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教学实录深入比较,把握规律——《荷花淀》教学片段实录» 正文

深入比较,把握规律——《荷花淀》教学片段实录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教学实录   阅读:8603

概要:重庆市渝北中学校 刘祖平 段成素 【导言】《荷花淀》描写荷叶、荷花的文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已经学习过的《荷塘月色》中的相关语段。于是,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深入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实录】多媒体展示:1、“她们奔着那不知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荷花淀》)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塘月色》)师:这两个语段有哪些相同点?生:描写的都是荷叶、荷花。师:这是说的描写对象。还有呢?生:都用了一些新颖贴切的比喻。师:既然有这么多相同点,把它们的“岗位”互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生:不行。它们的作用不同。师:作用有什么不同?依据呢?生:《荷塘月色》的语段抒发的是作者淡淡的喜悦。段前“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就是依据。师:从语段的描写本身能找到依据吗?生:能。“亭亭的舞女的裙”“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

深入比较,把握规律——《荷花淀》教学片段实录,标签:教学实录范文,http://www.51jxk.com



重庆市渝北中学校 刘祖平 段成素
 
【导言】
《荷花淀》描写荷叶、荷花的文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已经学习过的《荷塘月色》中的相关语段。于是,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深入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实录】
多媒体展示:1、“她们奔着那不知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荷花淀》)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塘月色》)
师:这两个语段有哪些相同点?
生:描写的都是荷叶、荷花。
师:这是说的描写对象。还有呢?
生:都用了一些新颖贴切的比喻。
师:既然有这么多相同点,把它们的“岗位”互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它们的作用不同。
师:作用有什么不同?依据呢?
生:《荷塘月色》的语段抒发的是作者淡淡的喜悦。段前“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就是依据。
师:从语段的描写本身能找到依据吗?
生:能。“亭亭的舞女的裙”“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都是非常秀美的喻体;而“袅娜”“羞涩”原本又都是用来描写女子姿态、神情的词语。这些描写很适合表现淡淡的喜悦。
师:《荷花淀》的语段呢?
生:“铜墙铁壁”和“监视白洋淀的哨兵”都显得很有力度,充满了阳刚之气,适合战争题材的小说。
师:能联系上下文具体说一说吗?
生:暗示下文所写的发生在这里的一场伏击战。
师:还有什么作用?
生(沉默)
师:我们知道,“花”一般是用来比喻象征女性的,那么“荷花箭” 比喻象征课文中的哪些人?
生: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青年妇女。
师:粉妆玉琢般的“荷花箭”都成“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了,作者这么说,想预示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青年妇女会怎样呢?
生:预示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的成长道路——从普通劳动妇女成长为坚定的抗日巾帼英雄。
师:有依据吗?
生:有。课文的最后一段写到:“这一年的秋天,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师: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皆情语。”写景是表情达意的需要,目的不同,所写的景以及写法往往也就不同,不能为写景而写景。还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吗?
生:为抒发离愁别绪,柳永描写“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冷落凄凉之景。
生:为烘托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和周瑜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苏轼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奇壮丽之景。
【后记】
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教师就要善于选取相关的教学资料,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由此及彼、求同求异,拓展延伸、组合积累,从而让学生牢牢掌握规律性的东西。这与《语文课程标准》尝试“进行比较研究”的要求也是一致的。








Tag:教学实录教学实录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教学实录
上一篇:排除法巧理思路——《拿来主义》教学片段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