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十三岁的际遇》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正文

《十三岁的际遇》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460

概要: 一、教学目标和知识点1、积累优美的词语和语句。2、体会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之情。3、领会北大的精神魅力。二、课时安排 两课时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语1、这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发表在当年的《儿童文学》杂志上的一首诗。露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我在张开惺忪睡眼的花心里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我就是我 清晨和黑夜 一滴纯洁的甘露 我自生又自灭 很少有人注意我,我不抱怨那--又有什么要紧阳光妩媚的清早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露”在一般人眼里生命短暂,但这个女孩却写出了露的自然纯真开朗。这个小女孩从5岁起就开始写诗,上初中时已发表了两部诗集,13岁那年还在上初中的她经过北大英语系、心理学系

《十三岁的际遇》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一、教学目标和知识点
1、积累优美的词语和语句。
2、体会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之情。
3、领会北大的精神魅力。
二、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1、这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发表在当年的《儿童文学》杂志上的一首诗。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我在张开惺忪睡眼的花心里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我就是我            
清晨和黑夜                               一滴纯洁的甘露       
我自生又自灭                                         

很少有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那------又有什么要紧
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
“露”在一般人眼里生命短暂,但这个女孩却写出了露的自然纯真开朗。
这个小女孩从5岁起就开始写诗,上初中时已发表了两部诗集,13岁那年还在上初中的她经过北大英语系、心理学系、中文系老师面试,特招进入北大英语系。这个小女孩就是田晓菲,《十三岁际遇》课文的作者。
2、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当时已经大学三年级的田晓菲写了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能充分体现她富有诗意的才情。
(二)、学习第一部分
1、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一部分,其他同学画出你认为重要的或还不理解的生字词。
   莫名、白驹过隙、迸溅、不胜凉意、穹隆、积攒、沉淀
2、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组反义词来表达已经在北大生活了两年的田晓菲对北大复杂感受:熟悉而陌生
3、北大熟悉在哪里?因为从7岁就开始认识北大了。
7岁   初知北大                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   向往 
  10岁   初见北大        固执地扭过头    自信 
  13岁   进入北大        没想到这么快   自信 
  16岁   感悟北大        不胜凉意   茫然若失的
4、由此可知,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时间顺序。
5、但在安排上,以现在大学三年级老生的口吻回忆刚进北大时的自己。插叙。时序交待安排灵活多变。
6、请用“我和北大的  奇妙尘缘      ”拟出这部分的标题。
    
7、这部分交待了写作此文的缘由,这部分虽然以叙述为主,但我们也可以见到田晓菲的才情。 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富有诗意的语句。
  纷扬的白雪里,冰冻的湖面上,清脆笑声  如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
8、从小就向往的地方自然非常熟悉,但越熟悉它的人越可能感受到北大文化内涵的深刻、精神魅力的独特,这可能就是作者感到陌生的地方。那北大有着怎么独特的精神魅力呢?我们来看第二部分。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可以默读,也可以放声朗读。思考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用“    读书        •       读人        ”的格式拟出这部分的标题。
 “读”:观察研究
2、就“读书”这部分你能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吗?结合有关的语句。
绝望:知识海洋太浩瀚了,而自己太渺小无知了。类比事例的作用。
小心翼翼:珍惜,勤奋,重新开始。排比和对比的作用。
徜徉:享受到读书的愉悦。 比喻和拟人的作用。
思索、怀疑、摒弃、相信: 读书只有这样读才有真正的意义。排比。
渴望自由飞翔:用自己的经历说明了读书的真正目的。排比。
3、田晓菲的读书经历给你怎样的启示?
  要喜欢读书;读书有思索、怀疑、摒弃、相信;任何天才的产生都离不开勤奋。
作为一个诗人,才情在田晓菲的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她本人对此的理解却着实出人意料:我认为对于一个学者最重要的是勤奋。她举例说,自己跟丈夫工作起来都是很投入的,“我们每天都工作10-12个小时,如果不是这样,我们觉得一天很浪费。” “当然,研究古典文学,才情很重要,但如果没有10个小时的积累,才情就没有什么用处。”宇文所安对此也持相同的看法,他的父亲作为一位物理学家,常告诫自己的儿子:聪明不值钱。“聪明的人很多,但最终能用聪明创造成就的人很少。”

4、北大的书给田晓菲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北大的人又给她怎样的影响呢? 请你找出有关的语句。
  北大的学生专注纯洁敏感,校园因为他们有自由清新的气氛。
  北大的老师严谨治学,诚恳做人。
比喻句的含义:把北大比喻成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把向往北大的莘莘学子比喻成“船客”,把为学生服务的老师比喻成“舵手与船工”。
5、读北大的书,她看到了宇宙与人全新的面目,认识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她渴望         ,渴望       ,渴望       。读北大的人,她感受到北大特有的     ,特有的         ,           ,         , 和        的气氛,认识了老师的真正含义:            ,            。对这段与北大朝夕相处的时光田晓菲这么评价:“                     ”
6、从这些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田晓菲对北大怎样的感情?
热爱、赞赏、感激。
7、齐读第二部分最后一节,体会这一感情。
第二课时
一、体会语言的富有诗意。 
1、这篇课文的语言富有诗意,美得使人要一读再读。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语句。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适当概括有关内容:
那是刚进北大时天真浪漫的她。
那是喜欢读书徜徉在书架间的她。
那是沉浸在书籍之中心情愉悦沉静安详的她。
3、这些语句为什么会这么美?
  采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
  语句带着自己真挚的感情。
  运用生动形象的词语。(徜徉、沉淀、抚爱)
4、选择几句男女生交叉朗读。
二、学习第三部分
1、小时候向往北大,进入北大,读北大的书,读北大的人后热爱、赞美、感激北大。那还会写什么内容呢?请大家读第三部分,找出文中的一句话作为这部分的小标题。

[1] [2]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十五夜望月》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