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关于新课改的若干认识和体会» 正文

关于新课改的若干认识和体会

[10-16 16:49:1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476

概要:讲座材料关于新课改的若干认识和体会 泉港六中 李晓阳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校进行了三个月有余,作为实验区的一名基层教师,通过这三个多月的教材使用与实践,明显地感觉到:新语文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老师的自学和创新;但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将是一大考验。记得开学初,是那么的无助、迷茫、无所适从,一切从0开始,加上几次到外校听课、学习,总算挣扎过来了。现就暑假的培训和这段时间来的实践,谈谈我对新课改的认识及点滴体会。一、课改的重要性及实施的关键曾几何时,语文出现了怪现象:好学而不易学好,好教而不易教好。面对历年的中、高考,家长不满、社会不解、教师疑惑:语文到底怎么啦?语文的出路在哪?于是,有人抛出了“误尽苍生皆语文”之说,甚至提出“消灭语文”的过激言语。分析后不难发现,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有诸多弊病:过分关注大纲、关注教材;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当成无知的容器,而教师只是教书匠……所以,语文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应从教师开始。教育部马司长说:“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

关于新课改的若干认识和体会,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讲座材料
关于新课改的若干认识和体会
                         泉港六中   李晓阳
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校进行了三个月有余,作为实验区的一名基层教师,通过这三个多月的教材使用与实践,明显地感觉到:新语文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老师的自学和创新;但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将是一大考验。记得开学初,是那么的无助、迷茫、无所适从,一切从0开始,加上几次到外校听课、学习,总算挣扎过来了。现就暑假的培训和这段时间来的实践,谈谈我对新课改的认识及点滴体会。
一、 课改的重要性及实施的关键
曾几何时,语文出现了怪现象:好学而不易学好,好教而不易教好。面对历年的中、高考,家长不满、社会不解、教师疑惑:语文到底怎么啦?语文的出路在哪?于是,有人抛出了“误尽苍生皆语文”之说,甚至提出“消灭语文”的过激言语。分析后不难发现,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有诸多弊病:过分关注大纲、关注教材;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当成无知的容器,而教师只是教书匠……所以,语文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应从教师开始。教育部马司长说:“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世纪的中小学教师必须接受新一轮课改浪潮的洗礼。”因而,教师应当树立如下观念——新型的教学观;科学的评价观;全面的学生观;现代的教师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
二、 新课标与大纲比较
《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主要改革内容有:1、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3、注重提高学生感性把握能力。
新课标对《教学大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系统地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使之具体地综合地体现在各个阶段目标之中;2、大力推进新型的学习方式;3、突出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4、强调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
三、 关于语文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它受国家为基础教育规定的教育目的制约,是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课程目标是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在课程标准中属于主体部分。语文课程目标,则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其实,课程目标大致与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和“教学总要求”相对应。
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一共有十条。大致而言,前五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有所侧重;后五条目标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着眼,侧重“知识与能力”这个维度。但这只是相对侧重,并非绝对的,因为三个维度是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
总目标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1、它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作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先决条件;在学习方式方面,强调“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关于阅读方面,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把学生都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要求学生具有“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得到均衡发展,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却大大淡化了对系统的语文知识传授的要求。
四、 关于阶段目标
1、阅读方面
阅读在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第一,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从这层意思上说,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第二,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所以,在教学中不要去追求“标准答案”。第三,教师不仅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而且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教师在阅读中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此外,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同时,应密切关注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使德育目标、智育目标和美育目标能够得到综合的体现,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比较重视语文的知识传授,诸如标点符号、语法修辞、表达方式、文体知识等等。在语文知识的要求和表述方面,课程标准有较大变化,认为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运用,应该促使知识向能力方面转化,在义务教育阶段,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即语言直觉能力,而语感能力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中才可能获得发展。在培养语感上,课程标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积累,首先从阅读的数量入手,提倡扩大阅读面;规定课外阅读量。其次提出积累各种素材、加强背诵的要求。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是一种积累的好方法,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应该适当提倡。
2、写作方面
   课标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总体上降低了义务教育阶段写作的难度。首先,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着“我口写我手”的精神,而不象旧大纲提出了选择表达方式、安排详略、条理清楚等技术要求。其次,标准还贯彻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注重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导向更为鲜明突出。标准把注意力放在写作的实践上,主张多写、多改,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对初中提出的要求是“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但主要也是从写作的实践角度出发,而非传授写作知识。可以看出,标准在写作方面重视的是过程方法、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融合。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是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学会修改自己和他人的文章,互相评改作文,交流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二是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使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
总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体现了淡化文体意识、注重语言运用能力,淡化理论讲解、注重实际操作,淡化名词术语、注重实例比较启发的精神。
3、口语交际方面
   过去的大纲,是把听和说分开的,所以才有“听说读写”的提法,2000年的修订大纲将听和说合成“口语交际”,但在表述时仍是将听和说分开的,现课程标准将口语交际的理念明确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人际交流的素养。”即重视口语交际的人际交往功能的,这已不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双方在应对中的情感态度十分重要,表现为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有主见、谈吐文雅等。标准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展开口语交际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即重在实践,重在参与,在交际中学会交际,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4、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是一种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办法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它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

[1] [2]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值得中学生借鉴的文章大技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