分以典型的事例写晋灵公的苛政、奢侈,及虚言接受士季的劝谏。第二部分写晋灵公不但不改正错误,反而对劝谏他的赵盾连续下毒手。第三部分写灵公被赵穿所杀,赵盾身背弑君之名。 
2.以儒家的观点如何认识《晋灵公不君》中赵盾这个人物? 

[1] [2]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病梅馆记》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