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诗词鉴赏高考诗歌鉴赏指导» 正文

高考诗歌鉴赏指导

[10-16 16:58:40]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诗词鉴赏   阅读:8997

概要:浙江省富阳市新登中学语文组 洪申健2002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由客观题改变为主观题形式,考查的范围从新诗古诗并举缩减为古代诗歌,分值有6分之多。诗歌鉴赏的复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诗歌类别古诗从形式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从字数看,基本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四种;作者往往在隋唐之前;隋唐时期的古体诗,题目中一般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近体诗是指隋唐时期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格律诗”,大致可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较严格,讲究二、四、六、八押韵;一首诗的句数也有限定:绝句四句,律诗四联八句,其中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古诗古体诗(古风)四言古诗如:《诗经》古体诗的特点①作者是唐代以前的诗歌,一般都是古体诗。②唐诗中凡题目里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的均为古体诗。②每首诗的句数不限,可长可短。五言古诗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七言古诗如:白居易《琵琶行》 李 贺《李凭箜篌引》杂言古诗如:李白《梦

高考诗歌鉴赏指导,标签:诗词鉴赏大全,http://www.51jxk.com



浙江省富阳市新登中学语文组 洪申健

2002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由客观题改变为主观题形式,考查的范围从新诗古诗并举缩减为古代诗歌,分值有6分之多。诗歌鉴赏的复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诗歌类别
古诗从形式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从字数看,基本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四种;作者往往在隋唐之前;隋唐时期的古体诗,题目中一般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近体诗是指隋唐时期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格律诗”,大致可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较严格,讲究二、四、六、八押韵;一首诗的句数也有限定:绝句四句,律诗四联八句,其中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古体诗
(古风) 四言古诗 如:《诗经》 古体诗的特点
①作者是唐代以前的诗歌,一般都是古体诗。②唐诗中凡题目里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的均为古体诗。②每首诗的句数不限,可长可短。
五言古诗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七言古诗 如:白居易《琵琶行》
    李  贺《李凭箜篌引》
杂言古诗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近体诗
(格律诗) 绝句 五言绝句 如:王之涣《登鹳鹊楼》 近体诗的特点
①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②诗歌有严格的音韵格律要求,即绝句二四押韵,律诗二四六八押韵。
七言绝句 如:杜牧《泊秦淮》
律诗 五言律诗 如:杜甫《春望》
七言律诗 如:杜甫《登高》
另外,依据不同的标准和角度,诗歌还可分成不同的类型,如从艺术手法上分,有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从表现内容上分有:田园诗、边塞诗、怀古诗、羁旅诗、思乡诗、登临诗、闺恋诗、哲理诗、游赏诗、送别诗、咏史诗等。
二、诗歌形象
对诗中形象的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三类:①诗中的主人公形象。如《诗经·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的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的漂亮活泼、伶俐俏皮靡不毕现。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②诗人自己的形象。如《山居秋暝》,通过山村清幽明丽的景色的描写,我们也窥见了诗人闲适超逸的隐者形象。③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例如杜牧的《山行》,诗中写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景物,都构成了形象,且以枫林中经霜的红叶最具神韵。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具体言之,古诗中常见的形象有以下几类:
①豪放洒脱的形象。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忧国忧民、青衫泪湿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瑟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③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④爱民惜才的形象  
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⑤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三、思想情感
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如2002年的全国卷《春夜洛城闻笛》,要求考生能正确把握该诗思乡怀远的感情;2003年的全国卷《过香积寺》,考生只有把握了作为“诗佛”的王维喜好隐逸静谧的性格特征,才有可能对诗中的“危和冷”两字作出正确的赏析。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应联系诗人的生平事迹、创作风格。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②应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反映在边塞诗的创作中,虽有对塞外恶劣环境的描写,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豪情,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③避免先入为主,具体诗歌具体分析。许多大诗人往往是多面手,其诗歌的风格也是丰富多彩的,比如杜甫的诗歌固然沉郁为多,常常抒写忧国忧民的慨叹,但也有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轻快明丽的诗句;李清照的词风固然多为婉约凄切之作,但也有“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样豪迈的诗句。因此在赏析的时候应具体作品具体分析,切忌生搬硬套。④细读序言和注释。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或在诗后附有注释,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几方面:
① 忧国忧民
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
② 建功报国
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陆游《书愤》
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③ 思乡怀人
天涯羁旅的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的孤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征夫的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怨妇的怀人: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依依惜别的深情: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赠汪伦》
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④ 超尘脱俗
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陶潜《归园田居》
⑤ 感时伤逝
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四、诗歌意境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出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在这种生活的场景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情的场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再如朱熹的《观书有感》,描写了由于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所以才有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且清的“方塘”,但诗中的“方塘”,不仅仅是自然的方塘,它还包孕着作者读书的心得,从而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既给读者美的享受,又给读者哲理的启迪。

[1] [2] [3]  下一页


Tag:诗词鉴赏诗词鉴赏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诗词鉴赏
上一篇:古诗鉴赏命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