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关于新课改的若干认识和体会» 正文

关于新课改的若干认识和体会

[10-16 16:49:1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476

概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具有问题意识,这是前提;应突出自主性,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注重探究的过程,这是基础;要求学生人人主动积极投身其中,善于与他人合作,这是保证;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应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目的。五、关于观念的转变1、树立新型的教学观、课程观教学是师生合作、探究的过程,自主、合作、探究是教学的根本方法。教学中,应重视语感、发展语感,让学生有话说、放心说、开心地说、有时间说,应以讨论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去说,而不是加以限制,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回答问题;应关注师生互动,尤其是学生的动,不是一二个或浅层次的回答,而是大多数学生的深层次的思维的动,并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讨论,对于答案,求同的时候,更要求异,不可强求统一、标准;应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应经常性地开展活动,努力实现学科的三维目标。2、树立科学的评价观3、树立全面的学生观学生是发

关于新课改的若干认识和体会,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具有问题意识,这是前提;应突出自主性,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注重探究的过程,这是基础;要求学生人人主动积极投身其中,善于与他人合作,这是保证;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应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目的。
五、 关于观念的转变
1、 树立新型的教学观、课程观
教学是师生合作、探究的过程,自主、合作、探究是教学的根本方法。教学中,应重视语感、发展语感,让学生有话说、放心说、开心地说、有时间说,应以讨论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去说,而不是加以限制,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回答问题;应关注师生互动,尤其是学生的动,不是一二个或浅层次的回答,而是大多数学生的深层次的思维的动,并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讨论,对于答案,求同的时候,更要求异,不可强求统一、标准;应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应经常性地开展活动,努力实现学科的三维目标。
2、 树立科学的评价观
3、 树立全面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是有法律地位的人,总之,学生是有情感的、有潜能的、有个性的、独立发展的人,而不是被管的、不懂事的、任意摆布的人。老师是学生的伙伴,师生是平等的,老师应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
4、 树立现代的教师观
教师必须是导师,起引导作用(学习、方法)、诱导作用(培养兴趣);教师是合作者(与学生对话、交流)、设计者(课程教学的设计,如教材、教学、课题的设计、评价)、研究者(有创新精神)、学习者(学习、培训、继续教育)。以前,总是说“教师本身应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这个观念现在已落伍了。教师应是涓涓细流,不断吸取,才能汇众成河。
六、关于新教材
    七年级新教材文美意丰、删繁减难,易激发学生兴趣,更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首先,新教材选取新文、美文,大大吸引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教育学生“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忆读书》,引发学生产生感情共鸣的《我的老师》以及《美猴王》、《犟龟》、《山中避雨》等。这些文章文质兼美,生动有趣,贴近生活,教益丰厚,且题材广泛:社会风尚、校园文化、家庭琐事、科技生活无不反映,体裁多样:散文诗歌小说童话科幻故事尽收眼底;时代性强了,可读性强了,与学生实际生活近了,因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课后习题的设计既重基础,又重灵活,激发了学生思索的兴趣。同时,“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新颖、活泼,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新教材设计了“说特征,猜同学”、“采仿任课老师”等较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由于各种活动趣味性、实践性强,又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因而更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
七、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渐形成
新教材降低知识难度,强调基础,减轻理论知识的繁琐记忆,注重实践,为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同时,新教材的使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力地促进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进行主动自觉地学习。因而主动性成为这种学习方式的一种特征。新教材有力地促进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逐渐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新方式。如《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对旧教材而言,新教材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要求学生以自学为主,不需作过多的分析,主要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语言朴素、优美的魅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认识文章选材典型的特点。课后习题也由原来的八个减为四个,而且侧重于学生的感情体会。这样的设计编排,极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活动。
八、新教材体例清晰,重点突出,听说读写有机结合,便于教师理解和使用,更利于教师创新教学。
新教材为教师创造性教学提供广阔空间,教师便有机会能动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情境、激情引趣”,“转变角色、引导示范”等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如《美猴王》一课,由于根据名著《西游记》改编的各种动画西游记,连续剧《西游记》更是老少皆知,家喻户晓,完全可以让学生来讲故事,而教师不必代劳,只须点拨。这样学生都会兴趣盎然,积极而又愉快地投入学习中。
当然,由于新教材在教学上较灵活,教师的备课量就增加了不少,需要查阅大量的书籍,因课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考虑不同的教法等。
九、反思、商榷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东西。比如,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研”要求学生课外应自觉学习,课内才能积极发问,才能做到课堂上的深层次的“动”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回答问题。然而,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根本就没有完成小学的教育而升入初中,能力较低、基础薄弱,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后天不补”。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就连简单的回答问题都不能,更不用说深层次的动。比如在一班,往往一堂课下来,学习较好的同学会觉得很轻松,上课气氛非常活跃,一节课很快就过去,并且受益非浅。但仔细思量一下,其实一节课就是这些能自觉、认真地读书的学生的专利,甚至是表演,而另外的那部分同学的学习效益恐怕就不如人意了。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不乏有社会因素。曾经有家长打电话来,说“我的孩子身体较弱,头脑不好,你们不要对他那么严格。他都不会了,你们还不多讲点?”还有,区里有个作文比赛,要求应打印,且复印6份。我让学生去先写,指导后再反复修改,大多数同学改了4、5遍。而有一个家长居然说:“我女儿在小学时参加比赛都是老师准备好的,现如果要自己动手就不让她参加。”当然,这样的家长毕竟是少数的,但起码看出社会对课改知之甚少。其实,这样的上课情况并不单单在一班出现,在其他学校也一样。前阶段在民族中学、山腰中学、美发中学听课时,发现几乎有这样的共同点。一个班级的学生数或多或少,但真正能主动学习的同学并不多。特别是在民族中学听课时,我就注意到这一点:上课时被提问到的人次很多,但重复不少,其中有一个同学被提问了5次,真正被提问的同学不超过12人,而这个班的学生数只有47人,算是较小的班级了。因此,如何调动各方面的因素,使另外那部分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恐怕是问题的关键。
其次,我们现在班级的人数较多,有130人左右,若按要求作文应“八大八小”,且必须全批全改,恐怕有相当大的难度。
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一些尝试法,比如,在班中做“学习园地”、“谁与争锋”等墙报;课前两分钟的演讲;课外查资料、背诗词;名家名作阅读;日记、周记、读书笔记;四人一小组的讨论及作业检查;田字格抄写;采访任课老师等,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但同样的,只有一部分同学会感兴趣,做得很好,其他同学就未必会认真对待。
由此,我想新一轮的课改在农村是任重而道远,如何能够使另外的那一部分同学学有所得还值得慢慢去探讨。

2003-11-30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值得中学生借鉴的文章大技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