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高一年级语文试题(1999.11)» 正文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1999.11)

[10-16 16:56: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340

概要: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12、 默写。将原文相应内容填入文中横线上。(写在答案纸上)13、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秦王之威A、 廉颇闻之 B、不忍为之下C、 徒慕君之高义也 D、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14、下列句中加点字“以”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1999.11),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2、 默写。将原文相应内容填入文中横线上。(写在答案纸上)

13、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秦王之威

A、 廉颇闻之                B、不忍为之下

C、 徒慕君之高义也            D、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4、下列句中加点字“以”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以相如功大

A、 徒以口舌为劳             B、 夫以秦王之威

C、 徒以吾两人在也           D、 挟天子以征四方

15、 下列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D、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16、 根据第四段划线内容,写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7---21题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____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_____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_____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7、选出与“他占有,挑选”这句话的意思相近的一句:(2分)

A、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已来拿!

B、 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C、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D、 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8、依次填入文中三条横线上最准确的一组词语是:(2分)

A、摔、抛、送     B、抛、摔、送     C、抛、送、摔     D、送、抛、摔

19、对“其余的是”和“各自走散为是”中的两个“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表肯定,含有“的确”的意思,后者是“正确”的意思。

B、 两个“是”不一样,前者有分类作用,后者表示跟“非”相对的意思。

C、 两个“是”不一样,前者有表示存在的意思,后者却表示一个判断。

D、 两个“是”不一样,前者含有“凡是”的意思,后者表示“适合”的意思。

20、第一段文字的最主要的一种论证方法是:(1分)

A、对比法 B、例证法 C、喻证法 D、引证法

21、第二段文字,如果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5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7题

夏        感

梁 衡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拥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     )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     )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      )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2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一组词语,恰当的是(2分)

A、垂直 顶着 悄然生长            B、长着 结着 默默前行

C、挑着 举着 匍匐前进            D、舞着 摇着 欢乐行进

23、第一段划线的句子用了比喻:(3分)

(1) 比喻的本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用此比喻的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最后一段写到“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作用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最后一段写到夏季“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尾处又“想大声赞美……黄金的夏季”

(1) 两者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高一语文(第一、二单元)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