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新课程谈谈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多元评价(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论文)» 正文

谈谈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多元评价(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论文)

[01-04 21:07:19]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新课程   阅读:8989

概要:说明文的教学是最枯燥的,部分学生往往对这样的文章不感兴趣,于是,我在设计《死海不死》这篇说明文时,要求学生围绕 “ 拯救死海 ”的主题,探索拯救死海的方法。同学们兴趣浓厚 , 查阅资料 , 了解死海周围的环境 , 并积极了解有关历史、地理、天文、气象等有关方面的知识 , 探讨拯救死海的良策 ,并提出了不少方案。比如干预天气 ,人工降雨,植树造林 , 改变天气 ;发明新的化学药剂 , 用来溶解盐类:地中海水注入死海。针对最后一种方案 , 一位平时成绩极差的同学在交流发言中说 :“死海比地中海低397米 , 两地开凿运河 ,大概算得上是一条良策。据说 , 约旦政府已经打算这样做了。一旦引水规划得以实现 ,死海‘不死 '的奇观一定能够长久保留在西亚土地上。”我及时给予鼓励:“你真棒,太有策划创意了!”,这种探究活动说明一个人只要有从事某种活动的需要或者把活动当作完成任务的手段 , 那么活动者的能力水平就会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 并且活动越多样化 , 能力发展也越呈多样性。根据这些信息,学生能够加强他们自己智能的弱项,结合自己智能的强项,以便更好满足学习的需要。对于研

