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论语文教学中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正文

论语文教学中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10-16 16:55:02]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705

概要: 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先云 目前,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只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而忽视思维训练的倾向。例如,学生回答问题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回答不准确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往往给予简单处理,或者代替学生说,或者请其他同学说,不善于适时加以引导。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缺陷得不到及时纠正,其思维水平也就难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发展儿童的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发展思维是语言训练的要求。虽然思维训练也是其他学科承担的任务,但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有别于其他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教学是把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而语言和思维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是思维工具。人的思维要借助语言进行,没有语言,思想就无法表达;只要进行思考,就有语言参与。同时语言的存在有赖于思维。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停止了,其语言也就失去存在的理由。 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贯穿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课文或作文是生活实践、思维、语言的统一体。一篇课文是由字、词、

论语文教学中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先云




 

    目前,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只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而忽视思维训
练的倾向。例如,学生回答问题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回答不准确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往往给予简单处理,或者代替学生说,或者请其他同学说,不善于适时加以引导。
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缺陷得不到及时纠正,其思维水平也就难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发展儿童的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发展思维是语言训练的要求。虽然思维训练也是其他学科承担的任务,但语文教
学中的思维训练有别于其他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教学是把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而语言和思维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是思维工具。人的思维要借助语言进行,没有语言,思想就无法表达;只要进行思考,就有语言参与。同时语言的存在有赖于思维。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停止了,其语言也就失去存在的理由。

    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贯穿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课文或作文是生活实践、思维
、语言的统一体。一篇课文是由字、词、句、段组织起来的。字、词、句、段、之
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要掌握这个内在的联系,既要通过对语言结构的分析去理解,同时还要通过对逻辑关系的分析去理解,这就既进行了语言训练,又进行了思维训练,从而把发展学生的语言与发展学生的思维紧密地结合起来。

    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语文教学中的
听读过程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理解思想内容的过程,主要依靠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来实现。听和读都是从对声音和文字的感知开始,通过词、句以达到对全部语言和整篇文章的理解。听的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是通过对有声的语言的感知、理解表达的内容。学生在听话时不能把教师说的话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储存在大脑里,还会有个别词句听不清楚,需要边听边对语言进行分析综合,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点”,理解说话内容,这必然要求相应的思维、记忆和注意等活动的参与。

    读,主要是阅读课文。课文是作者经过思维,再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在教
师的引导下,学生阅读课文就是“再现”作者的思维过程。它不仅涉及字、词、句、段、篇等语言问题,而且还关系到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问题。归纳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编写提纲的练习,明显地表现出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能力。

    说写过程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过程。不仅反映着文字表达能力
,同时还反映了思维水平。说话训练达到说得清楚、有中心、完整、连贯、有条理的要求,就应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需要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学生说话时,教师帮助理清思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思维训练。经常进行思路训练,学生逐渐养成分析与综合、概括与抽象等思维习惯,思维就会日趋条理、严谨,口头语言也能不断提高。

    作文,首先要“言之有物”。“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观察。即要运用
多种器官去认识事物,通过思维活动进行加工,然后用书面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作文中的立意、选材、构思等训练,既是思维训练,又是语言训练。学生作文里出现词不达意、句子不通顺、条理不清楚等错误,往往是由于思路缺乏条理性所致。如果思路有条理,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一般会合乎语法规律和逻辑规律的。所以,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必然要有思维的积极参与,儿童思维的发展直接影响着语文水平的提高。而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了,又会促进儿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能力的发展。

    因此,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使语文教学真正做到语言训练、思想教育和思维发展的高度统一。

    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儿童的思维,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呢?

    一、发掘教材中有利于发展儿童思维的因素

    教材是发展儿童思维的主要材料,是进行语言训练的主要依据。小学语文教材中
包含着许多思维因素,可直接用来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发掘教材中有利于提高语言水平和发展儿童思维的因素。注意引导学生推敲课文的语句,启发他们把握作者的思路,促使学生对文章的各种材料、各层意思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

    例如,《科利亚的木匣》一文中,讲妈妈挖出箱子和科利亚挖不到匣子两个自然
段,在理解时可引导学生对比着进行分析。妈妈的话强调了一点:算术有用——数数挖坑——容易找到;科利亚虽然也依照妈妈的做法行事,结果却相反:数数挖坑——找不到——算术不管事。问题出在哪里?科利亚记忆没有错误:十步;已经尽力去挖:挖得深、挖得范围大;被人挖走的可能性被排除了:大箱子在,小匣子找不到。这里记录了科利亚思维的过程,得到的便是“这里一定有原因”的判断。科利亚经过自己的思考,终于找出了问题症结。从科利亚的一段话,联系课文前面的交代,可以判断出他埋下木匣时的年龄。从中能够看出他非常善于动脑筋,善于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学了这篇课文,就能受到作者在文章中所渗透的思维训练。

    语文教材中的思维因素是非常广泛的。如《跳水》中老船长的思维独特性;《司
马光》、《河象》,包含着典型的发散性思维;《林海》、《凡卡》、《月光曲》能启发学生想像性思维;《詹天佑》、《田忌赛马》、《落花生》中的创造性思维;等等。

    教材中的思考练习题,如形近字组词、词语辨析和搭配、比较句子的异同、整理
排列错乱的句子、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等,也含着较多的思维训练因素,教师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也应注意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避免形式主义,防止为练习而练习。

     二、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

    (一)重视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

   以形象思维为主是儿童思维的特点。因此,教师应该发挥学生形象思维的力量,对比较抽象的字、词、句、段、思想,尽可能引导学生依靠形象思维去理解。解词、造句、阅读或作文,要包含直观因素,重视形象的感染,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协同发挥作用。有的课文刻画了生动感人的形象,教学时,一方面,要借助形象,唤起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要通过有声有色的语言,感知课文中鲜明、生动的形象,以促进儿童思维、想像,激发儿童的情感。如《少年闰土》,课文不仅描写了优美的景物、深广的情景和意境等典型环境,更主要的是在这个典型环境中刻画了闰土这个人物的今昔形象,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少年闰土“项带银圈 ,手捏一柄钢叉”月下刺猹情景的描写,表现了少年闰土的勇敢、机敏和可爱。教学时要让儿童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想像课文所展示的意境,能在头脑中构成一幅迷人的写意画,以促进儿童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借助客观事物或教具也是发展儿童形象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掌握感性材料的多
少直接影响着儿童感知力的发展。被感知的事物越多,知觉就越完整。客观事物或教具可以丰富儿童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进行思维。有位老师在教学古诗《小池》时,将初夏时节荷塘中的泉流、树阴、小荷、蜻蜓等自然景物用录像展示出来,同时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看着图画,听着音乐,充分发挥想像。生动形象的画面,活泼欢快的旋律,把学生的感情融入到平凡的景物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诗的内容,形象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引导学生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儿童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是一个逐步转化的过程。儿童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辛安亭作文教学思想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