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读是基础,是写的准备;写是拓展,是读的运用,关键要找准阅读与写作的联系点。这联系点既可以是写法,也可以是相关内容,既可以是整体的模仿,也可以是局部的仿造;既可以是学习作者的创作,也可以是与作者的探讨商量。一句话,就是要让学生走进课本。细致阅读,用心体会,认真揣摩,能读得进去,读懂;走出课文,细致观察,细心体会,认真感悟,能读得出来,读活。读是输入,写是输出,语文教学只有在这不断输入又不断输出之中才能顺利完成,这输入与输出才是一个学语文的完整的系统。专家点评:张老师这堂课,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首先,这是一堂较为科学的作文指导训练课。上海举办首届WTO培训班时,一位老师的开场白是:“我们无法告诉你们怎么做,但我们愿意同你一起探讨该怎么想”。这节课就在“同学生一起探讨该怎么想”上下了功夫。我们一向认为,一个人能写出好文章,首先得有思想,而后才是占有材料,具有一定的写作技巧。而我们平时的很多作文教学,往往与之相反,老师常把大量的时间用于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技巧训练上,忽视了让学生想——思维训练。张老师则致力于学生“想”的训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先“想”了痛苦与幸福,再
“学会感悟”——“有感而发”写作教学实录,标签:教学实录范文,http://www.51jxk.com
读是基础,是写的准备;写是拓展,是读的运用,关键要找准阅读与写作的联系点。这联系点既可以是写法,也可以是相关内容,既可以是整体的模仿,也可以是局部的仿造;既可以是学习作者的创作,也可以是与作者的探讨商量。
一句话,就是要让学生走进课本。细致阅读,用心体会,认真揣摩,能读得进去,读懂;走出课文,细致观察,细心体会,认真感悟,能读得出来,读活。
读是输入,写是输出,语文教学只有在这不断输入又不断输出之中才能顺利完成,这输入与输出才是一个学语文的完整的系统。
专家点评:
张老师这堂课,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这是一堂较为科学的作文指导训练课。上海举办首届WTO培训班时,一位老师的开场白是:“我们无法告诉你们怎么做,但我们愿意同你一起探讨该怎么想”。这节课就在“同学生一起探讨该怎么想”上下了功夫。我们一向认为,一个人能写出好文章,首先得有思想,而后才是占有材料,具有一定的写作技巧。而我们平时的很多作文教学,往往与之相反,老师常把大量的时间用于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技巧训练上,忽视了让学生想——思维训练。张老师则致力于学生“想”的训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先“想”了痛苦与幸福,再通过阅读例文,“想”通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又对例文及平时所读课文的结构进行整理,得出大致的写作思路。通过“想”提高认识,通过“想”整理思想,从而加深了对人生的感悟及对写作本身的感悟,水到渠成地进入了良好的写作状态。感悟是认识的提高,是思考的深入,也是情感的升华,学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写出一篇篇文情并茂的小文章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这是一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写作训练课。学生在一堂课上,是否成为主体,不仅仅要看学生的所谓“活动”占一堂课时间的比例大小,更要看他们是否成为“思维”的主体。语文课,首先是思维训练课,写作课尤为如此。张老师这堂课,不但照顾到学生思维的量,而且照顾到学生思维的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自觉地思维,积极地思维,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思维。张老师从“民意测验”的形式入手,让学生由己及人、由表入里地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老师不断地给予即时的评价与激励,让学生运用联想对比等方法,在议、思、读、思、写的过程中取得感悟,形成思维的成果。学生由会得不多到会得较多,学生由知之甚浅到知之较深。而学生的会与知并不是老师直接传授的,而是在合作、探究中获得的,教师的角色,也较多地转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而这正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三,这堂课在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较好地把握“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其探索之一。本堂课中,张老师较好地把人文性与工具性整合在一起,二者并没有让人感到有主次先后之分。在掌握运用知识能力的同时,把真善美的熏陶与之合二为一。讨论痛苦与幸福,阅读《幸福是朴实的》一文,既是提高分析能力,整理写作思路的过程,也是培养人高尚情操,提高对生活认识水平的过程。
努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与读写训练融为一体是其探索之二。一切训练都是一种学习行动。张老师通过不断的引导与激励,让学生在讨论思索中,即学习的“行动”中接受美与善的熏陶。正因为是“熏陶”,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是“渗透”在训练之中的而非强加的。
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自信心,是其探索之三。因为兴趣与自信心是写作成功最重要的“内驱力”,而这恰恰是写作课中情感态度目标达成的重点。过分强调技巧训练与材料搜集而忽视这一“内驱力”的激发,是写作教学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没有内驱力,学生就不会更不愿去主动思考,去主动挖掘生活经历中的素材,这正是学生把作文视为畏途,大量产生千人一面平庸之作的根本原因。张老师不断对学生作了恰如其分的肯定与鼓励,就是称赞学生“你长大了,你懂事了”,就是为努力保持、增强学生写作的内驱力。
当然,这堂课容量较大,时间似乎不够。如能再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在展示自己作品的过程中进行及时的相互评价,评价后再进行自我修改或合作修改,并再次交流改后的作品,恐怕这堂课的效果会更好。
上一页 [1] [2] [3]
Tag:教学实录,教学实录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