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请重视学生“心理语言特区”» 正文

请重视学生“心理语言特区”

[10-16 16:56: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774

概要: 文/汪如意 语言符号是整个语文教学工作的基本元件。作为接受语文教育的学生有一个由语言符号组建 的“心理语言特区”。一切外在的信息所指只有适应了这个“区域”的特殊规定性,才有被 接受或者被更好地接受的可能性。“心理语言特区”含有三个互为依存的内容指向: 其一是生活经验的指向性。任何人在某一特定时段都有其相关的“生活经验圈”。在这个圈 子里,由于某些种类的外在信息长期作用,总会积淀出一个甚至数个能左右接受者主体的生 活模 板,活跃在其中的经验内容优先接受那些较为亲切的外在信息。余光中说过,在海外,夜间 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 见 《就是那一只蟋蟀》诗前小引 ) 。 “ 蟋蟀”成了余光中“生活经验圈”深层最具有力量感的经验符号。诗人流沙河正是假借这个 动人的符号抒写了一首绵绵无尽的思乡曲。 其二,具有特殊指向的语言编码。特殊的语言来源于特殊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作用于大脑 的痕迹都依附于相应的语言符号,这些语言符号构成了“心理语言特区”最基本也是最核心 的部分,只要外界刺激与这个核心内容保持了某种适应性,就能激活接受者主体。而我们

