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教学实录《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实录(教学论文)» 正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实录(教学论文)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教学实录   阅读:8227

概要: 浙江省江山中学 郑逸农1.教师激趣在当代诗人中,有一个我们颇为陌生的名字,叫海子。2001年,“人民文学诗歌奖”在空缺了两年之后,授予给了他和另一位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2.学生初读本诗,说说自己的原初体验学生自由诵读。教师:读了这首诗,你一定会受到精神上的影响和情绪上的感染,请说说你的原初体验。学生先在备用纸上简略地写一写。然后小组交流。之后请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介绍时要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讲空话、套话。课后补记——吴婧玮:这首诗有某种吸引力,让人总是欲罢不能,也许是作者诗中那种乐观向上感染了我,读时觉得很轻松,清新、温暖。姜楠:写得很朴实,没有什么华丽辞藻,写的是一种平凡安逸幸福的生活,读了之后令人很向往。郑雄:读完这首诗,让人觉得自己十分幸福,觉得这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十分美好。王晶鑫:我感到了生活是如此美好,可以和每一个人分享快乐。龚舒颖:这首诗语言并不是十分华丽,但是能让人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心中涌起浓浓的春意。管宇:全诗不长,但字字句句都透出一种温馨,一种真情。形式很随意,表达很自然。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实录(教学论文),标签:教学实录范文,http://www.51jxk.com



