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新课标试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落实“新课标”的切入点» 正文

试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落实“新课标”的切入点

[01-04 20:54:07]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新课标   阅读:8539

概要: 廉江市河唇镇二中尹翔学 内容简介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中学的师生关系普遍难以平等,是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标”的首道障碍。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以适应时代要求和建设和谐与幸福社会的需要,必须建立新型的平等师生关系,把平等对话融入语文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并形成相应的保障机制。 难以平等对话的现状 1、满堂灌现象依然存在 这是大家有目共睹,心知肚明的事。典型的现象是教师唱独角戏,照本宣科:教案照读,答案照抄。上完一节课,就是完成一节课的任务了事。 2、由满堂灌到满堂问的矫枉过正 实施“新课标”后,出现这样一种典型的情况: 一些老师用看似“启发式”的“满堂问”来教学。老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连续不断,一节课少则十几个问题,多则几十个问题。要不再加两三次热烈的讨论。其实该问的未问,不该问的乱问。很多问题既浅显又浅薄,由于问题设计缺乏层次和深度,根本说不

试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落实“新课标”的切入点,标签:语文新课标内容,http://www.51jxk.com



 
             
                        廉江市河唇镇二中 尹翔学
                                内容简介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中学的师生关系普遍难以平等,是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标”的首道障碍。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以适应时代要求和建设和谐与幸福社会的需要,必须建立新型的平等师生关系,把平等对话融入语文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并形成相应的保障机制。
                      难以平等对话的现状  
     1、满堂灌现象依然存在
     这是大家有目共睹,心知肚明的事。典型的现象是教师唱独角戏,照本宣科:教案照读,答案照抄。上完一节课,就是完成一节课的任务了事。
     2、由满堂灌到满堂问的矫枉过正
    实施“新课标”后,出现这样一种典型的情况:
    一些老师用看似“启发式”的“满堂问”来教学。老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连续不断,一节课少则十几个问题,多则几十个问题。要不再加两三次热烈的讨论。其实该问的未问,不该问的乱问。很多问题既浅显又浅薄,由于问题设计缺乏层次和深度,根本说不上什么“探究”的价值和效果。
    这种从“满堂灌”转变为“满堂问”的状况,走出了长期以来重读写轻听说的怪圈,确实进化了许多。因为教师能够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注意到听说能力的培养,能一定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又走进了另一个误区,问题仍然严重。依我看,一问到底,形式单调,充斥无启发性的问题,引诱学生钻进预设的套子,还是以教师为主,还是“传话”教学;该问的未问,不该问的乱问,是不得要领,像无病呻吟,没有抓住重点和突破难点;问题设计缺乏层次和深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尚未形成,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过程就足以说明问题,说重些还不如学习机的智能化呢。哪用再看什么考试得出的教学效果呢?何况现行的笔试片面得可以,部分教师对学生答卷的解读也机械得可爱,更不用说其它的了。
    3、形式主义的热闹课堂
    常听到这类课:表面热闹非凡,形式花样翻新,掌声经常响起。实际上有活动没体验,有形式没实质,为夸张而夸张,给人的感觉是像在应付上级检查,蒙混过关。该不会是迎合“外行看热闹”的心态吗?如果讲得精彩,答得奇妙,不由自主地鼓掌赞许,那倒是我们致力追求的。内行要看门道。是要看教师异常清晰的教学思路,看教师激趣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上升为理论——再用理论引证解决问题的本领,看教师充分开发教学资源生成课堂资源的真功夫,看教师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能力。一节课下来,我们是教了,学生是学了,知识也有了。好像没有什么新的东西。教给了学习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吗?好像不是我们致力追求似的。我们应该从整体上,特色上去把握,去挖掘教材,吸取精髓,抓大放小。我们能照本宣科吗?我们能避重就轻吗?这也是懒惰加不负责任的表现。不能说教得一塌糊涂,也有误人子弟之嫌吧。常听到一些不和谐音。有学生的不屑:这样的语文课,缺多少节都没关系;也有老师的感慨:语文是越教越不会教了;还有我的看法:这样卖力的教倒不如让学生自主的学。真是当今不少基层语文教师的悲哀啊!形成这种病态现象的病根究竟在哪呢?
