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教师:吴海涛 学校:北京市西苑中学 教学目标:掌握基本的朗读训练方法和表达手段并灵活运用教学重点:1、朗读的基本训练方法2、朗读的基本表达手段:停顿、重音、语速、句调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朗读的四种表达手段教学方法:讲解法、赏析法、训练法、比赛法教学手段:课件、录音资料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的重要。学习语文,培养语感,朗读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朗读。二、了解朗读的概念朗读是一种以理解文字作品意义为目的的出声阅读法。三、朗读的意义正确、清晰、得体的朗读,可以帮助读者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还可以帮助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四、技巧(一)发声篇A、口部训练操第一节、开合运动:张嘴打哈欠,闭嘴啃苹果第二节、咀嚼运动:张口与闭口结合第三节、双唇运动:转圈与打响第四节、舌部运动:转圈与打响B、气息控制训练1、胸腹联合呼吸法2、控制训练弱控制:夸大声调,延长发音 如: 花红柳绿 鸟语花香强控制:用京剧老生笑的感觉
朗读训练方法和表达手段,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教师:吴海涛 学校:北京市西苑中学
教学目标:掌握基本的朗读训练方法和表达手段并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
1、 朗读的基本训练方法
2、 朗读的基本表达手段:停顿、重音、语速、句调
教学难点:1、 灵活运用朗读的四种表达手段
教学方法:讲解法、赏析法、训练法、比赛法
教学手段:课件、录音资料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的重要。学习语文,培养语感,朗读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朗读。
二、了解朗读的概念
朗读是一种以理解文字作品意义为目的的出声阅读法。
三、朗读的意义
正确、清晰、得体的朗读,可以帮助读者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还可以帮助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四、技巧
(一)发声篇
A、 口部训练操
第一节、开合运动:张嘴打哈欠,闭嘴啃苹果
第二节、咀嚼运动:张口与闭口结合
第三节、双唇运动:转圈与打响
第四节、舌部运动:转圈与打响
B、气息控制训练
1、 胸腹联合呼吸法
2、 控制训练
弱控制:夸大声调,延长发音 如: 花红柳绿 鸟语花香
强控制:用京剧老生笑的感觉 如:哈-----哈------哈-------哈
如:数葫芦: 一个葫芦两个瓢,二个葫芦四个瓢……
C、绕口令训练
a牛郎年年恋刘娘 刘娘连连念牛郎 牛郎恋刘娘 刘娘念牛郎 郎恋娘来娘念郎
b山前有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山后有四十四只石狮子,山前的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涩死了山后的四十四只石狮子,山后的四十四只石狮子,咬死了山前的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不知是山前的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涩死了山后的四十四只石狮子,还是山后的四十四只石狮子咬死了山前的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
(二)语音篇
基本技巧和表达手段
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
A、停顿
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停顿包括语法停顿、感情停顿。
1、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就反映为标点。一般来说,语法停顿时间的长短同标点大致相关。例如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顿比分号、冒号长;分号、冒号后的停顿比逗号长;逗号后的停顿比顿号长;段落之间的停顿则长于句子停顿的时间。
2、感情停顿
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上没有标点、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顿的地方作了停顿,或者在书面上有标点的地方作了较大的停顿。
练习:
朗读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这首诗的最后三段,注意语法停顿和强调停顿。
请听听吧,这是战士/一句句从心中//掏出的话。
团泊洼,团泊洼,你真是那样/静静的吗? 是的,团泊洼是静静的,但那里/时刻都会//轰轰爆炸!
不,团泊洼是喧腾的,这首诗篇里/就充满着//嘈杂。
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坎下,
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
(二)重音
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重音有语法重音和感情重音两种。
1.语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
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
②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③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
④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
⑤有些代词也常重读;
如果一句活里成分较多,重读也就不止一处,往往优先重读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如:
我们是怎样度过这惊涛骇浪的瞬息!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值得注意的是,语法重音的强度并不十分强,只是同语句的其他部分相比较,读得比较重一些罢了。
2.感情重音
感情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话,感情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例如:
我去过上海。(回答“谁去过上海”)
我去过上海。(回答“你去没去过上海”)
我去过上海。(回答“北京、上海等地,你去过哪儿?”)
(三)语速
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以(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为例,朗诵时应根据人物心情的变化调整语速,而不应一律以一种速度读下来。如: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慢速。周朴园故作与鲁侍萍闲谈状,以便探听一些情况。)
鲁: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慢速,侍萍回忆悲痛的往事,又想极力克制怨愤,以免周朴园认出。)
鲁:我前几天还见着她!(中速)
周: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快速。表现周朴园的吃惊与紧张)
鲁: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慢速。鲁故意试探)
周:不,不,不用。(快速。表现周朴园的慌乱与心虚。)
周: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中速)
鲁: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快速,表现鲁侍萍极度的悲愤以至几乎喊叫)
(四)句调
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而句调我们则称为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句调是贯穿整个句干的,只是在句未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1.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
2.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
3.平调。(一),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4.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
除了以上这些基本表达手段外,要使朗诵有声有色,还得借助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例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
练习:
[1] [2]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