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论审美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 杨建昌 (单位:怒江州泸水县古登乡中学)摘要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核心是情感教育,是培育人们的美好情感,净化人们的情操品质,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使人们在愉悦的精神享受中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高尚,丰富多样的审美情趣,美化心灵,使人类和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因而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为了培育新世纪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审美教育.关键词:审美教育 重视 培育 重要作用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不是自然物质原有的属性,劳动创造了美.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以善和恶、诚实和虚伪、公正和自私、正义和非正义等概念来评价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对于人的行为准则具有规范作用.美以好(善)为基础(不好、不善都不美)。美与爱相联系(美好事物使人爱悦,丑恶事物令人厌憎).审美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实践中形成培养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对于丑恶事物的厌憎过程美是培养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社会
论审美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论审美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 杨建昌 (单位:怒江州泸水县古登乡中学)
摘要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核心是情感教育,是培育人们的美好情感,净化人们的情操品质,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使人们在愉悦的精神享受中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高尚,丰富多样的审美情趣,美化心灵,使人类和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因而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为了培育新世纪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审美教育.
关键词:审美教育 重视 培育 重要作用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不是自然物质原有的属性,劳动创造了美.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以善和恶、诚实和虚伪、公正和自私、正义和非正义等概念来评价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对于人的行为准则具有规范作用.美以好(善)为基础(不好、不善都不美)。美与爱相联系(美好事物使人爱悦,丑恶事物令人厌憎).审美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实践中形成培养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对于丑恶事物的厌憎过程美是培养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美育既讲科学性,准确性和系统性,又讲究直观性,形象性和情感愉悦性,是寓理于情,寓情于理,情理交融;即直诉于人的理智,又直接诉诸于人的情感;美育其实也是寓教于玩,寓教于美,寓教于欣赏,寓创造于乐,寓愉悦的审美活动中陶冶性情,美化心灵和净化感。因此,人们在生活中总是表现出对美的渴望和追求,不仅注重服饰打扮、环境布置,而且更注重心灵美的陶冶和优美情操的培养;不仅对大自然中的变化万千、摇曵多姿的美留连忘返,赞叹不已,而且还用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使人类生活变得繁花似锦、绚丽灿烂。千百年来,发现美、欣赏美、歌颂美、创造美,可以说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所以,仅仅有爱美的愿望还远远不够。爱美是一回事,能否正确地审美又是一回事。从爱美到能够正确地欣赏和创造美之间,还存在着很长的一段距离,要弥补和缩小这个距离很重要的办法就是实施美肓,通过开展审美教育的学习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我们敏锐的审美感觉,提高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总是希望把美带到自己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不仅可以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吮吸甘泉,探幽揽胜,而且能够用我们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春风化雨,装点江山,把这世界打扮得更美。于是,我们就会变得豁达,乐观、振作、祥和、知道热爱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知道在任何环境中保持自己美好的情操和品质,激浊扬清,善待别人。但这份审美欣赏之情,并非得之天生,而主要来自教育,即审美教育。人们通过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培养一份对大千世界的审美欣赏之情,将人生艺术化,使忙碌、烦闷的生活得到调剂和升华。经过这样积极地修身养性,我们就会觉得生活到处都闪烁着七彩的阳光,充溢着各种乐趣,在热爱生活的同时也热爱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用一种审美欣赏的心情去对待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就会减轻我们的烦恼与紧张,增添一些轻松和愉快。由止可见,开展审美教育是提高了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本身艺术化了,它会使我们在学业和事业上更加出类拔萃。古人说:万物静观皆自得。如果我们能用超然物欲之外的审美欣赏之情看世界,那么,一株小草,一缕白云,一片绿叶,一尾游鱼,几声鸟语,几抹晚霞,几片雪花,几颗星星,都会给我们带来怡然自得的喜悦,再用这种审美欣赏心情看看我们身边的环境,往往会惊异地发现,这熟悉的周围,原来也蕴藏着好多的美,值得细细品味和玩赏,包括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庭院,我们朋友和同志的仪表风度,衣着打扮,大家彼此关心,互相帮助的人情之美等等。