                     根源是缺乏真正的平等
    我并不想与我们传统美德过不去,也不想标新立异,只想让同道中人明白自己的处境: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难以对得起自己领的那份工资,有辱师名。能达到此目的,就问心无愧了。形成这种病态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真正的平等关系。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社会原因
    长期以来,受等级社会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我国师生关系就有浓厚的上下尊卑等级关系,是以教师为本位。从“教”字的本义来看,就是手持木棍打出孝子;从“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君亲师”的古训中,也可见一斑。在现实生活中,“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插嘴。”不也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吗?我们再来看看扭曲了的人际交往链:老板受了别人的气就在公司教训员工,受了气的员工回到家就找茬教训老婆,老婆不顺心再教训儿子,受了气的儿子只好拿玩具出气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哪来教育界的净土?何来师生关系的真正平等呢?当然,不可否认有表层上的平等,有象征性的平等,也有阶段性的平等。这在基层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且根深蒂固,积重难返。 我们已经跨进入了全球化的信息社会,如果我们还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还用高压政策逼迫学生就范,还用沉重的作业负担压迫学生,还把学生当成自动取款机,能保证不会“官逼民反”吗?能保证不会出现越来越难教的恶性循环吗?
     2、学生原因
    “学生越来越难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上。放眼望去,有厌学者,有逆反者,有蓄意攻击者,有轻生者,也有恶性循环的迹象。一些意想不到,触目惊心的事情时有发生,不得不让我们警醒和反思。我们常谈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应该考虑外在因素。我觉得,外因影响很大,很多学生就有受逼迫的潜意识。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种种压力扭曲了未成年人本来可塑性极强的心灵。往往是一厢情愿的功利性因素,不排除负面的从众心理,也不排除夹杂有类似“黑恶黄赌毒”的情结。
     3、教师原因
    再就是教师的心理问题。不可否认,肯定有待遇偏低的因素。为人师表吗。扪心自问,我们真正对得起这个称号吗?我不禁要说句不该说的话:多一个还不如少一个呢。面对新生代独生子女,单亲子女,留守子女,在电视、电脑前长大的孩子,你准备好了吗?我们有没有换位思考的能力,有没有平等的观念,有没有民主的意识呢?特别是年长一些的,思想狭隘一些的,财商高一些的。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抛弃那种惺惺作态的陋习,转变成平等融洽的交流者,成为学生式的教师。上课时,有五十二位学生和一位教师,就变成五十三位同学吧。这样,就能打破隔阂,趋于平等了,心平气和了,轻松愉快了,团结互助了;就不用不好意思,不用藏头露尾的,可以开诚布公地交流,矛盾就会减少,心理问题也好化解。
    时代在召唤,社会在进步,人也会更理性,建立真正的平等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没有平等,哪能和谐?伟人说得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应是至理名言。至高无上的皇帝只有一个,大家都想做,岂不争得死去活来!
    那么,如何实现真正的平等呢?
                       突破围城的策略
    我提议:大兴平等对话。把她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就像大力普及义务教育来提高全民素质,大力推广普通话使之成为公众语言,建设新农村来解决“三农”问题一样,必将取得显著成绩。有目共睹的事实,毋须置疑。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部分就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觉得,这是至关重要的“建议”,可以拓展到整个教育上,是我们解决疑难杂症的先决条件。
    平等对话是一种积极互动的交流,是思想的碰撞,是心灵的感应,是个性的张扬。就像谈恋爱,双方都热情洋溢,心情舒畅,在享受这个美好的过程;都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人心所向,心甘情愿,努力奋斗着。这样,有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相反,如果是为了贬损,为了吵架,为了战胜,那起码像家庭冷暴力,谈不上家和万事兴。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新课标语文新课标内容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新课标
上一篇:浅谈对新课标的认识 (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