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语文发现式学习的应用研究» 正文

语文发现式学习的应用研究

[10-16 16:53:2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576

概要: 文/胡捷 21世纪教育基点的战略性转移,是建立在对“学习”概念的全新理论基础上 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一场“学习的革命”,我们将改革人 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与学习方式,创造出一种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人的 主体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相信并注意开发人的潜力,便于人与人交际与合作的崭新的教育 观念和教学学习方式。素质教育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 的一个发展趋向是要实现由关注教师的教走向关注学生的学,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 器”转化为“能动、主动学习的探索者”,使他们能够经常地运用创新思维方式进行探索式 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这是我们的责任。语文学习方式的改革已经自然地提出来了,它必须顺 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围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重点,语文发现式学习应时而生。关于语文发现式学习的理论,限于篇幅,只想就其如何应用与实践做些探究,请教于方家。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语文学习实践的主体,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充分发挥和调 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语文教学

语文发现式学习的应用研究,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文/胡 捷
 
  21世纪教育基点的战略性转移,是建立在对“学习”概念的全新理论基础上 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一场“学习的革命”,我们将改革人 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与学习方式,创造出一种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人的 主体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相信并注意开发人的潜力,便于人与人交际与合作的崭新的教育 观念和教学学习方式。素质教育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 的一个发展趋向是要实现由关注教师的教走向关注学生的学,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 器”转化为“能动、主动学习的探索者”,使他们能够经常地运用创新思维方式进行探索式 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这是我们的责任。语文学习方式的改革已经自然地提出来了,它必须顺 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围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重点,语文发现式学习应时而生。
  关于语文发现式学习的理论,限于篇幅,只想就其如何应用与实践做些探究,请教于方家。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语文学习实践的主体,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充分发挥和调 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语文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能力 为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可让学生去阅览室或图书馆自修;允许学生自主选 修课程,除必修课外的活动课、选修课,应让学生自主选修,即使是必修课,它的部分内容 也应允许学生自主选学;对于优秀生和学有特长的学生,应允许他们自主作业或选做作文, 以 使这些学生能自主发展自己的特长;提倡自主思维、独立思考,具有个性特色的思维特别重 要,因为这样的思维往往具有创造性的成分;提倡一文多问,提倡求异思维,培养批判精神 和质疑品质,培养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发挥,应当在教师 的计划和指导下进行,自主性不是一切由学生决定,自主性发挥的前提条件是有利于学生综 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从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横向展开讨论。
  阅读发现
  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发现式学习体现在许多方面:
  第一,文章内涵的发现。整体把握课文的 文化内涵,是文章阅读的重要一步,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的内涵。比如鲁迅的文章,文化 内涵就非常丰富,我们过去只讲他的斗争性,而忽略了其中表现出的文化意味。鲁迅曾说过 中国文明是成熟透了的文明。成熟过头,就像人到了老年,所以鲁迅要以文学作为启蒙的工 具,唤醒民众。鲁迅的大部分文章都渗透着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我们读鲁迅的文章,不 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整体把握是很困难的。而且理解鲁迅的文章,也不能只囿于文本 。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而且还要让他们有所收获,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好的积极向上的东西 ,抛弃封闭的、落后的、愚昧的东西。如《祝福》,在分析祥林嫂人物形象时可以提出:为 什么非要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去认识祥林嫂“反抗”的意义?为什么不能从人性方面去考察, 那不是本能的“挣扎”吗?这样引导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发现,为学生打开一扇文化之窗。