谈谈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多元评价(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论文),标签:语文新课程标准,http://www.51jxk.com
说明文的教学是最枯燥的,部分学生往往对这样的文章不感兴趣,于是,我在设计《死海不死》这篇说明文时,要求学生围绕 “ 拯救死海 ”的主题,探索拯救死海的方法。同学们兴趣浓厚 , 查阅资料 , 了解死海周围的环境 , 并积极了解有关历史、地理、天文、气象等有关方面的知识 , 探讨拯救死海的良策 ,并提出了不少方案。比如干预天气 ,人工降雨,植树造林 , 改变天气 ;发明新的化学药剂 , 用来溶解盐类:地中海水注入死海。针对最后一种方案 , 一位平时成绩极差的同学在交流发言中说 :“死海比地中海低397米 , 两地开凿运河 ,大概算得上是一条良策。据说 , 约旦政府已经打算这样做了。一旦引水规划得以实现 ,死海‘不死 '的奇观一定能够长久保留在西亚土地上。”我及时给予鼓励:“你真棒,太有策划创意了!”,这种探究活动说明一个人只要有从事某种活动的需要或者把活动当作完成任务的手段 , 那么活动者的能力水平就会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 并且活动越多样化 , 能力发展也越呈多样性。
根据这些信息,学生能够加强他们自己智能的弱项,结合自己智能的强项,以便更好满足学习的需要。对于研究性学习来说,它的实施同样也是以准确了解学生智能的状态为先决条件的,因而语文教师必须围绕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精心策划其评价过程。对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表现出的特定智能(或智能的组合)进行评价,应当侧重于该种智能所要解决的问题;对学生的智能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使用该种智能的媒体时,看学生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敏锐地、全面地理解和认识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并会运用促进学生展示多元智能的各种手段,让学生在自由的主动地研究中学习知识,体验快乐,就会事半而功倍。
多元智能创设的广阔舞台,是一个三维时空,它为学生创设了探究,合作,自主学习的平台,打开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大门,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站立起来,个性得到张扬。也使我们教师进一步认识到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植根于现在,面向未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3、教师把握评价契机合理激活学生思维。
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要根据课堂的动态过程,抓住课堂上学生出现的“特殊事件”作为教育契机,运用恰当的评价来促进学生发展。我们要特别关注对学生“思维碰撞处”适时进行评价和引导,加强这种矛盾,教师合理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探究、争论中掌握知识,建构了新的科学知识体系,激活学生思维。如杨绛的《老王》被选入中学课本,专题是“号角,为你长鸣”,子题是“底层的光芒”。文中讲述了一个伽西莫多式的人物,自身生活都很艰难,但对作者夫妇危难中一如既往地照料,还未及回报,他已辞世,令人感到“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教学中我们如果仅仅把老王诠释为一个普通的好人,讲他的善,就是一种隔靴搔痒。我们应该把握评价契机合理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领悟:像对待梵高的油画《农鞋》那样,看到老王形象的纵深感,从而使这个形象显得异常丰满:(1)老王是一个普通的好人;(2)老王是一个在危难之中仍然保持本色的好人,作者夫妇彼时生活艰难,许多人避之而不及,老王一如既往,雪中送炭,无偿服务,真义至极;(3)老王自身也是一个生活维艰的人,却满腔热忱而无私地资助作者夫妇;(4)作者夫妇未及回报,他已辞世,留下了永久的遗憾。作者夫妇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得以逢着老王;又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永远也无法回报老王;作者夫妇又是“愧怍”的,知恩图报,正是因为他们要回报,更显老王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5)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将思维推进到那个时代,老王是独特的,稀少的,因为他身在底层,又是可贵的,平凡的,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无闻的行动,老王事实上就是一个活教材,是一道强劲的闪电!在这样的多元解读之下,老王形象充满了一种复杂而结实的美。
  4、教师把握评价契机关注学生自身健康的发展。
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受知识、经验的影响缺乏,深层次的思考,有时思维会处于停滞状态。这时,教师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反思,对他们的微小的进步都要大力表扬,激发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长期坚持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有很大的帮助,能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变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的评价成为照耀学生心灵的阳光,让老师的评价成为滋润学生心田的雨露。对北朝民歌《木兰诗》中的“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一情节,学生质疑,最终认定是大脚而罢。这一解读是站不住脚的,因为除了脚,还有其他的体貌特征以及生活习惯,从“感觉”上看就会被识破,但从“情感”上看却不愿识破,即使识破了也佯装不知!最大的感动是一种无言!学生在大小脚之辨后满足而去,收获的是一种浅层的家国之情,在老师的指导下而作了进一步的体悟之后,得到的还有至深的战友之情。木兰一个弱女子,就算是假小子吧,冲锋陷阵恐怕很难与男士相提并论,但最后“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一定战功显赫,大概也是战友们谦让所致吧。为什么要这样解读,因为这种解读更令人感动,更令人的精神获得“净化和陶冶”,木兰的形象会更真实,更美,也就更能提高我们的审美判断力。
  所以,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念,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当然,激励也不在于对学生一味表扬或“藏拙”,只要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的
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他们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怀疑自我价值,这样即使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甚至是批评,学生所感受到的仍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
三、善于捕捉学生的生成信息
学生是拥有无数潜能和发展可能的鲜活的生命体,课堂上教师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评价的形式将生命的内质呼唤出来,并给予用心地呵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平等的交流氛围,通过师生、生生间富有灵性的评价进行动态交流。在这个过程中生成的资源是丰富多彩的,需要我们拥有一双慧眼洞察秋毫,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有探究价值的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从而促进教学评价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1.挖掘感悟资源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课堂上,学生常常会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他们的思维有时比教师更宽阔,学生往往不顺着教师的思路走,旁逸斜出,甚至出现和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想法。教师课前未重视的,也许恰恰就是学生最有感触的,是不可多得的课堂教学资源。
一个小学语文课例给笔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一位教师在教学《游园不值》时,有学生振振有辞地质疑:“当时正是春暖花开的日子,不可能只有一枝杏花探出墙来,我觉得‘万枝红杏出墙来’更能体现满园的春色!”教师听了,先是愕然,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于是教师将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是啊,可是诗人为什么这么写呢?”学生细细咀嚼,然后踊跃发言:“园子的墙那么高,不可能所有的红杏都伸出来。”有的说:“一枝红杏开放了,想必千枝万枝也已经开放了。”有的说:“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让诗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他从一枝红杏联想到了春天争奇斗妍、百花盛开的美景。”教师见学生已经品味出文本丰富的内涵,就像满园焕发的勃勃的生机,就趁热打铁:“如果你就是那一枝红杏,回眸园子,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更是精彩:“满园的红杏傲立枝头。”有的说:“太阳是红艳艳的,天空是湛蓝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而迎春花是娇黄娇黄的……”更有的说:“我还看见一群群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课堂上这意外的声音为学生打开了一个思考、发现、质疑的空间!有了这样一个空间,课堂才变得生机勃勃。学生们的讨论,源于文本,又跳出了文本,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已经达到了深层的境界。教师虽没有按照固有的模式去安排学生的学习,却取得了比原有预设更好的实效。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认同或标新立异,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思考、辩论、探究,于是,有了各抒己见,有了讨论辨析,有了发现质疑……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2.善待错误资源
阅读过程是一个充满了“误解”的过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会对文本、对作者产生误解,也常常会对教师产生误解。往往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在消除误解的过程中不断深沉。而当误解难以消除的时候,教师科学、合理而有针对性的评价常常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新课程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新课程
上一篇:新课程阅读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变(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