请重视学生“心理语言特区”,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文/汪如意 
  
  语言符号是整个语文教学工作的基本元件。作为接受语文教育的学生有一个由语言符号组建 的“心理语言特区”。一切外在的信息所指只有适应了这个“区域”的特殊规定性,才有被 接受或者被更好地接受的可能性。“心理语言特区”含有三个互为依存的内容指向:  
  其一是生活经验的指向性。任何人在某一特定时段都有其相关的“生活经验圈”。在这个圈 子里,由于某些种类的外在信息长期作用,总会积淀出一个甚至数个能左右接受者主体的生 活模 板,活跃在其中的经验内容优先接受那些较为亲切的外在信息。余光中说过,在海外,夜间 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 见 《就是那一只蟋蟀》诗前小引 ) 。 “ 蟋蟀”成了余光中“生活经验圈”深层最具有力量感的经验符号。诗人流沙河正是假借这个 动人的符号抒写了一首绵绵无尽的思乡曲。  
  其二,具有特殊指向的语言编码。特殊的语言来源于特殊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作用于大脑 的痕迹都依附于相应的语言符号,这些语言符号构成了“心理语言特区”最基本也是最核心 的部分,只要外界刺激与这个核心内容保持了某种适应性,就能激活接受者主体。而我们过 去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适应性”的妥善开掘。其中最大的遗憾是对“学生腔”的简 单排斥态度。所谓“学生腔”指学生表达方面呈现出来的某些高频词汇、语句组合及语气方 面的特点。可以说,研究和把握了这些特点,也就抓住了学生心理的关键一环。  
  其三,心理需求的感受性和多样性。中学生的内语言以零碎的感性符号为主。这就决定了中 学生接受外界信息时带有浓厚的感性色彩。而且游移不定的内语言符号排列组合能力很强, 许多色彩斑斓的脑内图画会激起他们多样化的心理需求。  
  鉴于以上三个特性指向,中学语文教学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切实把握学生“心理语言特区”  
  这是教师走向学生内心深处的第一步,减去或轻描淡写地越过这一步都将对教学活动带来诸 多不便。笔者把这一步选定在学期之初。具体来说,开学第一星期,教师首先采取某些方式 对学生“心理语言特区”进行一番较为细致的考查。笔者曾经以“读物”为开篇话题设计过 如下一组问题:  
  1  谈一谈和你生活最密切的人和环境,并书之成文。  
  2  介绍你最喜欢的一本读物,并说明对你的影响。  
  3  你较少涉猎哪些刊物,简单说明理由。  
  4  写一篇你班同学读书情况的调查报告。  
  教师的引导思路是:  
  1  师生及同学之间口头交流。  
  2  联系阅览室自由阅读,同时作摘录笔记。  
  3  教师指示学生定向阅读较少涉猎的刊物,写出阅读感受。  
  4  写一份调查报告。  
  之后,教师根据前述活动内容,从生活经验、语言内容和心理需求几方面筛选提炼,建立个 人与班级学习档案,以备日后教学之用。应该说,只有做到这一点才算较为切实地把握了学 生“心理语言特区”。   
  第二,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心理语言特区” 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使新的知识涵泳于被激活的学生“心理语言特区”,从而达到消融新 知 识的目的。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内存语言的具体情形,利用它们营造一种语 言气氛。通俗地讲,就是要设置“问题情景”。“问题”即试图引入的陌生信息,“情景” 指学生倍感熟悉和亲切的心理认知和感受。笔者拟从两方面具体说明。  
  1  教师的信息储备。教师也有自己的“心理语言特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既要与外在信 息保持某种适应性,又要与学生“心理语言特区”保持某种适应性。这些“适应性”要求教 师“心理语言特区”储备更为丰富多样的语言符号,也就是说达 到兼容上述两者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对话的活力而消减对抗的焦虑。因此教师要广 泛涉猎一些新鲜语言材料。笔者粗略归为几类:  
  ( 1) 科 学新词汇。这些新词汇融入相关方面 ,富于创见性和思维多样性,对我们水平的提高无疑起到积极作用。 
  ( 2) 必 需的电脑语言知识。电脑的工具性和影响力愈来愈深入人心,对必需的电脑语言的掌 握应该成为语文教学和语文表达的重要内容。  
  ( 3) 教 育心理学方面的最新成果与活动内容。  
  ( 4) 某 些流行语与大众语。无论是流行歌词还是广告用语,对包括中学生在内的现代人的影 响是不可估量的,不了解一些时尚语,只能导致语文教学与现有生活环境相脱节。  
  2  寻找恰当切入点。寻找恰当切入点是教师避免唱“独角戏”的一种重要的行为策略。教 学切入点的定位要建立在学期初对学生“心理语言特区”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以多数学生 为观照对象的切入点需要选择学生“心理语言特区”具有共同倾向的一面,以个别学生为观 照对象的切入点则突出个别学生的个别性特征。  
  ( 1) 以 生活化问题为诱导因素,引导学生由认识盲区向纵深空间拓展。生活化问题易于激励 学生“心理语言特区”,使其投入到当前活动中来。笔者执教《雷雨》时,首先设计一道学 生易于操作但不易准确定位的问题:周朴园究竟爱不爱鲁侍萍 ? 有 一学生回答:“不爱,否 则 不会抛弃。”该同学的思路仍停留在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上。如果教师也简单地加以否定, 然后 按自己思路阐发,无疑会给该学生设置一道理解与情感的双重障碍。根据该同学平时喜好足 球的个性特征,笔者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一个生活化问题:假如你喜欢足球却身无分文,试简 述经过足球店时的感想和行为。该同学最后说,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当教师接受这个由学 生自己反馈来的重要信息时,立即转接话题:周朴园也有他爱而不得的时候。然后结合相关 材料剖析其生成原因。需要补充的是,生活化问题的设计不能游离于主题之外,要与主题相 反相成。“相反”指两者各自独有的内涵;“相成”指两者具有某种共性的背景内容。比如 前述生活化问题与主题,“相反”之处是造成各自“爱而不得”的原因,“相成”之处是两 者都具有“爱而不得”的情感体验。其“相反”之处包含的陌生信息在接受者主体“似曾相 识”的心理需求的扩张中得到消解融化。  
  ( 2) 捕 捉陌生语言材料与学生内存语码共性化特征。陌生化语言材料既深烙着相关操作人的 个性印迹,也必然暗含着某种共性化的表达格式。引导学生先行捕捉共性化特征是消解表达 格式造成的障碍的方法之一。有这样一道作文题目“托起别人的你”,要求写一篇歌颂教师 的记叙文。但标题独特的表达抑制了学生“心理语言特区”语言符号的运作。笔者把引导的 切点设置在大家普遍熟悉的流行歌曲上。  
  A  由“托起别人的你”联想到另一相同句式的词语“同桌的你”。  
  B  学生低诵歌词内容。  
  C  教师简评歌词。  
  a . 对 往事的回忆。  
  b . 较 浓的抒情气氛。  
  c . 凸 现了细节化内容:“半块橡皮”“爱哭的你”等。  
  D  引导学生从“心理语言特区”寻找有关老师的记忆碎片。  
  E  咀嚼“同桌的你”,随意作文。  
  其中 A 、 B 通 过寻找共性化特征激活了学生“心理语言特区”。 C 、 D 、 E 利 用熟悉亲切的语境 消解陌生的语言材料,达到了启动学生思路的目的。  

[1] [2]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语文单元教学模式的回顾与前瞻
《请重视学生“心理语言特区”》相关文章
  1. 请重视学生“心理语言特区”
  2. 请重视学生“心理语言特区”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请重视学生“心理语言特区”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请重视学生“心理语言特区”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请重视学生“心理语言特区”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请重视学生“心理语言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