审美教育是一种性灵的陶冶。它通过对美好事物的审美欣赏,使人获得高格调的生活情趣,这种生活情趣的获得,便是人生艺术化的开始,高格调的情趣获得越多,生活艺术化程度也越高,通过审美教育,才可能使我们的整个人生得到艺术化,这不仅使我们的整个人生像艺术一样绚丽多彩,潇洒飘逸,更重要的还在于对我们的优美情操的培养,如果从理论的观点来看,优美的情操是至善至美的,而从美学的观点不看,优美的情操又是至美的,因为优美情操的培养,如果仅仅靠道德的训诫和教导,往往是无济于事的,它更需要审美教育的长期陶冶和潜移默化。这一点,我国古代的教育家们就已经深明其理了,《论语》里有段总述儒家教育宗旨的话:“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就是说,一个具有优美情操的人,起于对诗歌的学习,立于对礼仪的把握,成于受教育的熏陶。这里的“诗”、“礼”、“乐”,可以说都属于审美教育,一个真正具有优美情操的人,他的一言一行都不是对道德条文的被动遵从,而是其真实性情的自然流露。所以,培养人们的优美情操仅仅依靠对一些道德条文的宣讲和灌输,那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要通过审美教育的怡情养性才能实现。因为只有通过审美教育的怡情养性,才能使人们的优美情操真正成了“蕴于中而发于外”的人的本色之性情,而绝不是在对道德律令之约束下的被动表现。
通过审美教育的怡情养性来培养人的优美情操,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夫进行修炼。所以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养成他们死读书,死学习,争名次,争高分,而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健康的课余生活及早培养学生欣赏美好事物的能力和习惯。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可以防止他们审美感觉上的迟钝表现,而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优美的思想情操,消除他们在行为品德方面的危机。在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的教学中,都可以适当融入一些美育的内容,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目的。上美术课,通过对自然风光,社会景物和人物形象的写生,对各种名画的观赏和临慕,培养视觉审美能力和绘画创作技巧;上音乐课,通过对音乐常识的了解和各种歌曲的学唱与欣赏,提高听觉审美能力和音乐演唱水平;上体育课,通过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和欣赏各种高级的体育比赛,既锻炼了身体和形体,又领略了体育运动的力量美,和谐美,造型美;上语文课,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朗读,分析和体味,不仅可以对绚丽多彩的文学形象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而且可以提高作文写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等等。通过在各门课程中开展审美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我们自己的生活格调和人生境界。课余时间,除了琴棋书画及各种体育活动外,对大自然的欣赏可以说是最好的美育。高山长河,云影天光,鳞潜羽翔,寒来暑往,蝶舞虫鸣,鸟语花香等等。多接近各种自然的景象,就会使孩子逐渐培育出对万事万物的欣赏之情,怜爱之心,培育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喜悦,以及淡泊名利,卓越博大的胸襟,培育出优美的情操,可以使我们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洁的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一般情况,我们都认为实施审美教育主要是学校的事情,这个问题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但是把审美教育仅仅局限在学校里,局限在直接与美育相关的几门课程上,还远远不够。我们除了要在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的教学中以及各项课外活动中实施美育外,还应该十分重视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的实施。家庭是子女生长发育的摇篮,也是他们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作为子女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性格、品德、习惯和兴趣爱好的形成,对他们长大后能否成材,往往起着关键性,甚至决定性的作用,不管家长自觉与否,家庭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家长的道德水准和文化修养,对孩子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形成、发展,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至于社会美育的重要,要是自不待言。这不仅因为任何人都无法离开社会,而且更因为家庭和学校也是社会的组织细胞,社会风气会直接影响到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社会美育比起家庭美育和学校美育,其内容更为广泛,我们去公园玩,去影剧院看电影或看戏,去商店买东西等等,凡是能给人耳濡目染的东西,都可以成为社会美育的材料,一块设计新颖的广告牌,一丛盛开的鲜花,一本装饰精美的图书,一幢造型美观的建筑,只要能引起你的美感,它就已经给你审美的影响和教育。不仅如此,社会美育还应该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所以,我们除了要注意社会自然物质环境的美化外,更应该注意社会道德和社会风尚的美化。由此可见,社会美育、家庭美育和学校美育,三者是互相配合、互为作用。
[1] [2]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