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黄翼新中小学教育要全面向素质教育转轨,关键在素质教育进课堂。当今,探索并大胆构建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模式,使符合素质教育宗旨的理论转变为可供教师具体操作的实践活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这些年来,很多教师和学者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不仅在教学理论的研讨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更多的在寻找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契合点,针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某种弊端展开课题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我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寻求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最佳结合,几度彷徨,几度困惑,至今才现端倪。现就我在构建“激导”模式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作个汇报,希望能得到领导、广大教师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使之逐步完善,成为一种切实可行,能满足素质教育整体要求的教学模式。一、构建“激导”模式的出发点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受到:中小学语文教学之所以发展得极不平衡,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之所以说是缺少“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是说我们并不是没有一定的教学模
“激导”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黄翼新
中小学教育要全面向素质教育转轨,关键在素质教育进课堂。当今,探索并大胆构建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模式,使符合素质教育宗旨的理论转变为可供教师具体操作的实践活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
这些年来,很多教师和学者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不仅在教学理论的研讨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更多的在寻找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契合点,针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某种弊端展开课题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我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寻求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最佳结合,几度彷徨,几度困惑,至今才现端倪。现就我在构建“激导”模式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作个汇报,希望能得到领导、广大教师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使之逐步完善,成为一种切实可行,能满足素质教育整体要求的教学模式。
一、构建“激导”模式的出发点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受到:中小学语文教学之所以发展得极不平衡,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之所以说是缺少“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是说我们并不是没有一定的教学模式,只不过现在运用得最广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极大地不适应。现在各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运用得最多的模式是“传递——接受”式,即“师传生受”,这种教学模式由于没有可供教师具体操作的程序,随着应试教育的愈演愈烈而暴露出许多的弊端,发展成为“课上由着老师灌,课下围着习题转”的畸型教学模式。
“师传生受”教学模式最大的缺陷在于它没有一套可供教师具体操作的程序。由于它没有就“师传”提供一个明确的执行程序,因此教学过程的随意性大,有的能设计得丝丝入扣,有的则照本宣科灌完了事,有的畅所欲言无拘无束,有的则“跟着感觉走”,讲到哪里算哪里。
“师传生受”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极大的不吻合在于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由于这种模式本身的缺陷,在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的今天,它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本应是学习的主体,但“师传生受”式教学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有发挥的余地。
“师传生受”式教学由于大多是课堂讲,课外练,致使教师难以及时掌握反馈信息,教学效果难以巩固。
“师传生受”式教学由于重在知识的传授,由知识的积累促成能力的提高,容易导致学生素质发展的极不平衡。因为一个人的素质、能力并非单靠知识的积累可以达成的,“高分低能”、“书呆子”往往就是“灌输式”教学导致的恶果。
看到了这些弊端,于是就有了克服这种种弊端的探索,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先行者们取得的一系列教研成果,很难在教学实践中简单的运用,往往需要综合各家之长处,方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于是我便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与实践,近十年的探索与实践,真可谓“几多欣喜几多愁”。
针对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我特别注重“启发式”教学的探索,力求使每一堂课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探索启发学生思维的路径。当我看到学生因此对语文学习兴趣大增并取得一个个进步时,我发自内心的高兴。
针对传统教学及应试教育对学生素质的片面追求,我积极开展各种活动,登山、逛市、划船、野炊、搞调查、写报告、办报纸、排节目、练口才、开故事会、搞书画竞赛等等,多方面发展学生素质,培养一技之长。看到学生们生龙活虎,多彩多姿,我打心眼里喜欢。
针对应试教育使学生负担苦不堪言,我坚持不给学生成批补课,不随意“侵占”他们的休息、活动时间,不布置繁复的作业,力求课堂达标。可由于整体教育的不配套,有时学生应试落后,我心里便非常困惑。
然而,我不懈努力,继续着我的探索历程,更多的运用教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基本形成了“一课一得,重在引导,突出学法”的风格。
我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高兴,可当我想把自己的经验加以推广时,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知道了只有不断创造革新,使之形成一种可供教师具体操作的教学模式,才更具指导意义与实用价值,使教师们能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达成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
学习许多先行者们取得的研究成果,我发现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都或多或少地能找到它们的影子,但又很难简单地归结到已经建立起来的哪一种模式之中。于是我进一步阅读教学理论,进一步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现在,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激导”式教学已现雏型。
二、“激导”模式的基本内涵
“激导”模式的基本程序是:“设定目标——激起疑问——练习反馈——指导评价——巩固达标”。
具体操作过程是: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设定课堂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把教学内容编拟成一个个问题,激起学生的疑问,从而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由学生练习,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针对学生练习中反馈的信息,教师予以指导评价;必要时再进行巩固练习,力求当堂达标。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任何一堂教学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目标的教学势必是盲目的、随意的。“激导”式教学充分吸收“目标”教学之长,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使课堂教学自始至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目标的依据是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课时教学目标要具体,要确能实现,使之确能起到导向、激励、评价的作用。为此,“激导”式教学要求教师分课时备课。以前,大多数语文教师按课文备课,教学目标比较笼统,对每一课时具体要达成的目标不大明确,因此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随意性增加。分课时备课,预先设定每一堂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既能达成整体目标的实现,更能促进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思维从问题开始”。平常我们总是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不懂就问。可事实上,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己发现问题的少而又少。而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已经懂了,往往是似懂非懂,往往是不想深入,这就需要教师激起他们的疑问。有疑问才会去思索,学习才会主动。“激起疑问”,贵在一个“激”字,它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而“疑”,它要求所提问题能起到激起学生思维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提的问题有目标性、有启发性、有思考性、有趣味性。对问题的理解,我们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思考,有的问题看似无疑,只要求学生动眼、动手、动口或动耳,但归根到底,动眼、动手、动口、动耳都能促进学生动脑,因此,凡是能够促使学生动脑的都是问题。“激起疑问”就是教师课前根据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微格”,然后编拟成一个个问题,使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序地进行。“激起疑问”同时要求教师激励学生发现疑问,以促成自学能力的提高。
“训练是教学的主线”。任何一种教学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而“练习”是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功夫要上身,全靠苦练成”,可见“练习”对学习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各种教学模式都强调练,只不过练的时间、练的方式不同罢了。如“师传生受”式教学课上讲,课外练,应试教育更是发展成作业不堪重负,这就不但达不到促成能力发展的目标,而且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激导”式教学也特别重视练,但它的追求是通过练习使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从而进行指导评价,最终达成教学目标的当堂实现。练习是促成学生思维的重要步骤,有疑问而不让学生在练中思考,激疑也就失去意义。对“练习”的理解,我们要注意的是“练习”并不只有笔答这一形式,如朗读、讨论、竞赛、表演、猜想、实验、游戏、活动等无一不是练习的好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多种多样的练习,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保证。
“教师同样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课堂教学中何者是主体的问题,经过了一段曲折,由“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现在比较常见的提法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种提法有许多人觉得不大好理解,因为“教”与“学”是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同样处于主体地位,他们既有分工又要合作,才能共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激导”式教学把指导评价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就是要求教师们同样地发挥主体作用,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也可以借题发挥,由表及里教给学习方法和完整的知识。“评价”则特别注意的是以鼓励为主,对学生取得的成绩一定要肯定,存在不足则鼓励他继续思考,以保护和激励学生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使学生感受到探索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从而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增强学习的动机。
[1] [2]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