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学生学习动力初探» 正文

学生学习动力初探

[10-16 16:51:28]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242

概要: 总之,教师应想方设法通过一切行 之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生厌,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三、施加适当的压力 给学生施加压力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教师们普遍不敢提及。见诸报端杂志的大多为愉快教育、放松教育,提倡让学生无忧无虑地、轻松愉快地学习。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学生是变化着的、充满不同个性的个体,年龄、生理、心理、经历、环境等不同的差异,更要求老师有相应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而言,笔者认为还是应该施加适当的压力。 俗话说,“挑着担子跑得快。”就很形象的说明了压力与动力的关系。我们通常也说压力产生动力。其实人的一生都是充满压力的:学习的压力、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等。著名的心理学家、医学家赛勒曾说过“压力是人生的燃料”(江苏《成才导报》2002.3.16),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是以压力作为燃料,作为动力的,作为能量的源泉的。可见压力对人发展的重要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忧患,就是国内外压力而产生的,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每一个人,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学习的压力只是人生压力的一种形式,一个方面,作为学生不可能不遇

学生学习动力初探,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总之,教师应想方设法通过一切行 之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生厌,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三、施加适当的压力
    给学生施加压力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教师们普遍不敢提及。见诸报端杂志的大多为愉快教育、放松教育,提倡让学生无忧无虑地、轻松愉快地学习。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学生是变化着的、充满不同个性的个体,年龄、生理、心理、经历、环境等不同的差异,更要求老师有相应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而言,笔者认为还是应该施加适当的压力。
    俗话说,“挑着担子跑得快。”就很形象的说明了压力与动力的关系。我们通常也说压力产生动力。其实人的一生都是充满压力的:学习的压力、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等。著名的心理学家、医学家赛勒曾说过“压力是人生的燃料”(江苏《成才导报》2002.3.16),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是以压力作为燃料,作为动力的,作为能量的源泉的。可见压力对人发展的重要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忧患,就是国内外压力而产生的,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每一个人,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学习的压力只是人生压力的一种形式,一个方面,作为学生不可能不遇到学习压力。学习是苦乐相伴的过程,有苦也有乐,只靠一时的热情是不行的,更多需要正确认识,冷静对待。何况如前所述,学生是变化着的、充满不同个性的个体,对学习也不可能产生完全一致的认识。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懒惰行为、放松情绪的时候,教者应施以适当的压力,促使其奋发。
    压力有内在的外在的。外在的如 老师、 家长及其他人施加的明确的学习任务与责任的等,内在的如学生自我施加的学习压力等。 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就可以把压力转变成巨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激励学习动机。老师的职能是 点燃导火线——引爆, 通过这些压力,帮助学生转变,促使学生内化,激发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 力。 比如说,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要求让学生制定 目标,提出要求, 再根据目标、要求,时时提醒学生;达不到目标、要求,则需做出原因分析及补救措施;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生理、心 理特点,家庭的特殊情况,在不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引导学生 发奋、 努力;还可以根据社会竞争激烈、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劳动 力就业市场形势的严峻、 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需要等等,让学生产生一 种忧患意识, 竞争意识。通过这些学生易于感受的人和事,让学生 感到压力,进而把压力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压力当然一定要保证有个“度”,有个限量, 切不可因压力过重而造成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出现负面影响,应张 弛有致,刚柔相济。
    四、给予不断的成功
    最能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还是学生取得的学习上的成功。 确立一个个小的目标, 并努力使学生达到这个目标。“当学生达到 他们的目标时,动力与能力就会猛增。”(贝蒂.B.扬斯《自我尊重 的几个关键要素》 )目标教学、成功教育为许多学校、许多老师所 推崇, 它不仅使学生看到了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享受到了学习的乐 趣,增添了学习的信心,更使学生爆发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求知动力。 作为教师应不断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进步和所学知识在生活、工作中的意义,努力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
    成功与失败是相对的,就学 生的学习成绩而言, 有的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而有的学生则是一次不小的失败。 因此,根据学生自身实际制定的 目标是衡量成功与失败的一个尺码。 教师应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的特 点、 基础及教学要求,制定各自的目标。这种目标,不仅仅是指每 门功课考怎样的成绩, 也指每个知识点的记忆、理解,还指这些知识点的掌握、 运用, 达到了这个目标,就取得了成功。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人的能力安排学生生活,并创造一定的条件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以激励他们强烈的成功感,同时给学生的学习目标难度要适中:过度容易不能激发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 意念,过度困难则不能完成任务,而使他们心灰意冷。最后对学生 的学习进步要有明确的、及时 的反馈,给予正确评价和一定的奖励。教师应低起点、分层次, 多鼓励、 多肯定,少提过高的要求。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成功,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给予表扬。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成功既是他自己努力取得的,也是教师给予的。
     
    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 习过程中施加适当的压力, 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是学生产生学习 动力的几个来源。 如果说,兴趣、成功使学生获得了热情,那么压 力则让学生多了一份冷静。 动机提供目标,兴趣引导学生入门,压 力促使学生坚持, 并快速前进,成功则坚定了学生的信心,获得了 希望,反过来又进一步激发兴趣,增添毅力,实现理想,达到目的。 这四者有机统一, 不可或缺。找到了动力的来源,明确了教师的职 责, 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求知, 这样的教育应该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 美国  珍尼特.沃斯,新西兰  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第二版 1998年12月)
[2] 美国  J.Q 陆哥   G.L 赫胥勒《生活心理学》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一版1987年9月
[3] 前苏联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第一版198
[4] 袁洪江《〈学习的革命〉批判》 《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第一版 1999
[5] 邵宗杰,裴文敏《教育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 1996年4月
[6] 吴兆基编译《论语.孟子》   京华出版社 第二版 2001年2月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以实践为主线”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