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学生学习动力初探» 正文

学生学习动力初探

[10-16 16:51:28]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242

概要:(如皋市丁西中学 江苏 如皋 226521)[摘 要]目前,学生怕学习、不愿学习的现象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学习动力。本文从动机、兴趣、压力、成功四个方面论证了动力产生的几个因素,并提出了教师积极的做法,应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施加适当的压力,给予学生不断的成功。这四者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关键词] 动力 动机 兴趣 压力 成功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学生要求上进, 自觉、刻苦,成绩好。然而 事实总是不能尽如人意, 总是有些学生不自觉,或不太自觉;不愿 学习, 怕学习。——学生不愿学习,怕学习,原因是多方面的:有 态度、 方法方面的,也有信心、毅力方面的;有自身的,也有外在 的。 而最关键的、最根本的则是缺少学习动力,缺少一种内在的催 促自己不断进取、不断提高的学习动力。那么, 学生学习动力从哪里来呢?作为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 笔者认为良好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适度的压力、不断的成功是产生 动力的几个来源。 下面拟从这几个方面试作分析。 一、激发良好的动机。 心理学

学生学习动力初探,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如皋市丁西中学   江苏  如皋  226521)

[摘  要]目前,学生怕学习、不愿学习的现象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学习动力。本文从动机、兴趣、压力、成功四个方面论证了动力产生的几个因素,并提出了教师积极的做法,应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施加适当的压力,给予学生不断的成功。这四者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

[关键词]  动力      动机      兴趣      压力      成功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学生要求上进, 自觉、刻苦,成绩好。然而 事实总是不能尽如人意, 总是有些学生不自觉,或不太自觉;不愿 学习, 怕学习。——学生不愿学习,怕学习,原因是多方面的:有 态度、 方法方面的,也有信心、毅力方面的;有自身的,也有外在 的。 而最关键的、最根本的则是缺少学习动力,缺少一种内在的催 促自己不断进取、不断提高的学习动力。那么, 学生学习动力从哪里来呢?作为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 笔者认为良好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适度的压力、不断的成功是产生 动力的几个来源。 下面拟从这几个方面试作分析。
     一、激发良好的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类的“任何行为都有目的”,即行为动机 论。(J . Q 陆哥          G . L 赫胥勒《生活心理学》)同样,学生的学习也有 一个动机。 “学习与动机是不可分割的,动机提供目标和方向,无 目的的学习常常是无益的。”(美国 珍尼特. 沃斯 新西兰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学生的学习动力首先产生于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它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 东西有一定的指向性,即有主动积极的态度,对所学内容的兴趣、集中的注意等;而且也有一定的动力,使注意状态、兴趣状态保持下去,在遇到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产 生了学习的动机,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才能产生学习动力。
     动机可以由学生内部自发产生, 也可以由外部激发产生。内部的如学生 自尊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外部的如家长、老师的开导教育, 环境的熏陶, 他人的感化。动机具有多元性、可变性、层递性等特点。
     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应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的。由于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不同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动机,甚至同一个学生,支配其学习活动的动机也不止一个——这就是动机的多元性。因此,了解学习动机不能只根据谈话或问卷所得到的材料,而应当利用多种方法和途径,特别要根据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学习 的积极性以及各种行动表现来作出判断。 老师应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应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熟悉学生的家庭情况,结合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然而老生常谈,枯燥无味,易引起学生的反 感, 产生敌对情绪。根据动机的可变性特点,老师又应及时了解学生 的心理变化, 把握学生的动态心理,说服教育也应作相应的变化。 但也不能盲目变化,大的目标、方向,特别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 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目标、方向不能改变。根据动机具有层递性 的特点,老师还应引导学生在满足一定层次的需求后向更高一级的层 次发展。 比如说学生在某一范围内领先的目标实现后,可刺激其产 生在更大的范围内领先的动机及目标,并努力使之实现。
    无论怎样, 教师应努力使学生产生正确、 良好的学习动机。否则,不顾一切激 发动机, 会使学生发展不健全,造成畸形发展——成绩不错,思想 品德很差, 这样是会出危险品的。
    二、培养浓厚的兴趣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的程度上,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教学 中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最直接的因素。那么,什么叫学习兴趣呢?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 是人学习活动 的动力机制。 正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相当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 培养、引发和利用。 
    孔子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认为 “好学”、“乐学” 对教育非常重要。二十世纪初,欧洲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 可乐利把兴趣作为其教学法的中心。 他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 借助它, 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赫尔巴特学派甚至 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中必须借助的“保险丝” 。杜威也把兴趣作为 儿童成长时期的“指示器”。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 的运行机制, 是有识之士的共识。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 活动过程。 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 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主动”发生于学生“愿意”,而不是 “强迫”,愿意来自人对事物和活动的兴趣。因此,诱发学生的学 习欲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这就 需要教师以“趣” 引路,引情导航,把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变为充 满活力的学习乐园。
    鲍比.迪比特在《定量学习》中说:“在学习方面你的最有价值 的财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而积极的态度来自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有了一种积极的态度, 就有了不断进取的动力。瑞士著名的心理学 家皮亚杰说过:“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儿童的心理发展》) 当一个人产生厌倦和不感兴趣时, 学习就会停止。对所学的东西感 到极度兴奋时, 我们的学习效果就极佳,也许会长期坚持下去。
    如何培养兴趣,笔者认为应改善师生关系,教师身体力行,注意方法灵活多变。
不少教师在学生面前总是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极少跟学生言谈,更不谈与学生说笑了,总认为应该讲究师道尊严。其实这样很不利于师生间交流、沟通,更不利于知识的传授。教师热爱学生,必须热爱每一个学生。但有不少教师认为,学生 中调皮捣蛋的多,不听话的多,愚蠢的多,因而批评、贬斥多于肯定和表扬。只爱成绩优秀的学生,歧视成绩差的学生,对差生冷嘲热讽和挖苦刺激,甚至有时语言污秽龌龊,严重挫伤了这一部分学生 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兴趣。所以,老师应 努力改善师生关系, 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不敢想象,一个学生疏远甚至厌恶他的老师却会对该老师所教课程感兴趣。
    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师表,是学生直观的活生生的榜样。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对 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和熏陶作用。孔子一直主张“讷于言而敏于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他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唐代教育学家韩愈提出教师应“以身立教”,认 为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邵宗杰、裴文敏《教育学》) 。学生都有“向师性”,他 们崇拜教师, 尊敬教师,把教师看成自己的榜样。学生往往“度德而师之” ,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方能使学生信服、仿效, 才能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 使学生对其所学的内容感兴趣。
    学生学习的兴 趣更需要老师的激发培养。一个好的老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的生理、 心理特点, 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学 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是表现在教者课堂上的插科打诨, 流于表面的 气氛活跃。 它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通过实 验、 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感受;可以通过实践、运用 加强学生对知识实用性的认识。 

[1] [2]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以实践为主线”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