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旅鼠之谜》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正文

《旅鼠之谜》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398

概要:科 目语文年 级八年级主备人徐少华课 题旅鼠之谜第 2 课时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2.知道作者生平,初步把握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3.从文中找出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运用概括提要的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联类引申,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重研究,了解自然的奥妙。3.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地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热爱自然,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接受自然无穷的启示。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2.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末句的含意。 问题探讨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是什么?它给我们什么启示?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幻灯片。教 学 过 程第一次备课第二次备课教师活动一.检查预习导学。二.导入新课一对北极旅鼠,一年竟能繁殖967118只!奇不奇!还有更奇的,一旦旅鼠多了,毛色意会变化,灰黑色变成鲜艳的橘红色,莫非要招引天敌来吃掉自己?还有

《旅鼠之谜》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科  目 语文 年  级 八年级 主备人 徐少华
课  题 旅鼠之谜 第  2 课时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2.知道作者生平,初步把握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3.从文中找出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运用概括提要的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联类引申,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重研究,了解自然的奥妙。3.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地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热爱自然,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接受自然无穷的启示。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2.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末句的含意。 
问题探讨 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是什么?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幻灯片。
教  学  过  程
第一次备课 第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一.检查预习导学。
二.导入新课
一对北极旅鼠,一年竟能繁殖967118只!奇不奇!还有更奇的,一旦旅鼠多了,毛色意会变化,灰黑色变成鲜艳的橘红色,莫非要招引天敌来吃掉自己?还有更奇的,要是死不成,数百万只旅鼠就汇集起来,直奔大海,跳下去,这叫“旅鼠死亡大迁移。”所有这些行为究竟是为什么,科学家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了,至今还没有解开谜团。这篇《旅鼠之谜》就详详细细地讲述了旅鼠的一个个奥秘。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圈点勾画,筛选需要积累的词语。   教师选三位同学投影显示自己整理的词语。2、学生再读课文,筛选相关信息,概括归纳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教师提示:注意文中标志性的文句:“这还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这就是旅鼠的第二个难解之谜”“这就是旅鼠的第三大奥秘”。 
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1.提问: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选代表发言,共同交流。
重点体味课文最后丹尼斯说的话,他说得有道理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教师应鼓励创新思维,鼓励奇思妙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品读课文,体味课文独特的写法   1.教师提问: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人胜。想一想,它和一般的说明文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    2、教师提示:
记叙的框架。本文具备记叙的六要素。
说明的内容。
对话的方式。
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味。
课堂小结   《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教育我们。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会悟到许多……请同学们课后写一篇文章,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记下来。
布置作业1、抄写、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2、完成课后练习题 学生活动
1、课前预习
1.字词积累
(1)在原文中找出下列生字词,并给其注音。
徘(  )徊(  )媲(  )美  幼崽(   )    挑衅(   )  迷惘(    )  啮(   )齿    繁衍(   ) 喃喃(   ) 苔(   )藓(  )笃(   )信    收敛(    )
(2)解释下列词语,并各造一个句子。
媲美: 挑畔:
笃信:          鼠目寸光:
相辅相成:      前赴后继:
不可思议:      道听途说:
2、三位同学投影显示自己整理的词语除了预习的词语外,可能出现的词语。
仓皇逃窜 紧迫不舍 小心翼翼 急中生智 饶有兴趣 自言自语 神秘莫测 无言以对 齐心合力 焦躁不安 东跑西颠 永无休止 无所畏惧 浩浩荡荡 全军覆没 难以置信 传宗接代 稀奇古怪 若有所思 3、学生自由发言,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旅鼠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近百万后代。   旅鼠的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旅鼠的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4、学生可能回答:
“旅鼠之谜“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由此联想开去,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人类无法解释,有些奥秘是非常难解的,有待继续探究。     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即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美国的丹尼斯、中国的位梦华等科学家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表现出崇高的献身科学的精神。    “过去的事实似乎表明,看来用通常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是难以解开旅鼠之谜的。”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第五小组: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    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学生思考,明确:
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
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
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说明的内容。如把丹尼斯讲述旅鼠三大奥秘的话筛选出来,连接起来,是一篇完整地介绍旅鼠知识的说明文。   对话的方式。通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既通俗又亲切。“我”不仅是忠实而专心的听者,而且“我”的心理活动和语言也有作用,有问有答,反复解开疑问。
板书设计






迁移拓展训练 金字塔之谜新说
①在埃及,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七八十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该塔高约146.5米,共用了230万块巨石。人们一直存在种种疑问,这些石块是怎样开采、运送的,又是怎样堆砌的呢?要知道,即使在今天,拥有世界上所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建筑师也很难实现如此艰巨的任务。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在附近数百英里范围内,竟然难以找到类似的石头。   ②不久以前,科学家约瑟·大卫杜维斯提出了惊人的见解: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大卫杜维斯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的方法,认真研究了巨石的构造。他根据化验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金字塔上的石头是用石灰和贝壳经人工浇筑混凝而成的,其方法类似今天浇灌混凝土。   ③由于这种混合物凝固硬结得非常好,人们难以分辨出它和天然石头的差别。此外,大卫杜维斯还提出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佐证:在石头中他发现了一缕约1英寸长的人发,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工人在操作时不慎将这缕头发掉进了混凝土中,保存至今。   ④20世纪30年代,一群科学家发现在一座金字塔塔高1/3处有一只垃圾桶,桶内有一些死猫死狗之类的小动物尸体。这些尸体非但没有腐烂变质,反而脱水变为“木乃伊”。后来,很多科学家都做了类似的实验,证明了这样的金字塔结构不单能够保存动物尸体,还能够使食物保持新鲜,使刀片变得更为锋利并延长使用年限,甚至可以提高植物种子的发芽率。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金字塔能”效应。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金字塔内尽管温度较高,但是保鲜效果很好。其内部温度的分布、空气的流动与其他建筑物不同,它有像冰箱和烘干机一样的作用,所以,在金字塔内,水蒸发的速度快,物品脱水迅速。   ⑤最初发现金字塔具有这种神秘力量的是法国人鲍比,他推测塔内可能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在起作用。鲍比的发现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美国加州大学派出科研人员前去考察,进入塔内之后,他们发现所携带的各种电子仪器几乎都失灵了。因此,他们推测塔内某处可能藏有巨大的磁石。意大利学者还发现长时间在塔内停留,会使人神经失调、意识模糊。这其中的奥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才能揭开。

[1] [2]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2016年中考复习热点精粹——名著阅读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