 
浙江省江山中学   郑逸农
1.教师激趣
在当代诗人中,有一个我们颇为陌生的名字,叫海子。2001年,“人民文学诗歌奖”在空缺了两年之后,授予给了他和另一位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学生初读本诗,说说自己的原初体验
学生自由诵读。
教师:读了这首诗,你一定会受到精神上的影响和情绪上的感染,请说说你的原初体验。
学生先在备用纸上简略地写一写。然后小组交流。之后请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介绍时要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讲空话、套话。
课后补记——
吴婧玮:这首诗有某种吸引力,让人总是欲罢不能,也许是作者诗中那种乐观向上感染了我,读时觉得很轻松,清新、温暖。
姜楠:写得很朴实,没有什么华丽辞藻,写的是一种平凡安逸幸福的生活,读了之后令人很向往。
郑雄:读完这首诗,让人觉得自己十分幸福,觉得这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十分美好。
王晶鑫:我感到了生活是如此美好,可以和每一个人分享快乐。
龚舒颖:这首诗语言并不是十分华丽,但是能让人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心中涌起浓浓的春意。
管宇:全诗不长,但字字句句都透出一种温馨,一种真情。形式很随意,表达很自然。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读过之后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放松感觉,“活着”真好。
3.再读本诗,推测判断一下诗人的情况
教师导语:请再读一遍。透过字句,请你想象推测一下,诗人是个怎样的人?
 先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或许会有学生说他的生活贫困、单调,只知道写诗。不一定能说到他是个心灵孤独、封闭的人。
 课后补记——
 宋倩:作者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比较善良,对生活充满希望。
 严静:诗人大概是长期受到什么“痛苦”的缠绕,终于有一天,他挣脱了,可以做一个幸福的人,可以为那些自己热爱的人作出诚挚的祝福了。
 蔡黛茜:根据诗句的用语和所描述的细腻程度,我想她是个女的;然后,文中多次提到幸福,我觉得她是一个渴望得到幸福,并不断追求幸福的人;诗中不难看出她生活的艰苦,因此要追求幸福。
 吴婧玮:作者是一个易于满足,懂得幸福的人,或者,也许作者是在经历了某种变故后,豁然开朗,懂得了幸福的真谛,希望别人也能快乐,热爱生活。
 姜楠:被什么东西束缚着,没有很大的自由,所以向往一种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心地善良,关爱别人。
 徐鹏:作者可能是一个游牧诗人,家住在农村,生活水平不高,最大的愿望是周游世界。他为人肯定很乐观、友善,肯定北方人,家乡有山有河。他以前可能不幸福。
 黄琦:我想既然第一句为“从明天起……”那么当时作者必不幸福,可能处于低谷之中,但作者乐观、积极,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保持着对世界的美好憧憬。
 郑小窗:诗人住在大海边,房子周围有一排花。诗人正值青年,刚刚开始独立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诗人喜欢田园生活,不追求奢华。
 夏玲意:诗人以前不是很乐观,可能有点自闭,情绪不是很好,活得可能很压抑,很孤独。
 从课堂实况看,教师的预测反了。没有学生会认为作者生活单调,“只知道写诗”。看来学生并不知道他对诗歌的痴迷与热爱。相反,作者心灵的孤独与封闭倒是说到了。
 4.教师介绍诗人的情况
 教师介绍如下: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26日去世。
海子的生前好友、诗人西川回忆说:“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可见他已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诗歌事业中,达到了忘我的境地,以牺牲尘世的幸福生活为代价了。
海子也是一个沉湎于心灵孤独之旅的诗人,一个理想主义的诗人。他具有复杂性格,二重人格,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成为俗人。
5.三读本诗,说说自己新的理解与感悟
教师导语:听了刚才的介绍,请再读本诗,然后说说自己新的理解与感悟。
或许学生能注意到“从明天起”这四个字背后的内涵了。但最重要的新理解与新感悟是能发现句末“只愿”二字,能从中体会出他的固守清高,他的本质孤独。
课后补记——
孙振宇:听完老师对海子的悲惨一生的介绍,再来读本诗,的确是能够看出海子对幸福,哪怕是一丁点的幸福的渴望。最后几个“愿你”,也是他对其他人的一种祝福吧,“只愿”也说明了他的无奈,他的处境艰难。我(起初)的揣测错了。
饶黎思:听到老师说到海子心灵的孤独之旅,我颇有感慨。一个孤独的人,往往去追求别人看似很平凡的东西:喂马,劈柴……“只愿”两个字打破了原先编织起来的理想境界,把正在神游的诗人拉回了现实,一种无可奈何体现了出来。但在初读时却没有注意到这点,始终觉得整首诗是轻快的。也许在不如意又自认为无法改变现实时才会这样。
刘单丹: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再读时,我觉得可能诗人那时候已经有点精神崩溃了,他虽然希望自己的明天能够幸福,但更多的是祝福世人,而自己“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者对自己的生活仍充满憧憬,但他心中的那份自闭却使得他无法摆脱。
郑怡:“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体现作者热爱美好人间,但厌恶人间的丑恶。
巫式平:诗人不愿放弃理想中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又祝愿生活在“尘世”之中的人们能幸福快乐,像一个人在爬天梯爬到一半,一面想着自己快点爬上天堂,一边又祝福在脚下那片大地上幸福生活的人们快乐,是以一种局外人来看的。
赵晶: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作者的孤独,他祝福所有的人在尘世获得幸福,而他自己却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幻想自己想过的生活。
从课堂情况看,能领悟到诗末“只愿”二字背后内涵的学生不少。
6.四读本诗,欣赏体会本诗的艺术价值
教师导语:现在,请你以研究性阅读的方式,去欣赏、体会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如果你认为诗歌中存在不足,也可指出。
边读边写。5分钟左右。
然后小组交流。再作全班交流。
尚不知有没有学生会认为他的诗在纯洁简朴的同时也显出稚嫩。
课后补记——
陈易馨:这首诗的感觉很纯,让人想象到那很美的意境。蕴含着诗人对自己理想中美好景致的憧憬。但是那种意境过于理想化。
戴琛:全诗塑造了一个“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它的无比热爱与憧憬,也给读者无比的联想。
吴婧玮:整首诗只用了一些简单的意象,单纯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真挚的感情。
郑小窗:开创了一种新的朴素的浪漫主义写法,语句不含(华丽)辞藻,类似归有光。
冯俊鹏:这首诗歌的开头形式与其他诗歌不同,他以“从明天起”开头,引人往下读,向人描绘着一幅明天的美丽画卷。最后一段有三个“愿你”,强烈表达了作者肯定世俗生活,但又不愿坠入世俗生活的思想。最后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与第一段及诗题前后呼应,再次表达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渴望,对世外桃源的渴望。
课堂上没有学生认为这首诗在纯洁简朴的同时也显出稚嫩。可能需要成年人的眼光才会发现。
7.教师介绍一篇他人的赏析文章
教师不介绍自己的研读感受,因为有更好的——刘真福先生的《明丽的画,空灵的心》(来自《中小学教材教学》2001年第6期,《教参》上也有)。借介绍此文来深化学生的理解与感悟。
8.反省自己的研读欣赏,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教师导语:听了他人的赏析文章,对照自己的赏析阅读,请你作个反省比较,说说自己阅读的优点在哪,不足何在。
课后补记——
严静:听了(刚才的)赏析文章,感到(自己)每一次研读欣赏都没有把每节的不同意象区分开来(欣赏理解);或者是没有深入体会诗人的内心感情。
周浩:读诗时,没有将全部感情注入其中,导致有时无法真切地表达出感受。
蔡黛茜:课外阅读时对作家了解不深,不能透彻地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毛伟:在深入过程中思维要随着老师的提示而下来,这样有助于更加正确地理解文章,而不至于误差过大。
夏玲意:对诗中的一些意象、词语等没有深入揣摩,思维不够活跃,发言也不积极。
饶黎思:自己对本诗的理解好像总是浮在表面,想再深入一点,却总是无法做到。我想多读多体会是唯一的方法吧。
9.教师再介绍一篇关于海子诗与死的文章。
(略)
 10.五读此诗,深入体会
教师导语:请各位带着现在的心情,现在的体验,自由朗读全诗。边读,边体会。

[1] [2]  下一页


Tag:教学实录教学实录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教学实录
上一篇:《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实录(苏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