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另外,《孔》诗中所表现的时代连妇女的贞洁观念都没有形成,可见当时的封建礼教观念是非常宽松的。何以见得呢?从诗中县令家和太守家分别为其子提亲的描写中可见一斑。第一次是县令遣媒“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第二次是太守遣媒“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一个“年始十八九”,一个“娇逸未有婚”,都没嫌弃刘兰芝是已婚女人,争相遣媒提亲,何况还是县令、太守这样的体面人家。还有结尾“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的情景令人玩味。显然,两家中特别是焦母,可能连肠子都悔青了,才有这种“合葬”的提议,而且还将坟墓用松柏、梧桐来点缀一番,毫不掩饰他们自己的错误,一来安慰自己的悔意,二来告慰死者的在天之灵。如果是封建礼教发展到极致的明清时代,一对“离了婚”的夫妇能合葬在一起吗?我没有经过考证,但在一些顽固的封建卫道士看来,恐怕也是违背封建礼法的吧:这样做,不是让封建礼法向他们妥协吗?所以,这样令人玩味的结尾,也表明当时较为宽松的封建礼教氛围。因此,综合上述论述来看,现代的一些评论家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礼教,至少是颠倒了矛盾的主次。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在这
刚烈•专情•绝望•轻生——《孔雀东南飞》悲剧成因新解 (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标签:语文教学论文大全,http://www.51jxk.com
另外,《孔》诗中所表现的时代连妇女的贞洁观念都没有形成,可见当时的封建礼教观念是非常宽松的。何以见得呢?从诗中县令家和太守家分别为其子提亲的描写中可见一斑。第一次是县令遣媒“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第二次是太守遣媒“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一个“年始十八九”,一个“娇逸未有婚”,都没嫌弃刘兰芝是已婚女人,争相遣媒提亲,何况还是县令、太守这样的体面人家。还有结尾“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的情景令人玩味。显然,两家中特别是焦母,可能连肠子都悔青了,才有这种“合葬”的提议,而且还将坟墓用松柏、梧桐来点缀一番,毫不掩饰他们自己的错误,一来安慰自己的悔意,二来告慰死者的在天之灵。如果是封建礼教发展到极致的明清时代,一对“离了婚”的夫妇能合葬在一起吗?我没有经过考证,但在一些顽固的封建卫道士看来,恐怕也是违背封建礼法的吧:这样做,不是让封建礼法向他们妥协吗?所以,这样令人玩味的结尾,也表明当时较为宽松的封建礼教氛围。因此,综合上述论述来看,现代的一些评论家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礼教,至少是颠倒了矛盾的主次。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在这种还很宽松的封建礼教氛围中,刘兰芝不是因刚烈的性格自请遣归而正中焦母下怀,不是那么容易绝望而轻生,而是能运用一点智慧,和焦仲卿团结一致,巧妙周旋,事情的发展完全可能是另外一种结局!毕竟你们两人都是深爱对方的呀!
综上所述,《孔》诗中悲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刘兰芝的性格因素。这种刚烈、专情、易绝望、易轻生的性格,是悲剧之所以能够发生的内因,同时,焦母“母老虎”式的“死性子”、焦仲卿的“拘谨懦弱”和刘兰芝上述性格的矛盾碰撞,共同促进了悲剧的快速发展。也就是说,这样的三个均具有悲剧因素性格的人的偶然组合(即组成了一个家庭),才造成了诗中两位主人公双双殉情的惨剧的必然发生。
参考文献:《唐弢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http://baike.baidu.com/view/26343.htm《孔雀东南飞》之【名篇简介】
作者单位:陕西省佛坪县中学 邮编:723400
电话号码:13630267767 0916-8913811
上一页 [1] [2]
Tag: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论文