  第二,文章精妙写法的发现。选进教材的文章,其写法大都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地方,我们 要引导学生努力发现文章的精妙写法。根据课文的特点,让学生们认真分析,努力发现,可 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的提问应顺及学生求异思维的 训练。“求异”就是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于一般的原理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而 运 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发现新的东西。教师应多方设疑,学生应大胆质疑。教师提问时应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一篇文学作品本身带有多重性,能使学 生从心理学角度、人类学角度、美学角度、伦理学角度等方面去分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 应用发散的眼光,主体地、多方位地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语言和结构,尽量发挥自己的 想象,感受、体味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第三,发现教材个性。语文教材中的优秀篇章,都是作者感情和个性的凝结。从题材的选 择、主题的提炼到体裁的运用,从对生活的思考方式到感情的表达习惯,从审美趣味到语言 特色,无不显示出各自的特点。而这些不同的特点呈现出作者各自不同的创作个性,我们能 从敏锐的洞察力、犀利的语言、冷峻的激情中,感受到鲁迅的深厚力量,能从火山爆发式的 热情、汪洋恣肆的语言中,体味到郭沫若的狂热。作家的个性,无论如何总是在他的作品中 保持着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这有利于纠正语文教学的时弊。当前的语文教学,恰恰在这一点上存在很大的误区,忽略教材的个性,忽略了作家的性格特点。讲作品,大多是 概念化的思想倾向分析,公式化的艺术特点介绍,模糊而笼统。比如讲小说,无论是哪位作 家,也无论古今中外,一律“环境、人物、情节”;讲散文,不管鲁迅、茅盾,还是朱自清 ,一概“形散而神不散”。只讲共性,丢了个性,语文教学陷入昏暗的死胡同。作品有的含 蓄婉转,有的凝练顿挫,有的沉郁雄浑,有的悲慨清空,这取决于作家自身的经历、才能、 气质、学养,特别是个性的不同。引导学生发现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深入比较,通过比较 ,学生就能体察到这些个性,并在有所感悟的同时,做进一步的研究讨论。充分利用目前语 文教材的单元形式编排,从多侧面多角度进行比较。既要重视各篇之“同”,也要辨析各篇 之异。比如《孔乙己》《范进中举》,如果仅仅依照教参,说其矛头所向仅是“封建科举制 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体会发现两篇作品不同的写作角度,不同的语言特色。语文个性 教育就应该首先打破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尽力去发现作家、作品的个性。对一些名 家名作,可以选点突破,突出“个性”美,如《听潮》的音韵美,《春》的色彩美,《小麻雀》的人性美。可以是分项赏析,比较个性差异;可以淋漓尽致,钻幽探微。阅读作品,只 有当学生发现了作者的切身感悟,发现了作者的特殊思维方式,才能进入作者的“个性”领 域。只有让学生充分发现教材个性,他们才能从发现中寻找认同、理解、抚慰、刺激、滋养 等等,其个性也才有可能在多次的反复中渐渐培养并丰腴起来。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重在启发,启发学生发现。教师的启发体现之一是“提问 ”。“提问”被看成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但一项调查显示:一 般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有1/10包含着未知性和矛盾性,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4/5的问题是针对学生的记忆。这说明教师的提问没有启迪学生的思维,而是限于死记硬背。 再以提问的方式来看,一般是教师问学生答,很少有学生问教师答或者学生问学生答。很明 显,学生只是在被动地作出反映,没有调动自己的思维。教师的提问没有启发性,学生的思 维方式也只是教师的思维方式的迁移,缺乏发现性、创造性、发散性。孔子说:“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返,则不复也。”(《论语·述而》)这说明启发的过程是从 “存疑”到“释疑”,并在此基础上“生疑”的过程。“启发”,即为心智的开启、思想的 发散、潜能的挖掘。启发就是启发学生发现,使学生内心敞亮,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心领神会。教师应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刺激性、创造性的问题去诱发学生的发现力、想 象力、创造力,课堂上要让学生的思维在自由、民主、开放的氛围中纵横驰骋,把他们的个 性和创造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对学生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发现,积极地思考,踊 跃地尝试,才能提高语文素质,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对于语文课来说,学生自己发现的可能性极大,因为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决不是从“零”开 始的。中小学学生是在母语环境中学习母语,是在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口语的前提下,学习书 面 语的。因此,他们在初读一篇课文之后,大体能够了解课文的大部分意义,这大概是一个不 争的事实。更何况大部分课文的内容和意义,可以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体验发生这样 或那样的联系,可以唤起学生种种不同的联想或回忆,可以引出各种不同的发现。由此看来 ,阅读教学面对的决不是“零度空间”。阅读教学的空间极其广阔、深远,而且是多有差异 、千变万化的。如果我们的阅读教学能够保持一定的高度、难度和广度,让学生不断地发现 ,那么,阅读课文不会给学生一种“上不上都一样”的感觉,而是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常学常 新、欲罢不能的喜悦。

[1] [2]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由一堂课引申开来的话题——窦爱君和李海林关于语文教学性质的对话 (精华)
《语文发现式学习的应用研究》相关文章
  1. 语文发现式学习的应用研究
  2. 语文发现式学习的应用研究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发现式学习的应用研究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发现式学习的应用研究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发现式学习的应用研究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发现式学习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