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知人论世走近一代词宗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 正文

知人论世走近一代词宗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586

概要: 《一剪梅》教学设计北师大大兴附中 李海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学会“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诗歌主旨的水平。3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教学重点:李清照生平简历的了解及其作品的赏析。教学难点:掌握“知人论世”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来初步鉴赏诗歌。教学方法:引导法 体验式 合作探究式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交流作业:①、《蜀相》与《登岳阳楼》中“泪满襟”与“涕泗流”有何异同?②、《蜀相》与《阁夜》中都提到了诸葛亮,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自选一题,写一段分析文字,不少于400字。2、教师示范解析。A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兵车行》、《丽人行》(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知人论世走近一代词宗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一剪梅》教学设计
北师大大兴附中  李海霞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学会“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诗歌主旨的水平。
3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李清照生平简历的了解及其作品的赏析。
教学难点:掌握“知人论世”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来初步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引导法   体验式   合作探究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交流作业:
①、《蜀相》与《登岳阳楼》中“泪满襟”与“涕泗流”有何异同?
②、《蜀相》与《阁夜》中都提到了诸葛亮,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自选一题,写一段分析文字,不少于400字。
2、教师示范解析。
A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兵车行》、《丽人行》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B史传材料与后人评述:
①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一九六二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大会上杜甫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以此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纪念。
②朱熹眼中的“五君子”:汉代诸葛亮,唐代杜甫、颜真卿、韩愈,北宋范仲淹
③闻一多评价: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C杜甫诗解析:
杜诗中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也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传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同时也借诸葛亮的贤愚同归,表达自己伤乱思乡之情,国家动荡之伤,身世悲苦之感。 
    杜甫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报国无门,因此遗憾壮志未酬,感慨晚年处境孤苦,个人遭遇悲惨而无可奈何,无论在那一首诗中,我们都看到了杜甫的忧国忧民的荧荧泪光。
3、知人论世法: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这就是所谓“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二、师生共同学习讨论李清照的《一剪梅》。
讨论问题:
1、这首词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中的“花”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奴面不如花面好”《减字木兰花》中提到的“花”所传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2、词中“闲愁”如何理解?比较“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中的“愁”。
答案解析:
1、“花自飘零水自流”:青春易逝之花
“奴面不如花面好”:幸福甜蜜之花
“人 比 黄 花 瘦”:思念憔悴之花
2、前期闲愁:物质条件优越、夫妻感情深厚、女性多愁善感。后期深重的国破、家亡、夫死之仇。
四、课堂小结:
知人论世的赏析诗歌应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条件:
1、利用现存的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2、弄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把握诗人不同时期的情感基调和旨趣。
3、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深入欣赏其中的内容和旨趣。
五、布置作业:
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陆游的《书愤》和鲍照的《拟行路难》,自选其中一首,写一段赏析文字,不少于400字。
附1:
知人论世 杜甫诗比较阅读学案
知人论世  杜甫诗比较阅读(学案)
一、史传材料与后人评述:
1、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2、①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一九六二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大会上杜甫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以此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纪念。
②朱熹眼中的“五君子”:汉代诸葛亮,唐代杜甫、颜真卿、韩愈,北宋范仲淹
③闻一多评价: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二、创作时期与心路历程: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阁夜》等。
三、社会风气与时代特征:
杜甫早年所怀抱的理想,整个生活态度,也是深受盛唐文化熏陶的,因此他心忧天下的胸怀、悲怆的感情、所遭遇的生活也基本是盛唐的。安史之乱的爆发,使杜甫对社会现实的认识更为深刻、更为清醒。杜甫在当权者的冷遇下,在困苦的生活磨练中,特别是目睹安史叛军给国家、百姓带来的灾难,对社会认识一天天清醒起来,逐渐打破了对盛世的幻想。时代的急转弯和人民大众对他的影响,使他逐渐脱离了盛唐风貌,把如椽大笔倾泻到反映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风貌和社会生活上,沿着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道路前进。作品中冷静、客观地叙事、描写,反映百姓疾苦,揭露社会弊端的题材占据了重要位置。由于杜甫的坚忍执着精神,凝成了他“沉郁顿挫”的感情特色和风格特色。
四、比较《蜀相》与《登岳阳楼》中“泪满襟”与“涕泗流”有何异同?《蜀相》与《阁夜》中都提到了诸葛亮,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自选一题,写一段分析文字,不少于500字。
蜀    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阁     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附2:知人论世  走近一代词宗李清照
知人论世 走近一代词宗李清照(学案)
 北师大大兴附中  李海霞
李清照生平事迹介绍及其词赏析
    01.前期生涯
      李清照(1084~ 1155)号易安居士,生于济南(今山东市名)历城西南的柳絮泉.父亲李格非,字文叔,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其文章曾受苏轼等人激赏,是一个能文的官吏,也是一位很风雅的官员.母亲,文学造诣极深.丈夫赵明诚,山东诸城人,历任地方官职,对于金石学很有研究,其父亲曾任宰相.

[1] [2]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知人论世走近一代词宗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相关文章
  1. 知人论世走近一代词宗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
  2. 2016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3.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
  4.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案例
  5. 知人论世走近一代词宗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
  6.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7.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
  8. 知人论世 连类比较 巧解诗歌鉴赏题
  9. 知人论世,了解风格流派——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专题谈
  10.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集 (人教版高...
  1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人教版高...
  12.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教案:山居...
  13.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山居秋暝、一...
  14.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知人论世走近一代词宗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
  15.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知人论世走近一代词宗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
  16.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知人论世走近一代词宗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
  17.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知人论世走近一代词宗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